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

时间:2022-05-08 10:51:09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

摘 要:高校共青团组织认真实施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论教育与实践培训,旨在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引导青年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具有很强时代必然性,因此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青年成长规律、注重社会观察与参与社会实践、以及构建实践活动在培养过程中的考评、奖励机制相契合。在大学生群体中造就一批“政治坚定、素质全面、模范表率、堪当重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关键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青马工程

培养大学生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在教育方法上根据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重创新、讲实效,充分发挥“两课”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原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并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完善。

一、培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相契合

高校结合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经费投入和教育工作服务区域上的特点,决定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正是在当地党委政府提出实现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却又面临后续高素质党政人才稀缺,党政干部人才补给难的情况下实施的,因而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从成立机构、建立基地、选拔培养、实践锻炼到择优录用以及后续的跟踪培养等。高校与当地党委政府联合培养党政战略后备人才的方式,实现了理论培养与实践锻炼的统一,是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培养过程中,对培养对象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训练,传授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同时采取专业化的培养方式提高培养对象的学习研究、组织协调等社会化能力。

二、培养要与青年的成长规律和要求相契合

“青马工程,是为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开展的培养模式。”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上得到提高。国内各高校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按照团中央的要求来进行的,其中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给大学生一个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广阔空间,是大学生提高德育水平与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培养中,一方面在尊重人才成长过程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培养内容和方式,系统规划和推进各项工作;另一方面格外注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这一特殊要求,着重加强理想信念、信仰立场、理论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实现了个人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使大学生在高校成长中形成创新思维、主动意识、奉献精神,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三、培养要注重把进行社会观察与参与社会实践相契合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把组织培养对象参加社会实践作为引导他们了解社会、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提高独立思考、思辨甄别的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形成深刻、理性、全面、稳定的看法,进而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邓小平在谈到改革开放时指出:“改革开放完全是一件新事物,难免会犯错。但我们不能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停步不前。胆子还是要大,没有胆量搞不成四个现代化”。显然,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创新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高校应当建立规范的导师指导制度,鼓励导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观察可达到四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了解基层、认识国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密切与基层和群众的联系,培养对党、对人民的朴素感情,树立走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成长道路的意识;三是增加社会阅历,培养、提高他们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坚定对党的信心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

四、构建实践活动在培养过程中的考评、奖励机制

高校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需要构筑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来检验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效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不仅需要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服务性与主动性,更要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建设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长效机制,从建立健全理论学习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建立健全检查评估机制等方面入手”。借鉴管理学中的绩效指标法,设定量化指标进行考核,发挥长效机制中的考评机制,积极引导与鼓励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整合。社会实践活动长效考评机制的构建,是为了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要达到这个目标就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制度、客观的评价与奖励机制。客观、公正性,发挥各种奖励措施对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者的激励作用,无论是精神层次还是物质层面的奖励,都要保证奖励的激发作用,尤其是精神层次的奖励更是激活大学生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内在动力的重要措施,国家、社会对于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肯定,就是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个人价值的最中肯的赞誉。

启动“青马工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在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及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和第三代中国领导人领导中国人民创业奋斗的丰硕成果,在大学生群体中造就一批“政治坚定、素质全面、模范表率、堪当重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参考文献:

[1]周洵瑛.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意义及实现途径[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9):P27-28

[2]白建民,方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P34-37

作者简介:

田俊,男,(1986~),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造型与设计

上一篇:对外经济报道中的隐喻研究 下一篇:电子政务系统设计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