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施工

时间:2022-05-05 08:13:13

探究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施工

摘要:国内道路桥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在大量的兴建,同时在很多时候会遇到各种不同的软弱地质基础,路面的不均匀沉降就是这些不能很好的处理,从而对后期的正常使用和行驶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对路桥过渡段软基地质条件的处理和路基路面的施工措施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路桥工程;软弱地质基础;路基路面施工

引文:在公共市政交通中,由于各种不同的地形条件,需要经常建造高架桥或水域上面的桥梁,桥梁的施工方式与公路具有较大的差别,在这些交接部位,是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特别是遇到不良地质条件的时候,其处理程序更加复杂,技术要求更高。本文从软弱地质基础的识别和处理方法上进行介绍,并对路面施工要点探究,希望对广大施工企业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软弱地基的概念

软弱地基是指基础内存在空隙、含水率过高或其他因素,导致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基础层。

2软弱地基的特征

2.1含水率高

软弱地基通常含水率高,有的甚至超出普通地基基础2倍甚至多倍。由于含水率高,导致土质稀薄,没有凝结在一起,凝结程度不够,承载力自然达不到要求。

2.2孔隙率高

软弱地基通常都有较大的空隙率,在基础内部,由于土质原因或其他外力作用的因素,导致土质间含有较多的空隙,这些空隙使土体之间形成较大的距离,由于被空气代替了实际的土层,所以承受压力的时候很容易挤压到一起,因此承载力较弱。

2.3渗透系数小

由于土体内含有较多的水分,且孔隙水压力很大,外界的水很难进入到土体内部,因此呈现出一种虚假的饱和状态。如果上部施加的压力大于孔隙水自身的压力,水就会被挤走,使土体急剧的收缩,发生沉降,引起上部结构开裂。

2.4压缩性高

软弱土体由于含有较多的水分和空隙,因此在受压的时候,很容易发生体积变化,水分和空隙被挤压,土体体积缩小,发生较大的压缩。

3软弱地基的鉴别方法

根据建设部软弱地基鉴别办法规定,可用以下方法鉴别软弱土。

3.1根据含水率的测定

普通土层含水率一般在30%以内,而软弱地基则会超过这一数值。根据这一规定,我们可以通过测定土地里面的含水率来判定。测量方法为比重法,将同体积的干土和湿土进行重量的测量,干土密度可以计算得知。两者进行对比,用差别的质量除以体积就可以得到湿土的密度值,再减去干土的比重,就可以得出含水量的多少,再除以湿土重量即是含水率。超过了30%就是软弱基础。

3.2根据孔隙比的测定

孔隙比是指土体中的空隙体积与土体体积的比值。自然状态下的孔隙比一般在0.5以内,超过这一值我们就判定为它是软弱土。它可以通过测量土体质量、含水率等指标进行计算得出,这里不具体介绍。

3.3地质勘察法

任何基础工程施工前都要进行地质勘察工作,地质勘察也是获知地下土质情况最直接也最准确的方式。通过土工试验可以得出土质的分布情况,地下是否有溶洞、空隙、断层等状况。从而为上部地基承载力的正确测算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土工试验也可以迅速得出软弱土层的分部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4软弱地基的常用处理方法

4.1表层处理法

在地面路基施工前,开挖出一些水沟,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降水措施,来减少土体的含水率就是指的表层处理法,又称表层排水法。在水沟中填筑1m左右的砂垫层(具体厚度视现场情况确定),同时对土体产生一定的压力,以加速水的留出,来改善基础的承载能力,就是为了能够提高水沟的泌水性能。这种方法施工工艺简单,也便于操作,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当中。

4.2强夯挤密法

强夯法就是用一个质量较重的锤子,从一定高度快速下落,锤击土面。利用强大的冲击力,来挤压土体,使其密度变大、含水率变小,使土质密实来增强承载力。这种方法由于设备简单、施工工艺通俗易懂、人员素质要求较低、成本较省,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地基处理中。但是这种方法有一定局限性,只能适用于碎石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砂土、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综合来说就是要土的粒径、含水率、及土层厚度在其施工应用范围内。

4.3高压喷射注浆法

利用钻机进行钻孔,再将带有喷嘴的注浆管插入至设计深度后,用高压注浆设备将水泥砂浆注入到土体里面,使砂浆与土体进行融合形成高压粉喷桩来提高土体承载力是指的高压喷射注浆法是。细小的颗粒在高压砂浆喷射至地下的过程中会随着砂浆的上浮而带出地面,从而改善一定的土体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在选用这种工艺之前,一定要将地质勘查工作做好,确定土层的分布情况,特别是要勘查清楚溶洞或断层。因为浆体在注浆的过程中,会对这些溶洞和断层优先填充,如果溶洞或断层过大,则会填充进去很多的砂浆,而且还无法看到效果。所以这种方法对于淤泥、淤泥质土、粉质黏土、和含水率较高的软性土层较适用。

4.4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通过特制机械设备,以在高压作用下将固化剂注入到土体中,固化剂通常为水泥或石灰。在固化剂的作用下,与软土地基粘结在一起发生各种反应,使软的地基凝结成硬度较高、稳定性强、含水率小的坚硬基础。如果在固化剂体量比较大的时候,可以直接形成水泥状体等复合地基对土体进行挤压密实,来改善整体地基的强度,提高承载力,也能有效防止不均匀沉降。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和含水量较高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大于120Kpa的黏性土、粉土等软土地基。由于其施工工艺的局限,只能处理3m以上的土体。

5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5.1初压时的控制要点

5.1.1温度控制

在摊铺完成之后要求马上进行初压时,温度一定要控制在120~140℃之间,这时候的沥青便于路面整体平整的控制,因为其具有较高的可塑性。

5.1.2机械要求

通常这个阶段要求的压路机重量不是很重,满足使用需求即需要8t左右。通常应该选择双钢轮压路机,碾压便数控制在2~3遍。

5.1.3碾压过程控制

在碾压过程中要匀速进行,不可过快或过慢。基层温度还没下降到足够稳定的状态是因为有沥青被挤压到一块,所以需要停止碾压,只有等下部稳定后再进行施工。在碾压过程别要重视的是发现横向的裂纹,很有可能是基层发生了裂缝或底部发生沉降等原因造成的,应及时处理。

5.2复压阶段的控制要点

5.2.1温度控制

初压完成之后马上进行这个阶段,而且要求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为120~130℃。

5.2.2机械要求

这个阶段通常选用双轮振动压路机。

5.2.3应注意的问题

整个碾压过程中最多最繁杂的就是复压的遍数,因此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固和耐用,必须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设计碾压次数达到要求。

5.3终压阶段的控制要点

5.3.1温度控制

通常要求施工温度为90℃左右。

5.3.2机械要求

这一阶段的要求主要是对原有碾压过程中产生的压痕和路面的不平整进行消除。因此通常选用静力双轮压路机,碾压的遍数应该控制在2~3遍。

5.3.3应注意的问题

在施工之前必须坚持车辆轮胎的新旧和品牌要一致,并且每个轮胎所承受的压力一样,这是因为静力双轮压路机是采用轮胎压路,如果达不到消除痕迹和整平的效果,反之则产生更多的压痕。

6结语

路桥施工是市政工程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公共交通工具。做好其质量的控制,首先应该从基础抓起,保证软弱土层的处理、保证承载力是防止路面沉降和开裂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田世界.对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1(9),12.

[2]梁小马.对市政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施工的探讨[J].市政前沿,2012(10),12-13.

上一篇:浅谈清水混凝土表面观感质量的控制措施 下一篇:公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新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