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分析

时间:2022-05-01 04:00:01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分析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于中职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并可以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 H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在阅读教学中体味情感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突出语文交际工具时,更多的强调了语文的人文性质,拓展了语文的内涵,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感受。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单纯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抛开其人文性,片面追求读写能力的提高,忽视了人的情感,忽视了教育的生命价值,于是认知理性取代了活生生的情感存在。训练灌输堵塞了生机勃勃的生命历程。阅读教学就是解决知识的传授和情感培养的如何协调问题。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篇篇充满情感的文学艺术作品,在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紧紧抓住情感这根线索。让学生去品读、去体味、去领会作品中承载的,真、善、美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辉。文学艺术作品不仅是文字材料连成的故事,他更是作家、作品人物精采生命过程的结晶。

语文课是人文类型课程的基础,语文教材中的文字作品饱含着作家强烈的情感倾向,有的豪迈喜悦,有的幽怨悲怆,讲述着建功立业,英雄献身、报国无门的动人故事。刘协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通过作品中关健性文字、句段的分析、品味、挖掘作品深层次的情感倾向,学生再透过自身的观察、理解、感悟,深层的体验作家、作品人物,酸、甜、苦、辣的情感经历和他们的百味人生。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轭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朔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叔本华在《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说:“一个歌者强烈意识到的是意志的主体,即自己的愿望,它常是满足和解除的愿望(快乐),更常是受郁抑的愿望(悲哀),不论哪种情形,反正都是冲动热情和激动的心境。朱自清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黑暗环境中,抑郁彷徨,于是在傍晚借荷塘,借月色来抚慰无以言表,复杂难奈、无法解脱的心境。李白则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来超脱尘世。这就是文学作品文字背后深藏着并感染着我们灵魂的情怀。

语文教材本身物特具情感性,那些美文大多是中外名篇的精粹,无不是情感愤诵的结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言语描绘、情感朗读、课堂表演及影视教学等手段,创设良好的氛围。根据作品情感倾向及自身情感体验的相互渗透,去诱发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阅读需求。通过这种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动情,明理、受到感染,这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枯燥的文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人物形象,学生们就会随着人物情感的脉搏去洞察、感受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在阅读活动中建构审美观、人生观

语文教育不单是认识活动,在满足认知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他们对“美的需要”,通过阅读教学挖掘教材中美的元素,捕捉作品人物心灵的闪光点,善于发现感人的细节描写以感染学生。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意识的将对学生有感染作用的作品收集分类,因为美的事物总是形象具体的,通过有目的让学生阅读,使他们从零散的思维中调动自身情感,去揣摸,去想象,跟随作品去喜、去悲、去怨、去怒。他们会伴随着心灵颤动,情感的波澜,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去构建美好、阳光的健康心态,面对生活的挫折,懂得从作品中寻找人生座标。美的事物的具体表现形态是异常丰富多彩的,一方面可以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另一方面,又可分崇高、悲壮、滑稽、快乐和忧愁美,即是说词分豪放、婉药,美分阳刚、阴柔。不同类别作品会对学生作有不同的品格教育。一般情况下,写人记事类作品,主要体现主人公的献身精神;这是因为美的事物总是形象的、具体的。崇高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是人的真和善,如《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以及“5.12”地震中体现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无私奉献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先人、今人,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和感人故事。

写景状物的作品,蕴含丰富的美感,它是自然美的典范,有些自然美的作品,加入了人的实践活动元素,形成人与自然的种种关系,使自然物取得一定的意义,从而显示美的价值。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岑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农装点抹总相宣。”假如没有气象上出现的各种变化,没有西湖本身所具有的湖光山色,也就体现不出西湖景色本身存在的美,也没有人们情感意识活动后西湖之美,因为事中的自然之美,有了人的情感点缀,给予了人们安详、诗情画意的审美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可帮助学生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在美好情景的陶醉中,有效进行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社会责任感等情感教育。

柏拉图在他们《理想国》是提出:“我们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象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染目濡于优美的作品,象从一种清幽境芥呼吸一陈清风一样,来呼吸他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培养把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文艺对话集》第62页)情感性教育,由于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学生在自身体验感悟中,进入自我情感的调节,使之合乎社会情感的要求,这时候教师巧妙将认知和情景结合起来,课文中的历史人物,英雄人物、先进模范人物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感受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榜样人物的高大形象,就如在眼前,活在心中,从而对这些人物产生无限敬仰。作品情感中的爱国情,战友情,故乡情,亲情、友情,都会深深的感染学生。使他们学会鉴别生活中的美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在阅读中提升审美水平,提高个人品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语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思想境界提高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目的是完善和提高人的品格,1906 年王国维在《论教育的宗旨》中指出:‘完全之人物不可能不备,真、善、美三德,教育可使人完善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它更多的是强调未来的学习,不是以认知的内容学习为主,而是以认知以外的情感知识的获得,情感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教育应该使学生明确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学会与人沟通,相处的人文素质。引导他们关爱生命、关心他人,以全面的较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去感受生活美、感受情感美、道德美,以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去审视社会,审视人生。

四、结语

在当今大循环世界大文化融合中,懂得团结协作。人生目标的实现,不是个人力量所能达到的,而是众多人智慧创造的结晶。在美的情感意识教育中,学生提高了审美水平,透过人生的历程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更多的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热爱生活,拥抱社会。

参考文献:

[1]王菲.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5:21.

[2]卢家嵋.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5一30.

[3]范翠欣.建构中职语文教学的情感世界[D]:[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2006

[4]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7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上一篇:例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 下一篇: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