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在国内音乐教育中发展

时间:2022-04-30 06:57:49

传统音乐在国内音乐教育中发展

1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传统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它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已超越了音乐本身。我国的传统音乐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内容上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性格气质、审美心理、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等。从上世纪初开始,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桎梏,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受西方文化进化论的影响,这一时期早期的中国现代音乐家,开始把欧洲音乐体系作为圣经引向国内。而自彼时起,我国的传统音乐便开始了被边缘化的命运。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让我国经济发展,逐步步入世界强国之林,受“洋为中用”的思想主导,大批的西方传统音乐被国人由喜爱到熟知;而今,各种各样的现代音乐,凭借互联网以及多种媒体传播方式对传统音乐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一方面沟通了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开阔了国人的眼界,促进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发生忽视以至轻视中国传统音乐的现象,纵览近年来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现状,诸多学者心存忧患,也各有论述,但笔者认为主要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教育体系中对传统音乐教育思想的缺失

中国现行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深受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影响,一直以来皆以欧洲音乐理论体系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涵盖整个学习周期(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以上)的音乐教育,严重忽视了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重建和普及。尤其在专业音乐教育的学制方面,采用以德、奥、俄为中心的欧洲音乐体系,从而使得“音乐成为专指西方音乐的名词”。在音乐理论方面,也以欧洲音乐体裁为效仿的楷模,苏俄的音乐理论为基础的音乐创作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的主流。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小学、中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时,在不知不觉当中完全灌输西方音乐即欧洲音乐体系的思想,比如,告诉学生什么是音名,“音名就是C、D、E、F、G、A、B”;什么是唱名,“唱名就是1、2、3、4、5、6、7”。于是乎,我们一代一代的学生在潜意识当中就知道音乐是从西方学来的。很少多解释一句我们现在学习的音乐常识是借鉴欧洲音乐体系的。这一切不仅不利于中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更使得学生在潜意识里将西方音乐的表现特征作为中国民族音乐乃至整个音乐的特征来看待。

1.2传统音乐传统的传承方式与现有音乐大课堂教育之间的矛盾

传统音乐传统的传承方式则是口传心授,手把手、一对一,长年累月地传授,习者不仅在音乐技能、音乐理论上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对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形成厚实的基础,在传承音乐的同时,传承了文化。当今的音乐教育,无论是专业音乐教育还是普及音乐教育,其方式都是以课堂为主要形式。大课堂教育方式的优点在于能让大量的学习者尽快学习和掌握传统音乐的理论、方法,而其弊端则是很容易造成艺术个性的丧失,形成艺术人才的批量生产,比如,有些人一味追求技巧上的突破,忽略音乐的东西。经过训练,声音的音量加强了、音色改善了、音高突破了,而音乐的原生性和音乐所承载的文化、民族情感则被冲淡了。所有的声乐作品都是依靠声乐技巧来实现的,但是声乐技巧毕竟只是手段,作品的主体和内容(当然也有形式)才能决定艺术作品的本质,艺术形式所承载的文化背景。最终导致了演唱方法上的“千人一腔”、“千人一面”现象。

1.3当代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淡漠情绪

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学校的音乐教育应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极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它们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和风格,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我们中小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认识和喜好程度是怎样的呢?有人对某地区中小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认识、兴趣等问题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在中小学生中,接触最多的音乐形式为现代流行音乐的占83.3%,西方古典音乐的占10.3%,中国传统音乐的占6.3%。在接触传统音乐最多的学生中,小学生占85%,初中生占15%,高中生为0!①给喜爱音乐的形式排序调查显示:在现代流行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中,中小学生将传统音乐列为首位喜爱形式的占11.7%,列为末位喜爱形式的占64.3%。此问卷调查虽不是笔者亲自所为,但是通过日常的教学与实际工作中的实践,可印证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这从一个侧面展现出民族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的状态,并揭示了中小学民族音乐的教学现状。

2民族音乐发展的建议

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令人担忧,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之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为了使我国民族音乐健康持续地发展,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广泛学习传统艺术,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

通过学习一些典型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民间歌曲、戏曲、曲艺等,在学习的同时,了解相关的文化内涵;在传授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清楚传统艺术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使学生从心理上对民族音乐具有强烈的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有了这样美好的感情,就会让学生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关于教育传承方式的对策

(1)关于教材,尽管目前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中国传统音乐的教材,如袁静芳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杜亚雄的《中国民族基本乐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王耀华的《中国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等,对传统音乐理论都有非常精彩的论述和翔实的记述,但是,这些书籍的推广不容乐观。同时,这些教材也仅仅适宜于音乐学高等级的学生甚至学者参考,把它们再简化为适宜于中小学生的课堂教材方面也不是很理想。

(2)在各个层面的院校组建传统艺术兴趣小组、社团和民族器乐班等形式的艺术团队,比如吹打班、鼓乐班、丝竹班、锣鼓班等等。增开与地方民间音乐相关的技术课程,如可聘请民间艺人开设地方民间音乐的各种技术性选修课,包括戏曲、曲艺、民族乐器等,在高校开设非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让非专业学生了解民间音乐,从而进一步普及传统音乐艺术,提升其在学生中的认可度。

(3)组织各种民间音乐的演出活动,定期邀请民间音乐方面的艺人、专家讲座。有条件的学校可成立民间音乐教研科室,编印民间音乐相关课程教材,对民乐进行管理、调研、采集、教学等工作。同时把现有的地方民间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研究成果吸收到教材中来,这既是对学生进行传统音乐的教育,同时也是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措施。

2.3提供民间音乐实践活动的舞台,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情感

教育界多年来提出争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理念,但是很多层面仍停留在口头的倡导上,很少做到从具体的事情、从小事做起,关注细节,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这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所要关注和认真探讨的。我们还应当发挥整个社会的力量,让宣传媒体、出版业及各文化相关的部门充分发挥其作用,增加民族音乐的宣传力度,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挖掘民间艺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全民素质,本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信心,积极参与到建设具有先进性文化的民族音乐的实践中来,对传统的民歌、说唱、戏曲、器乐等艺术形式的传承工作急需加大力度,抢救民族音乐遗产。

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本土音乐文化价值重建和回归的时代,音乐教育所具有的人文内涵越来越被人关注。学校应成为民族音乐传播、生长的地方、成为放眼世界各民族音乐的窗口、成为当今世界各种音乐风潮的中流砥柱。面对世界全球化的趋势,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垄断趋势,坚持保护和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我国流行音乐教育规范化分析 下一篇:国内中小学音乐教育现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