赞美自然 借景言情

时间:2022-05-10 07:31:28

赞美自然 借景言情

主题解说

看到花朵在枝头绽放,听到水流的“哗哗”声,感觉到清风拂过,嗅到清新的泥土味……也许就是那么一个偶然的瞬间,你突然发现自己身边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丽。那绿浪起伏的田园,那涛声阵阵的丛林……自然中的一切无不轻轻地拨动着我们内心深处那也许埋藏了很久的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情怀。其实有些时候,我们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这一切,更要用心。心是一个生命的核心,有了一颗纯洁的心,心中的“自然万物”才会都富有生机。“自然”,只有两个字,但它却是所有词汇中包含的意义最广的一个。它包含了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宇宙。其实,它最本质的东西是我们对美的理解。面对自然,你能不发出由衷的赞美吗?

美文在线一

槐花深一寸

丁立梅

槐花开的时候,我抽了空去看。人生的旅途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能相遇到的花期也有限,我不想错过每一场花开。

槐花也属乡野之花。它比桃花、梨花更与人亲,那是因为它心怀甜蜜。花开时节,空气中密布它的香甜,让你不容忽视。于是乡下孩子的乐事里,就有这么一件,爬上树去摘槐花。那也是极盛大的场景,树上开着槐花,地上掉着槐花,小孩的脖子上、肩上落着槐花,口袋里还塞着一串串白。随便摘取一朵,放嘴里品咂,甜啊,糖一样的甜。巧妇会做槐花饼、槐花糖,吃得人打嘴不丢。家里养的羊,那些日子也有了口福,把槐花当正餐吃。

我来赏的这树槐花,在小城的河边。小城新辟了沿河观光带,这棵槐被当做一景从他处移植过来。其他树种众多,独独它,只一棵。《周礼·秋官》中记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分别站在那三棵槐树下。周代的槐,有崇敬的意思在里面。槐又通“怀”,是怀想与守望。我瞎想,我们小城移来这棵槐,是把它当做镇城之树的吧?

傍晚时分,光的影渐渐散去,黑暗渐渐加深,及至一树的白也没在黑里头,天便完全黑下来了。这时候,赏花变得纯粹,周遭的黑暗做了底子,槐花的白跳跃出来,是黑布上绣的白花。

仰头望向那树白,心莫名被一种情绪填得满满的。说不清那情绪到底是什么。那一刻,时间停顿,风不吹,云不走,仿佛什么都想了,又什么都没有想。这是人生的态度,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本能,是由不得你的。

微笑。想起那首出名的山西民歌《我望槐花几时开》。歌里唱:“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你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盼郎来的女儿家,心焦焦却偏不承认,偏把相思推给无辜的槐花:“哎呀呀,槐花槐花,你咋还没有开?”这里的槐花,浸染上人间情思,惹人爱怜。

一对老夫妻,晚饭后出来散步。他们唠嗑的声音隐约传来,如虫子在鸣唱。他们走过我身边,奇怪地看看我,并没有停下他们的脚步。却在离我有一段距离后,一个问:“人家在看什么呢?”一个答:“看槐花呗。”一个说:“哦,槐花开了呀。”一个笑答:“是啊,开了。”他们的声音,渐渐融入夜色里,融入槐花的甜里去,直至无痕。

我喜欢这样的一问一答,不落空,相依为命。我愿意,老了时,也有这样一个人陪在我身边,听我说一些可有可无的话,然后一一应答。这是最凡俗的,而又是最接近幸福的。

风吹,有花落下来。我捡一串攥手心里,清凉的感觉在掌中弥漫。白居易写槐花:“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我以为这是花落景象。古人尚不知花可吃,或者,知可吃而不吃,是为惜花。他们任由槐花自开自落,一径落下去,在地上铺了足有一寸深的白。真是奢侈了那一方土地,埋了那么多香甜的魂。

(选自《瓶子里的春天》)

阅读品鉴

文中,作者巧妙地借写槐花将回忆、眼前、将来串联起来,充盈其间的不仅有槐花无痕的香甜,而且有作者对幸福的讴歌,对生活的热爱。本文语言优美、细腻。如描写黑暗中的槐花,“周遭的黑暗做了底子,槐花的白跳跃出来,是黑布上绣的白花”,生动的比喻,化静为动,精彩传神。

阅读练兵

1.作者为什么说槐花比桃花、梨花更与人亲?

2.“仰头望向那树白,心莫名被一种情绪填得满满的。”联系全文,说说看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3.文章写槐花,却又写到山西民歌《我望槐花几时开》,写到一对老夫妻的唠嗑,这些内容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4.作者说她“不想错过每一场花开”,为什么?

5.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美文在线二

秋的气魄

[日本]丰岛与志雄

提起秋,人们会马上联想到红叶。然而,我不能不说,红叶和秋的本质相去甚远。

从枫的红到银杏的黄,红叶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直接来自这些色彩的感触和对深沉专注的秋的感触,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呢。城市里也许不是这样,只要踏进乡间一步,你会看到山裾树林的红叶,田野稔熟的金黄的农作物,红彤彤地照射着日脚……当你一一抽出来单独静观的时候,就会发现,毋宁说它们是属于残暑的,不在真正的秋的领域。

能给红叶以秋的气氛的,是红叶中缺少活力的部分。

没有活力的红叶,经一夜冷风,散落而去。只有这落叶才是真正的秋之物。从飘落到庭院的一枚桐叶,到林中飞舞的无数树叶,或者多半经霜打枯的田野的草叶,都浓浓地涂抹着秋的气韵。踏着莎莎作响的落叶,走过林中小径时,人最深切地感受着秋。

不知从何处吹来的微风中,常绿树的病叶和落叶树的红叶,是那样毫无反抗地自然地从树梢飘到了地上。大自然窃窃私语:让地上的回到地上去。而落到地上的那个枯叶,却依然无法在原地安住,被风四处吹散开去。人的心,被自身的寒气和寂寥所驱使,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在地平线的彼岸,有着淡梦般令人憧憬的世界。

秋是寂寞的,因为秋真实。秋将所有的外皮,不用的或必需的全部的外皮自行剥光,使万物裸地伫立着。说秋并不寂寞的人,那一定是愚钝麻木或厚颜之徒,因为他们对脱衣而立时那种奇妙的无所凭依的苦寂丝毫没有感觉。

为这个落叶的——剥脱的——世界平添一层特殊情味的是淡薄而敏锐的阳光。渐渐南倾的日脚和北方来的泠泠的微风,使阳光变得又弱又淡,但因有了极度澄净的天和大气,这日光非常锐利地直照下来,宛如于真空中一般。这毫无遮挡的光线,是如何将光和影鲜明地投射到地面上啊!看到这番情景,人们尤其深深感到了秋。落叶上的树影,田亩上的草影,原野上的鸟影,还有,即使是狭小的城镇里,那长满苔藓的庭院里屋宇的暗影,还有那映在格子门窗上的树枝的清影。所有这一切都和明丽的日光区分得清清楚楚,人们见了会在心中涌起一丝难以名状的震颤。

上一篇:精彩生命 勇于奉献(2) 下一篇:赞美自然 借景言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