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5-08 07:51:38

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教学体系、努力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等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 审计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66-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法制和市场监管的逐步健全,审计专业成为高等院校近年来众多学子报读的热门。对此,高职院校纷纷设置审计专业或在财经类课程中开设审计课程,为我国的审计事业发展输送后备人才。审计是一门知识更新快、综合素质要求高的学科,审计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矛盾及其存在的问题目前正逐渐凸显出来。

一、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体系不科学。教学体系不科学主要体现在教学进程和内容体系两个方面。

第一,教学进程有待改进。审计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知识,还要掌握税法、公司法、金融、财务管理等其他相关知识,也就是说要能顺利进行审计课程教学,学生必须要先进行前导课程的学习,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采取了在校学习五个学期,第六个学期学生外出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能删减更多课程的前提下,很多专业核心课程都集中在某几个学期学习,比如审计与财务管理、税法同时开设,甚至还有将财务审计和审计基础在同一个学期开设的情况,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和教师授课任务加重,教学效果不佳的后果。

第二,教学内容单一。传统审计经过长年发展形成的现代审计,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这要求审计的教学内容也要不断更新和发展。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学以财务审计为核心课程,尤其以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知识为主导,注重理论传授,教学内容以介绍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为主,大量枯燥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对审计工作存在片面理解,没有使学生得到技能和职业道德两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方法不灵活。审计教学难度很大,其特点是教材语言晦涩难懂、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高,教师在授课中的主导作用很突出。单纯的讲授法不能满足审计教学的需要,所以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在审计课程中被认为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但是一些教师盲目、不科学地使用这些教学方法,并未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比如在案例教学法使用中,教师对审计案例的选取仅是会计账务处理的错误,分析过后学生为自己能找出错误而欣喜,殊不知这种案例没有达到加强审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只能说是对学生会计知识的一个考查。另一种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是,教师提供一则案例让学生分析,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分析直至得出答案。审计的案例分析应该是发散型的,没有标准答案,这样的案例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只能培养会做试题的学生,培养不出会做审计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又如在项目教学法中,出现了学生不配合、不主动的场面,反而使教师运用新方法的激情被削弱,使得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

(三)教学内容拘泥于教材。审计教学内容拘泥于教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目前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的主要工具是教材,而近几年随着经济环境日益多样性和会计准则的变化,审计工作更要求及时把握最新动向、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和方法,但适合高职使用的审计教材从编纂到出版都相对滞后,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审计教学内容与实际审计工作难以衔接。

第二,师生都习惯于“讲解―做题―核对答案”这种教学形式,这种对于大部分学科受用的方式在审计教学中是不适用的。实际审计工作中除了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外,更多的是其利用经验进行判断,就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审计人员采用的审计方法和主观判断都存在着不同。这种主观的不确定性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是目前审计教学中所配套的习题一般都附有标准答案,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过分依赖于教材和习题,更是将附有的答案作为评判标准,这种教学严重拘泥于教材的现象对于培养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审计人员而言是十分不利的。而教材如果不附有习题和答案其销量又会受很大影响,所以及时开发适合高职院校的审计系列教材和培养一批懂理论、熟业务的高水平审计教师是目前高职院校审计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环境局限于教室。受教学条件和社会环境的限制,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学大部分都局限在教室,学生在教室里聆听教师对照教材上课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师资力量相对缺乏,加之外出实习机会少,只能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学生获取知识主要依靠教材和教师,只有少部分学生愿意自主地通过互联网学习新知识。另外,实际审计工作中,一项审计业务往往是团队合作进行的,但是在传统教室这样缺乏与人沟通的环境中,大部分学生不愿与人协作,更愿意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这样闭门造车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审计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不利的。

二、对策

(一)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加强学科间的协调,对于审计专业学生的前导课程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将几个不同专业的同一课程学目标,以夯实学生前导课程的基础。教学进程的安排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专业教师认真论证分析后及时修订,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和全面。教学内容体系方面,以培养综合素质学生为目标,将理论教育和学科发展、社会经济问题等结合起来,并通过审计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道德观,为学生提供一个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充分准备,方法灵活。审计教学难度大,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教师对晦涩的审计专业用语一定要做到领悟透彻,并且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也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时出现的理解偏差和错漏。另一方面教学的方法要灵活多变。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审计案例,能让学生把理论知识用到案例分析当中,特别是教师不能在学生分析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解渗透给学生,阻碍和禁锢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尽量发散型思维,甚至是逆向思维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案例分析过程虽然复杂,耗费时间多,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对于审计实训,运用项目教学和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较好。目前市面上已经有模拟审计手工实训的相关教材,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会计资料进行模拟审计工作,但教师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比如可以将班级划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每个小组选出自己的项目经理和部门经理,经理根据自己所了解同学的特长负责安排布置每个成员的工作,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合作完成工作,对于争议问题大家共同协商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和教师沟通。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成员之间各取所长,在操作中理解了分工与合作的意义,加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源于教材,创新教材。教师在传授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不拘泥于教材。目前审计教材中大部分的习题都以询问被审单位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处理为主,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从拿到的结果入手,将出现这种结果的所有可能的原因都加以推测,并逐一思考分析这些情况所采用的审计方法,估计被审单位这样处理的目的,从而判断被审单位的做法是否合理、合规,最后再按不同的思考路线提出审计处理意见。这样不按照教材分析问题的模式来设计教学,学生如破案一样去设想产生这种结果所有可能的原因,并选择适当的方法逐一分析下一步如何去验证,再要求学生如何进行审计处理,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是分析的主动者,而且集思广益,没有所谓的错误答案,每个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分析,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再以教材习题的答案作为评判标准,而是只要分析有理有据、合理合规都应该加以肯定。由此,学生的思考结果也会带给教师意外的收获,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努力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大学的学习应该是开放式的,特别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理论教育的同时更应该突出实践型教育。打破封闭的审计教学环境,有以下几种做法值得借鉴:一是建立多媒体审计实训室,配备相应的软硬件。由于审计手工模拟实训需要大量的纸质资料,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购买适用的审计软件帮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实训效率,并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训的方式以分组学习为主,加强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二是定期邀请注册会计师或有丰富经验的审计人员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理解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三是加强校企合作办学。主要是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以合约的形式定期、定量的输送学生到企业实习。这样能更好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尽量让教师去企业、事务所参加实习,参与审计业务,这样可以把自己的经验直接传授给学生,现身说法的授课内容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基于全面素质教育高校审计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9(25)

[2]郝晓雁.审计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2007(6)

【作者简介】李 凌(1978- ),女,四川内江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责编 卢 雯)

上一篇:民族传统体育对高职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探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监理就业指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