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科研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10 06:11:23

我国高校科研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高校科学研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将高校科研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然后从这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国内高校科研的现状,最后基于现状给出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高校科研 生命周期 团队

1.引 言

对高等学校而言,科研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高校参与国家建设,服务国民经济的重要渠道,也是对外宣传,展示其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一个平台,同时还可以促进高校的教学改革、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长与成熟。

科研对高等学校类似于核心产品(服务)之企业,基于企业管理理论企业产品的成功必然经历着企业战略定位、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设计、业务流程实施、企业产品绩效考核这样一个全生命周期的闭环过程。因此,高校的科学研究从过程上来看,也必然经历着高校科研定位、高校科研团队建设、高校科研功能实施、高校科研绩效4大闭环过程,如图1所示。

因此,本文将围绕这四个方面来分析高校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对策,以期能为高校的科学研究规划提供一些借鉴。

2.高校科研的现状分析

2.1高校科研定位的现状分析

高校的科研定位类似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方向确定,它是学校科研发展的基础,决定着高校未来较长时间内的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团队建设和研究配套等一系列工作。从我国很多高校科研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存在着科研方向分散和不稳定的现象,他们在实施科研方向制定时并没有按照战略制定的严谨逻辑:基于国内外环境变化和未来需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SWOT分析,确立今后一段时间科研发展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路线图。通常的做法是将各研究个体和团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相应的搜集。将高校研究个体和单位研究方向的简单合集作为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各个研究团队和个体的眼界、视野、水平等方面都决定了他们上报的发展方向的可用性和可行性。且研究个体研究方向的分散和不稳定也必然导致高校科研方向的分散与短视。

2.2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现状分析

科研团队是承载高校科研方向定位的主体,是高校最为核心的资源。它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科研定位的执行程度。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深入,学科交叉性、专业融合性、梯队层次性、队伍稳定性的高绩效科研团队成为未来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主体。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近亲繁殖的师徒团队或夫妻店形式的科研团队,以及为某一项目而搭建的临时松散团队都已成为常态。而这些缺乏稳定的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的科研团队必将影响高校科研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

2.3高校科研功能实施的现状分析

高校科研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科研的主体功能是实施创新成果的研究与应用。中国科学院将我国的创新体系分为四个类别:第一个类别是知识创新系统,该系统主要担负着基础理论的研究;第二个类别是技术创新系统,系统主要担负着应用基础理论进行关键技术的开发,使得基础理论更面向实际应用;第三个类别是知识传播系统,该系统主要担负着知识培训的功能;第四个类别是知识应用系统,该系统主要担负着面向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成果转化。

目前来看,多数高校科研都在努力参与国家创新系统的所有子系统,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在知识创新系统中,从理论上看高校科研是最有资格和能力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但由于基础理论的研究科研经费来源渠道较单一,经费额度较少,很少有科研团队专心致志的进行基础研究的突破。虽然现今国家科研部门已加强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但还需进一步持续强化;第二、在技术创新系统中,由于对基础理论的突破较少,使得独创性的关键技术也难有突破,高校科研所突破的多是关键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拓展突破。尽管国家已经提出构建高校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但实质性的协同创新平台还有待进一步摸索;第三、在知识传播系统,面向学生的基础知识传播是学校比较擅长的,但针对社会目前急需的知识传播,高校由于对目前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了解不深,很难开展相应的工作;第四、在知识应用系统中,由于高校与社会、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了解不够多,很难知道哪些应用和技术是企业所需要的,也就是说高校在开展这项工作时,有后期无相关利益关系,高校教师只管技术成果的产出,但对于该成果可否被应用,在应用中的困难等问题都不在高校科研的考虑范围之内。

2.4高校科研的绩效监控现状分析

在高校科研的绩效考核上来看,多数高校采用的是用论文的数量、级别;项目的经费和级别;获奖的级别、著书的数量和级别等指标用以对高校的科研进行衡量。而这种考核方式也造就了国家的“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者有超过50%的份额被高校拿走,而在获奖和论文方面,各个高校的成果也硕果累累,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各种SCI、SSCI、EI级别的论文也多来自于高等学校。尽管硕果累累,但真正为社会可用、有用的却少之又少,据有关数据统计,高校科研的转化成果不足10%。

3.高校科研的对策研究

3.1高校科研定位的对策研究

高校在实施科研定位过程中,应立足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从高校整体的角度考虑科研方向的选择与培养,而不仅仅是已有方向的简单拼凑,而对于实力较弱的高校,还应该注重优势学科的某些点的突破或特色学科的培养。基于多年在高校科研口的工作经验,将高校科研实施定位规划的对策总结为坚持三个考虑,处理四种关系。

三个考虑为:第一、结合高校自身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考虑该学科的内在发展方向和本校研究人员的专长,尽可能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学科体系;第二、结合未来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情况,考虑其学科方向可为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多大程度的支撑,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经济为己任,以企业为主题的科研体系;第三、立足国际,考虑该学科在国际前沿中的具体地位如何,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种关系分别为:处理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学校的功能定位关系;处理好已有的优势学科和将培育的特色学科之间的联动关系;处理好科研团队与学科方向之间的支撑关系;处理好人才引进与现有人才的结合问题。

3.2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研究

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本文将从“责权利”的统一角度提出针对性对策。

所谓“责”即为构建学科交叉性的科研团队,彻底打破学院、专业、部门间的界限,按照学科构建符合学科发展方向的流程式组织结构;同时明确禁止近亲繁殖现象,构建学科交叉、人员交叉性的学科团队,同时随着科研任务的开展,不断优化和确定不同学科科研人员的责任和接口界面;

所谓“权”即为对科研团队实施充分放权,保证科研团队合理的人、财、物的资源调配权,彻底打破行政垄断科研资源的现象。在科研团队中,应充分发挥科研带头人的作用,从学术和科研角度赋予其团队内部的经费调控权、考核权和分配权,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同时还应充分尊重团队主要参与人员,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才能群策群力搞好高校科研。

所谓“利”即为按照不同学科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其学科发展现状和规律的评价体系,彻底摈弃一刀切式的考核体系。考核体系应以最大程度的调动科研团队的积极性为第一要务,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基于对科研成果的贡献率进行奖励;同时还应考虑到不同学科专业考核的特征,不搞一刀切的考核方式,从而保证团队中各个成员都可在团队中较长时期内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3.3高校科研功能实施的对策研究

尽管高校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针对国家创新系统的四个子系统基于高校的基本特征进行不同程度的参与,而不是一味地冲在前线,充当国家创新系统的领头羊。

针对知识创新系统,由于该系统具有基础性,在较短时期内难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但从国家科技进步的长远发展来看,它将起着支撑的作用,将引领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且该系统创新成果的产出需具备较深的理论功底,而这恰是高校的优势所在,同时考虑到高校的公益特征,因此对于知识创新系统,高校首当其冲应担负起主要责任。但考虑到知识创新系统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经费额度小,因此学校应多方位、多渠道争取经费支持,将知识创新系统做大做强。

针对技术创新系统,由于该系统的创新源自于企业的实际需要,但这些技术具有较强的研究性特征,因此该系统中应由高校牵头组织实施,而企业作为实验单位进行配合,使两者在相互配合中获得持续创新,并要建立长期稳定利益共同体的合作关系。

针对知识传播系统,由于知识的传播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的培训,另一部分是应用技术的培训。而基础理论是高校所擅长的,因此该部分功能应有高校所担负,而对于应用技术的培训则应交给高校以为的其他主体来完成。

针对知识应用系统,由于该系统面向社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是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就可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而高校对企业的实际问题和需求理解较浅,了解不多,因此对于这样一类创新系统,高校应甘愿当配角,给企业服好务,便于高校从参与实际应用项目的实践中获得应用第一线的关键技术和理论点,进而增强其知识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的能力。

3.4高校科研绩效监控的对策研究

改变高校科研成果多、转化少的根本对策应从绩效考核上进行改善。绩效考核的方向是高校科研工作人员的方向标,因此未来的高校科研绩效应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注重学科符合交叉,注重长远发展而非功利,注重为社会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艳,范笑仙.高等教育要为建设创新性国家肩负起重大历史使命[J].中国高教研究. 2007(1)

[2]谢焕忠.高校在创新性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 2007(3)

[3]金周英.组织创新和虚拟研究所,中国软科学,2008(3)

[4]赵弘,郭继丰著,知识经济呼唤中国,改革出版社,2010

[5]张海燕.人才学视角下的高校科研团队成长机制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0-26.

作者简介:

陈若雷(1980.8-),男,哈尔滨工程大学舰船仿真研究中心主任。

上一篇:双阳华侨农场居民的社会融合 下一篇:管理信息系统培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