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犯罪 从构建和谐校园开始

时间:2022-05-01 05:36:20

预防青少年犯罪 从构建和谐校园开始

当今,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暴力性、团伙性、智能化趋势,因此,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诚然,预防青少年犯罪,全社会都有责任。但是,学校是青少年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青少年生活学习的重要阵地,在预防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职能方面,更是首当其冲、责无旁贷。那么,学校应怎样在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职能的同时着重配合法制教育,取得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良好社会效果呢?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育工作实践,深感构建学校法制文化的重要性。

1 构建学校法制文化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一方面,身体增长快,活动能量大;另一方面,心智身体还都没有完全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差,活动能量超过认知水平。这个时期,对他们施以优化的校园法制文化环境,会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在的深刻、持久、积极的影响,对加强法制观念,提升价值观和精神境界,促进法律素养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校园法制文化是多个层面的,其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1.1 构建校园法制制度文化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上,首先,科学制定《中学生操行手册》《学生一日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住宿生管理制度》等学校法治文件,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不是简单、教条地让学生去遵照执行,而是将这些校规校纪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举办“校规让我明理”“我做优秀中学生”等为主题的橱窗艺术手抄报展览比赛,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校规校纪给同学们带来的睿智和明理;使学生的遵章守纪意识在潜意识中得到渗透。同时,还将每年的警民共建形成一种制度,每学期初请学校所属辖区派出所的公安干警就当年本地发生的刑事案件做以剖析,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分析、价值取向、行为习惯以及周边因素等各个方面进行事实分析,使同学们在现实面前受到震撼,无不对照自身敲响法制的警钟。

1.2 构建学校法制精神文化

法制建设不能满足于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认识与遵守,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法制教育这个平台,让学生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言行,养成基本的法律素养。学校通过法制精神文化这一载体,将相关的法律制度贯穿于学校各种精神文化建设活动中来,并通过各种普法活动导入精神文化层面,注入文化内涵,体现法制观念和精神文化共融,形成具有规范行为又有文化精神的价值体系和信念体系。

在这方面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探讨。例如,利用各种教育教学及文娱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渗透。如结合思想品德课中关于普法宣传和开展公益活动等相关内容,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大型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的主题是“普法宣传,一路花开”。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出若干小组,到社会各个部门、各个角落去体验、去感受法制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并通过调研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法律意识对保护公民自身权益的重要性。

一个小组到商品零售部门考察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执行情况。当他们发现商家不假思索地出售给青少年烟酒等法律明令禁止出售给未成年人的商品时,受到很大的触动,亲自感受了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危害。

当另外一个小组考察网吧营业厅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状况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面对现实,学生感到震惊,深感提高法律意识是全社会公民的共同责任,否则,《未成年人保护法》就会大打折扣。这样从反面教育了学生:自己应该怎样保护自己?长大了应该怎样履行法律义务?这种警示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法庭审判小组去真实的人民法庭旁听案例开庭审理过程以后,回到学校总结汇报时,感慨万千,发现《民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都与公民自身权益密切相关,通过采访体验,悟出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自我,首先就要尊重法律,尊重他人。遵守法才会享受真正的人生,如果不去规范自己的言行,无视法律,就会到处碰壁,就是葬送自我。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是违反法律的反面教材,回过头来就会反思自我: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在反思中教育自我,法律意识就自然而然地萌发了。

2 积极进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法制建设离不开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学校法制意识的依托和载体,而文化建设中的文娱性、实效性又是将法制意识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生活实际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校学习,除了与教师发生联系外,更多的是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接触,他们既有学习上的互相帮助、相互促进,也有情感、性格上的交往与影响。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一些学生在交往不融洽或者产生了摩擦与矛盾时,往往走向极端,采取报复或伤害他人的方式处理,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基于这种观点,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要非常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心理教育课等有关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让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交往、理解和宽容。可以利用橱窗、板报、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迎新年综合文艺汇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正气,打击歪风,给学生营造出一种文明和谐、礼貌相待的校园之风。可以在全校范围内以班级为单位评选出班级“文明礼仪之星”,带动全校的文明礼仪之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健全的个性品质,减少矛盾及伤害事件的发生,进而形成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

3 积极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干预工作

3.1 专人负责制

针对意志薄弱和自制力差、反复性大等意志上缺陷的同学采取专人跟踪负责的方法,即用同学们信任可以敞开心扉的主管德育的专人与问题学生定期沟通定期汇报的方法。如曾经有过六七个问题学生,纪律涣散、打架斗殴、离家出走等违纪事件经常发生,在派出所都是挂号的。面对这些屡教不改的小团体,责任教师采取每周一、周五第八节课后找他们定期谈话,将周末或从周一到周五的这段时间的思想动态和对待一些事情的处理方法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老师及时地肯定正确的想法和做法,对错误的想法和行为及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但是首要的前提是教师要先做他们的朋友,在生活上也无微不至地关注、关心他们,他们才会敞开心扉说实话。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他们基本上没有犯过更为严重的错误,原有的坏习气也改变了许多。

3.2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针对青少年表现出来的冲动、逆反、烦躁、从众、不辨是非、易受外界环境左右等特殊性,学校可以经常利用广播、电视、多媒体电化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心理健康调试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开展认识自我、解剖自我的系列活动。德育处在各年级设有辅导员,心理咨询是他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化解违纪学生在违纪时表现出来的“合理化”情绪等异常行为时,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具体分析,通过面对面的疏导,正反两方面的实例分析,必要时采取家庭咨询。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征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较好地提高教育效果。心理咨询对于学生情绪的稳定及认知缺陷的矫治、情绪困扰的解除等,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运用心理咨询不能完全解决的具有较顽固错误倾向的同学,采取心理治疗的方法;对一些情绪化严重,具有抑郁气质等心理障碍的学生,采用情绪化疏导,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情绪宣泄,比如倾诉法、移情法、目标升华法等。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桥梁中学)

上一篇: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工作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