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创作探究

时间:2022-04-29 09:12:42

戏曲音乐创作探究

中国戏曲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各种因素的综合戏剧艺术。而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白和器乐部分的伴奏、开场及过场音乐,是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它既有音乐艺术的听觉特征,又必须为戏服务,需要与剧情紧密结合,需要塑造人物的音乐形象,需要与演员的表演动作及舞台节奏紧密配合。它既要有戏曲的剧种特色、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又要有代表本剧种音乐特色的主要声腔与当地语言紧密结合(即土语乡音);既要具有时代精神(不同时代特征反应不同的时代风貌),又要深刻表达剧种和塑造人物,使观众乐于接受,易于流传,听后有回味,有意境。它的唱(唱腔、唱法)、奏(伴奏)、念(语言、念白)、打(打击乐),都要求和谐完整,各具特色,它的形式和内容更是风格独特。戏曲音乐唱腔的程式是在一代代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的,因此,戏曲音乐的创作应根植于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在沿用旧曲模式的基础上予以变化发展,勇于创新,提高戏曲音乐创作的艺术质量,体现当代审美精神。因此,从审美角度探究戏曲音乐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创作旋律方面,戏曲音乐与其它音乐艺术一样是听觉艺术。是由音符组成的旋律构成音乐的独特艺术手段。正如绘画是由线条和色彩构成。每个戏曲剧种,都有其代表该剧种独特风格的基本声腔,这些声腔要为观众所喜爱,并从中获得美的艺术享受。但对演唱者和伴奏者来说,则是属于表演的二度创作。在二度创作中,要求唱腔的声音美,声音美体现在音准、音色、音质等能给人以美感,最重要的是演奏者或演唱者能运用人声和乐器的手段,准确地、有创造性地、富于个人独特风格地表达旋律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旋律是音乐作品的灵魂,因此,在音乐创作中应首先给予重视。

2.在创作作品的用材、手法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音乐材料多会使人感到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但并不是所有富丽堂皇和复杂的东西才是美的,要注意多而不杂。要注意作品的统一,并不是越多越好,特别是以曲牌体为主的剧种,音乐材料很多,这是长处,但在一部戏中,决不能过多使用材料。这不是开曲调展览会,音乐材料太多,听众反而不易有深刻印象。要突出主要材料,有主线贯穿。但若音乐材料过少,又会使人感到单调平淡。以板腔体为主的剧种,需要注意少而不单,要以精少的材料用多种手法使之变化发展。重复是民间音乐的重要手法之一,是一种简洁的体现,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但若老是原封不动地重复,又会使人感到厌烦。因此,重复使用某一材料时,完全重复不宜用得太多,需要运用变化重复,或变奏、或移位、或增减,使人感到既熟悉又新鲜,既易于记忆,又不感单调。戏曲音乐的发展和规律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即使以曲牌体为主的剧种,它在数以百计的众多曲牌中,也可分成若干类特色相近的曲牌,用材精少,手法多样,是戏曲音乐创作中应注意的一项基本要求。

3.在创作作品的特色方面,主要表现在剧种特色和时代特色两个方面。剧种特色主要表现在声腔、语言、唱法、伴奏等处,一个剧种要有其代表本剧种特色的主要声腔,并需以此为基础进行革新发展,即所谓继承性,万丈高楼平地起,如离开这个主要声腔的“平地”,势必成为空中楼阁。戏曲音乐的发展,又似“水中游鱼”,鱼离开了“水”,就不能生存,水即为其发展和生存的必要条件。地方语言是构成戏曲剧种特色的重要因素,土语乡音,再加上演唱与伴奏(特别是主奏乐器的特色及旋律、特有的伴奏手法、富有本剧种特色的打击乐器及其锣鼓)的特色等,形成了各戏曲剧种互相区别的剧种特色。剧种特色还包括不同时期的不同演员在同一声腔中不同的发展及其独具一格的流派特色。时代特色,是指表现各种不同时代不同人物时,必须具有不同的特色,不能千人一面,要根据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生活而形成不同的节奏、速度、旋律,进行方向及音程的不同处理和创新。戏曲音乐的发展,既要有剧种特色,又要有时代特色,还要有剧目特色、人物的特色,难度是比较大的,需要付出艰辛的艺术劳动,既不能海阔天空、随心所欲,也不能完全套用旧曲毫无革新。既应受剧种特色的制约,也应该表现时代特色。

4.在创作作品整体和谐性方面,它主要表现在完整性、均衡性、逻辑性、节律性和综合性方面。作为一个好的作品,要使人感到它是完整的,而不是东拼西凑的。从局部来讲,一出戏的音乐、要有重点、有高潮,但从整体来讲,它又是完整谐和的;均匀和平衡也是构成戏曲音乐谐和美的重要因素,从均衡进入到不均衡,这是事物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最后又会从不均衡达到新的均衡。从总的方面来看,应该是均衡的。逻辑性就是合理性和按照规律去发展。合乎逻辑,顺乎自然,就会使人感到谐和。节律性主要表现为节奏的律动,要变化有致,合乎规律,音乐的节奏变化要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要与表情动作和整个舞台节奏的变化相适应,有快有慢,有张有弛。此外,戏曲艺术是综合艺术,唱、做、念、打均有音乐性,要互相配合,不能各行其是,因此,对戏曲音乐的布局要合理,注意其完整、均衡、逻辑、节律和各方面的配合,有整体、有重点、有变化、有统一,注意作品整体的谐和性。

5.在创作作品的雕琢与情感的投入方面,必须下功夫,从内容出发,从人物出发,根据唱词的格律、四声和情绪予以精雕细琢,要以精美取胜。在一出戏的主要人物的唱段中,如能有几个旋律优美、感人动听、易于传唱的精美唱段,就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观众感受到艺术享受,进而赞不绝口,戏中的主要人物的音乐形象也就鲜明起来了。因此,当前有些戏曲的音乐之所以不能扣人心弦,或听后即忘,毫无回味,这多由于其粗糙而不雕琢所致。精雕细琢的作品主要表现在深刻细致、重点突出,能善于用音乐手段将唱词中所提出的要求准确、深刻地表现出来;编曲者还要善于挖掘那些在唱词中虽未明显提示,但能深刻表达剧情和塑造人物内涵的素材,用音乐手段细致地表现出来,使听众深受感染,引起共鸣。要做到这一点,编曲者、演唱者、演奏者都必须注意以深情投入,然后才能使观众动情。

6.在创作作品的传唱性与时代相结合方面,中国的戏曲音乐是世世代代人民群众的集体创造,是以群体风格、地方风格、民族风格为特征的。要使戏曲音乐得到群众的喜爱,广泛流传,达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成为经常传唱的艺术珍品,就必须与时俱进,契入时代的气息,必须在发展中继承传统,在创新中求发展。戏曲音乐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也是在继承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基础上的结果。无论哪一种地方戏曲音乐,都是通过不断吸取其它剧种唱腔的精华而成长壮大的。

7.戏曲音乐创作的领域是非常广阔的,对于从事戏曲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们,其创作活动就产生了多方位的走向:一是为戏曲谱曲;二是为戏歌谱曲;三是为戏曲器乐作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艺术多元化的需求,创作思维也呈现出了多元化。一是继承与开放的结合;二是纵向与横向的结合;三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创作方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有技巧的创新和唱腔旋律的创新,等等。人们越来越重视戏曲音乐的创作研究,作曲家对戏曲音乐的创作不断尝试和探索;戏曲音乐创作在演唱形式、唱法、乐队组成以及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作曲技术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戏班子、剧团等文艺团体对戏曲音乐与表演在结合形式上也在进行开拓和创新。

在日新月异、力求改革、创新、发展的中国梦时期,祝愿我国的戏曲音乐创作欣欣向荣,繁荣昌盛,更加灿烂辉煌!

(作者单位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上一篇: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感受门罗,仿佛微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