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时间:2022-05-06 06:29:0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1.要让学生认真预习,这是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基础。

预习环节很重要。只有预习好了,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所了解,明确自己的知与不知,知道重难点,学生听课才能更有针对性,学生才能更好的跟上老师的步子。听课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否则,老师讲到之处,学生还一知半解,云里雾里,或是根本不懂,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了,何谈高效二字呢?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明确预习任务,让学生结合手头的资料,自主预习。预习过程中注意找出重难点,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先自己学习,再经过小组学习共同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留作课上听课解决或提问。

2.课堂上的高效更为重要。

教师要注意合理的组织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运用各种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抓好课堂的管理工作,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教师要在自然流畅中,交给孩子思考的方法;要在自然的设计中,让学生学会新知,这样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就巧妙的解决了。对于英语来说,从单词的讲解,句型的操练,到语篇的教学都要扎实有效。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习词组和句型,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在教学设计中还可以让学生充当老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更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学会、学懂本节课的知识,并真正达到运用此知识。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的说。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也有助于学生认真的听课。同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做好必要的笔记。

3.要鼓励学生养成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4.还要指导学生搞好课后的复习和整理工作。

复习整理工作是很重要的。很多学生在课上会了的东西,如果不加以复习,下节课再上课又记不清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习课上认真复习课上所讲内容,整理好当天的笔记,把所学知识掌握。

5.适当的练习巩固必不可少。

学习的目的是要会运用。在运用所学知识做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不会的地方,通过小组讨论或者教师讲解学会,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通过小组交流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题目的选择是有学问的。要指导学生先做简单的习题,巩固基础知识,然后再做能力提高题。有些习题混编在一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批次去做。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和巩固。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给需要做的题目起个更加个性化的标题等,来加强教学的趣味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当前教学中的“多”与“少” 下一篇: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数学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