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时间:2022-05-10 07:12:50

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摘 要]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对外技术的依赖已经成为许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瓶颈。本文对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技术人员投入、技术距离、贸易开放度、R&D投入、GDP、人力资本等影响因素,根据协整理论分析认为1980―2011年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影响因素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最后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技术依存度;影响因素;协整理论

[DOI]10.13939/ki.zgsc.2016.03.182

1 引 言

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科学技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一直都是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技术的获取能力。OECD将R&D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的比例作为测算某一国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指标,用来反映国家或地区经济技术对外依赖程度。就我国目前而言,许多领域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一些关键技术、重要设备以及零部件均依赖进口。据统计,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对外技术依存度竟达到80%,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大约万分之三。多数企业长期在微笑曲线的底部徘徊,在集成电路、装备制造,高端医疗设备等高技术领域对外依存度高。种种迹象都与我国中长期科技规划的战略指标相悖(《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纲要》),同时对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全面系统研究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影响因素,从而通过控制这些影响因素有效降低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对实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外最早对外技术依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W.A.Brown(1946)的文章《对1914―1943年间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再解释》文中提出依存度的概念,它反映的是一国经济对他国经济或对世界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Chihiro Watanabe,Behrooz Asgari(2003)通过对日本高技术产业的R&D强度,技术溢出效应和吸收消化能力等因素进行研究得出自主技术开发和技术溢出之间存在很高的依存度的结论。Tai-Yue Wang,Shih-Chien Chien(2007)探讨了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技术发展和经济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对技术转移、技术引进和技术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论证。Sondes Kahouli―Brahmi(2008)采用Bottom―up和Top―down模型分析论证了技术吸收消化能力、R&D投入经费和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纲要》中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明确指标的提出,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对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进行研究,但文献并不多,吴辰、高昌林(2007)提出了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的局限性以及影响中国对外技术依存的主要因素,如自主研发能力、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引进技术的先进水平、外资企业的发展规模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除此之外,大部分文献研究都集中在对外技术依存的测算方面。高昌林(2008)从技术表现形态和国际技术贸易统计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不能将对外技术依存度绝对化,从研发强度和技术自主率的角度提出要综合评判国家创新能力需将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与研发强度指标相结合来考虑。罗亚非,蔡乾龙(2010)就企业注册类型、企业规模、高技术行业三方面而言,研究了现有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的局限性,进一步深化了有效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概念。孟韬,罗亚非(2011),应用OECD及我国通常采用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测算方法,对我国等10个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进行测算与国际比较分析。

本文尝试对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综合考虑技术人员投入、技术距离、贸易开放度、R&D投入、GDP、人力资本、国家科技财政拨款等影响因素,根据协整理论,探讨了1980―2013年的影响因素与对外技术依存度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最后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文献回顾表明,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影响因素鲜有研究,本文率先运用协整理论分析影响因素与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均衡关系,深化对对外技术依存度的研究。

2 理论分析

对外技术依存度是我国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之一,OECD将R&D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的比例作为测算某一国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指标,用来反映国家或地区经济技术对外依赖程度。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国内研发投入能够有效提升生产率,是一个国家创新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多的国内外文献对国内研发投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例如,中国工业行业R&D投入的产出效率与影响因素(程时雄,柳剑平,2014)认为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度、物质资本投入等对技术效率的提升有正向影响,而行业竞争程度、产权结构的虚拟变量对R&D产出效率并未造成显著影响。国外学者一致认为,技术引进过的人力资本与技术吸收能力才是本国对国外技术形成依存关系的关键(罗亚非,蔡乾龙,2010)。另外,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国内研发投入与技术引进、国外技术购买相互作用,早已成为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例如国际直接投资、技术转移与中国科技发展(杨先明,2004)指出应该充分利用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落差所形成的技术溢出效应,这对我国自主创新意义重大。

波斯纳的技术差距理论认为技术创新国往往凭借其技术垄断地位可获得超额垄断利润,然而随着技术差距不断缩小,创新国的技术领先地位逐渐消失,被模仿国家所掌握,那么以此为基础的贸易也随之消失。同时,新增长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尤其是初始差距,同国际技术外溢的效果成正比,因此技术落后国家可以利用这一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赶超,甚至实现趋同,因此本文认为技术距离变量与技术引进吸收息息相关。

3 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影响因素协整分析

3.1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数据均来源于1993―2013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根据上述理论,本文将选择以下影响因素变量:

R&D投入费用(R&D)。该指标是公式中测算某一国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指标,因此作为直接影响技术对外依赖程度的变量之一,由计算公式对外技术依存度=R&D经费/技术引进经费可推测该指标对对外技术依存度产生正影响。

技术引进费用(TI)。由上述计算公式可预计该指标对对外技术依存度产生负影响。

人力资本(H)。知识和人力资本是“增长的发动机”是新增长理论中罗默、卢卡斯等人所赞同的,通过知识和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增长可以不断继续。故本文将考察人力资本对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影响,如果该行业的技术人员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外技术依存度将越低。

技术距离(GAP)。本文考察技术距离变量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影响,我们用人均劳动生产率来度量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用技术边界的相对距离来表示。预计技术距离越大,对外技术依存度越高。

贸易开放度(TROP)。我们采用贸易流的大小间接测算的高低,即使用各行业进(出)口总额在各行业总产出中所占的比重来测算各行业的进口(出口)开放度,然后加总得到贸易开放度。预计会产生负的影响。

人均GDP(GDPP)。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和产业水平,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人均GDP的不断增加(林毅夫,2014),如果人均GDP越高,则对外技术依存度越低。

外商直接投资(FDI)。国内外存在技术差距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形成原因,FDI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正相关关系,但是本文认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会带来对外技术依存度不断走高的局面。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S&T)。财政科技拨款是技术进步的物质保障和动力。因此本文认为该指标对对外技术依存度产生负影响。

综合现有文献可知,技术对外依存度的测度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技术引进经费与R&D经费支出的比值(OECD);二是技术引进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R&D经费支出之和的比值(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纲要);三是技术引进经费、技术许可经费之和与技术引进经费、R&D经费支出之和的比值(郭铁成,张赤东,2012)。其中第二种方法表达最为简洁、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我国国情且比较权威。因此,本文的技术对外依存度用方法二来测算。人力资本所选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人力资本报告》中中国人力资本的测量及人力资本指标体系的构建,该报告由中央财经大学李海峥教授所负责。其余数据直接或间接均来自于1990―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所有变量数值全部为正值对并对所有变量取对数,FTD表示对外技术依存度,H表示人力资本、GAP表示技术距离、TROP表示贸易开放度、GDPP表示人均GDP、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资、 S&T表示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相应的对数形式为lnftd、lnh、lngap、lntrop、lngdpp、lnfdi、lnst。

3.2 协整检验与分析

协整检验要求变量是同阶的。因此我们采用ADF方法对所有变量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lnftd、lnh、lngap、lntrop、lngdpp、lnfdi、lnst都是非平稳的I(2)过程,而他们的二阶差分才平稳,见下表。

从长期来看,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人力资本。技术距离、贸易开放度、人均GDP、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占比以及外商直接投资间存在均衡稳定的关系。从方程本身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距离、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占比以及贸易开放度与人力资本对对外技术依存度有负的影响,而人均GDP有着正向影响。人力资本对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影响系数为-1.117,说明人力资本每增加1万亿元,对外技术依存度减少1.117%,即增加人力资本对对外技术依存度的降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此表明人力资本对吸收外国先进经验以并加以利用,以此创造新技术的能力越强,从而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贸易开放度对对外技术依存度有负的影响,表明贸易开放度较高的行业技术的依赖度越低,内生增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一种渠道,通过进出口贸易所带来的世界范围的跨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不断降低。技术距离变量的系数为负,由此表明技术距离越大,对外技术依存度越低,因为技术距离的大小不仅代表某一行业的发展强弱,而且还代表着诸如人力资本、技术能力等因素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那么在差距较大时,本国不具备吸收引进能力,故对外技术依存度高,然而这种说法太过片面,技术距离短时对外技术依赖性未必高,这与本国自主研发力度等因素相关。外商直接投资的变量系数为负,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能够补充一国经济研发投入的资本,研发投入的提高会使对外技术依存度下降。同样,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占比的系数变量也为负,由此表明财政科技支出会促进我国自主研发,降低技术引进费用,所以会降低技术的对外依赖性。人均GDP对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弹性系数为1.034,表明人均GDP的增长会使得对外技术依存度提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分界点是1998年的金融危机,从数据可以看出,1998是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的一个最大的转折点,由1998年前的不断提高到逐渐降低,本文认为人均GDP对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影响是双向的,需要区分不同的历史时期。

4 政策建议

从以上影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影响因素可以发现,我国的自主研发的投入和产出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不能仅靠自主研发来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因此,对于我国而言,仍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重视技术吸收能力,实现再创新,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战略方式。具体的途径包括以下几点。

4.1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会提升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人力资本与对外技术依存度呈负相关关系,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满足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成为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关键。同时增加研发经费,也有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总体而言,没有足够的经费与人力支持,研发活动难以保障。

4.2 重视技术吸收能力

吸收能力如扩大贸易开放度,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减小技术距离都能显著地减少对外技术依存度,有效提升我国技术水平。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增加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往来,缩短技术距离,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本培养,提升国民受教育程度,最后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以缩小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

参考文献:

[1]郭铁成,张赤东.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究竟是多少?――基于全球化视角的测算[J].中国软科学,2012(2):35-41.

[2]罗亚非,蔡乾龙.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多角度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3):42-45.

[3]何锦义.对外技术依存度若干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10(11):57-61.

[4]吴晓波,郑素丽,章威.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的现状解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7(4):90-94.

[5]谭跃湘.理性看待对外依存度攀升[J].湖南社会科学,2007(4):100-103.

[6]高昌林.如何理解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J].科技管理研究,2008(9):73,86.

[7]姜旭.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与吸收消化能力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8]李盾.自主创新战略下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9(9):26-30.

[9]李晓力.对外技术依存度与自主创新[J].科学与管理,2005(3):8.

[10]胡克松.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测算研究――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为例[J].中国市场,2012(10).

上一篇:国家治理中税收调控效率研究 下一篇:走着走着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