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审美教学初探

时间:2022-04-28 02:21:49

语文审美教学初探

摘 要:语文审美教学是一个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美、帮助学生体验美、启发学生鉴赏美、鼓励学生创造美,使语文教学变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其乐融融的审美化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 审美 教学

近几年,语文教学园地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审美的角度来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是笔者的一点成功尝试,在此与各位共享。

一、巧妙导入,引导学生感受美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尤其是新编教材的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如何引导学生以一种一读为快的感觉来学习新课文,这需要教师多费苦心。讲授《荷塘月色》一课时,笔者先用多媒体让大家欣赏了几幅荷花图,然后又说:“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几幅美丽的荷花图,图中的荷花或如婀娜多姿的红装少女,或如夜幕笼罩下的花中君子,看到这些图画,大家有何感想呢?是否想起杨万里的诗‘接天连叶无穷尽,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否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否想起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荷花,以其迷人的芳姿,醉人的芬香,博得多少文人雅士的青睐,他们歌之、颂之、咏之、赞之,其名篇传世,其佳作夺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其中的一篇——《荷塘月色》。”优美的视觉效应,再加上教师动情的渲染,可产生“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未读此文,已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就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的强烈审美愉悦。教师借助语言的渲染和多媒体教学,创设美的情景,激发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心理期待。这种审美心理期待正是教师实施美育的最佳契机。教师应捉住这个契机,将它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体验美

有了美感这个最佳契机,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美读、分析、品味来发现文章的美、体验文章的美了。在语文审美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美不是露天的珍珠,俯拾即是;也不是满天的星星,举目可见。它既蕴涵于字里行间,又散落于篇章结构之外。学生只有仔细的揣摩课文,才能寻找到其中的内在美点;只有自己的内在体验,才能领略到美。如学习《荷塘月色》,学生只有通过细细地嚼、慢慢地品,才能体验到其语言的美,自然的美,结构的美,人情的美。当然,老师的讲解,亦让学生感到文章的美,但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来说只是一种经验,而不是体验。体验是经验的一种升华和超越,他是“以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和心理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内容为对象的,是对经验带有感彩的回味、反刍、体味”。它是个体的一种生命活动形态。只有让学生亲自融入课文中,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去发现,和其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体验到美。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私塾先生读书时摇头晃脑就是在体验美,在顿挫有致、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去尽量体验作品中美好的内容和形式,并陶醉于其中。语文教学就是要开启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心理内驱力,让学生以良好的姿态,全新的面貌自觉进入课文的情境中,这就是审美。只有自己的亲身体验,才是欣赏到了真正的美。这正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最佳契机,教师应捉住这个契机,因势利导,使教学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

三、由此及彼,启发学生鉴赏美

在感受美、体验美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就一内在美点,进行深入的、多角度的思考,进行审美鉴赏。审美鉴赏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论,它需要个体积极主动的参与。不同的学生,期待视野不同,对作品的鉴赏自然也不一样。鉴赏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深浅之别。教师只能引导学生丰富人生阅历,提高审美鉴赏力,而不能剥夺学生的阅读权利,或任意地戕杀学生的阅读体验。如对莫泊桑《项链》主旨的理解,有同学认为它暴露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小说的结尾对玛蒂尔德是一个绝妙的讽刺,这当然有道理;有同学觉得它反映的是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为了一串假项链付出十年青春,其情可怜,这也无可厚非;还有同学颇欣赏玛蒂尔德,认为她热爱生活,向往美好,在逆境中不沉沦坚强的奋起,是一个诚实、坚韧的女人,独辟蹊径……总之,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只有这种超越文本意义上的创造,才是真正参与到了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体验文本的意蕴,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四、驰骋想象,鼓励学生创造美

在引导学生体验美和鉴赏美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驰骋想象,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来创造美。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说、多写、多练,学过一篇课文,可以转述成一个故事,可以画成一幅画,编成一首歌,可以发表感想、评论,可以由一点而展开丰富的联想……总之,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就要积极加以引导。雪化了是水固然不错,但雪化了是春天更加难能可贵。学生的作品,只要其中熔铸着自己的心血和个性,它就是美的。如学过《荷塘月色》,笔者让学生就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自由发挥,结果有的将它画成了一幅画,有的进行配乐朗诵,有的仿写了写景抒情散文,有的作了文学欣赏,更有同学就朱自清作品中的“女性美”色彩进行了探讨。一篇《荷塘月色》就有如此多的收获,不光是教师,就是学生自己也感到非常欣慰。他们终于发现,美并不是那么的神秘,美就存在于创造中。

总之,语文审美教学是一个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教师用富含情感的教学方法、教学言语去引领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课文所蕴含的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人性美,去创造美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和学生这种角色的定位,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始终交流着一种热情,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中师生都获得成就感、满足感、愉悦感,使教学变成其乐融融的审美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永昊,周均平.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王一川.审美体验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4]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王义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花园学校 271100)

上一篇:坐在草地上的作文课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