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探究

时间:2022-04-29 04:32:46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探究

【摘要】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健康,而且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严重阻碍学生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教师的访谈调查,旨在探究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为改善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奠定初步基础。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通常用于描述助人行业中工作群体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这种疲惫状态大多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造成。

民办高校教师隶属教师群体,但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却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教师。为探究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笔者以H学院的50名教师作为对象进行访谈研究,访谈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访谈结束后,笔者对访谈中收集到的谈话记录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整理,对访谈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可进行深入探究的着眼点进行了追踪调查,同时结合自己在民办高校近十年的工作经验,对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社会因素

(一)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公办教师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障逐年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却没有享受到同等的保障待遇。虽然许多民办高校也为教师提供五险一金的待遇,但保险和公积金的额度与公办教师相比差之千里,退休后的养老也基本是最低标准,教师住房问题也没能得到解决。以上种种民办高校教师保障制度的欠缺使得一些教师牢骚满腹,终日在与公办教师待遇的落差中抱怨不已,严重缺乏工作热情,甚至加入到考公办教师的大军中,对自身的工作倦怠十足。

(二)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尽如人意。虽然国家大力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但整个社会对民办高校仍有一些歧视,因此在与公办高校的对比中,民办高校往往缺乏同等的社会地位,社会认同感低。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民办高校教师身上,他们和有编制的公办教师相比,就像“杂牌军”一样,无论是社会、学校、学生还是教师自身,都无法把他们当做正规的教师队伍来看待,这一现状使得民办高校教师严重缺乏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无法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学校因素

(一)学校的日常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呈倒金字塔排列,最底下两层统称为生理需要,上面三层称为社会需要。民办高校教师和其他职业群体一样,同样拥有生理和社会两大类需要。而许多民办高校的规章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地尊重教师的需求。在访谈过程中,曾有教师调侃道“在生理需要方面,学校大部分教师的工资待遇无法满足家人衣食住行的需要;安全需要上,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没有安全感可言;没有归属感,没有感受到学校对我们的关爱和人文关怀;学生和学校双方都没有给予我们真正的尊重;自我实现上更是遥不可及,找寻不到自身的价值。”

(二)学校对教师的评估系统不够科学和完善。

许多民办高校都会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与评估,评估成绩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绩效工资。然而许多评估并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体系,也不十分具有可操作性,这就导致考核体系不但未能实现有效的激励教师的目的,反而使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伤害。访谈中有些老师提到“绩效评定制度的混乱打击了我的积极性和工作信心”。

(三)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欠佳。

近年来,国办教师工资待遇连年提高,而民办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则十几年不变。在访谈中有的老师提到“每次工资改革,工资都越改越低”,“我入校十几年了,工资基本就没变过,而其他单位工作十几年的人工资早就翻番了,这让我们这些老员工非常伤心”。由于工资水平较低,使得许多教师面对着着较重的经济负担,生活品质低劣,心理状态欠佳,常处于愤懑不满的状态,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此外,还有些教师习惯用工资水平来衡量自己的存在感,而较低的工资收入难以让教师体验到自我价值感,最终会导致个人成就感降低,形成职业倦怠。

(四)学校的学生教育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生源的减少和国办高校的扩招,许多民办高校都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为了能够继续生存和提高办学效益,学校很难顾暇生源的质量。由于绝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非常薄弱,许多教师反映很难体会到教学的乐趣和个人的成就感,此外,教师还要在调节学生厌学情绪、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和应对学生间的突发事件上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还要和一些不配合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这些都使得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教师自身因素

(一)教师自身强烈的危机感。

民办学校的性质使得学校面临着一旦招不到学生,就将面临倒闭的危险,这一状况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将面临着下岗的命运,这让教师们感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前途渺茫,时刻担心失业的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而教师再择业的困难性则使得教师产生了更强烈的危机感。与此同时,学校为了跟上时代的进步,对教师的硬件和软件要求都越来越高,教师必须努力将自己的学术、学历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才能跟上学校前进的脚步,然而现实生活中无论选择何种方式提高自己的学历学位水平,都将面临着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使得许多教师在面对提升学历时感到力不从心。

(二)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降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我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感受,主要包括是否在工作中找寻到价值感,是否有能力做好教育工作以及是否能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民办高校生源质量的降低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阻力过大,努力地付出却得不到相应的收获,自我效能感越来越低,最终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

(三)教师自身的个性特征。个性是指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长期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形成除了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和后天的教育及外在环境有关,不同的个性会使个体在处理日常事务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据相关调查显示,性格内向敏感、自卑、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的教师更容易形成职业倦怠。

上一篇:Simone de Beauvoir’s feminist thoughts 下一篇:管理视角下“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政府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