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完善青州城乡全域服务均等化水平初探

时间:2022-04-27 03:41:03

提高完善青州城乡全域服务均等化水平初探

摘要:实现城乡全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发展稳定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城乡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只有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责任等措施才能提高完善城乡全域服务水平的均等化。

关键词:城乡全域 公共服务 均等化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098-02

公共服务需求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物质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我们提出要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就是让广大民众在这些方面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结果均等,其目标就是使人与人之间所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真正实现均等化。

从2006年3月。“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到今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我国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10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近几年来,青州市的城乡服务均等化水平有了很大的进展,城乡服务不均等的现象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青州市城乡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二元体制的印痕依然存在。城乡二元体制的依然存在,制约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城乡二元体制是从计划经济时期一直到今天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的城乡分割状态。近年来,在农民进城务工、教育、医疗等方面尽管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还任重道远。这既包含了城乡生产要素的重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城乡人口的流动和迁移,也包含了社会结构、组织、文化等的变迁。

随着农村社区化的推进。青州市在很大程度上改观了城乡服务不均等的现象,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壁垒方面。青州以实施强镇促村、强村富民、强基固本的“三强工程”为契机,加速农村社区化的“脚步”。“村大队”成了“农村社区”,农村社区里医院、超市、文化活动场所一应俱全,青州农民不出家门就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在一定程度上也尽享了高效公共服务。

(二)政府用于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不足。尽管我国提出要建设服务性政府,但我国的政府职能转型相对来说还是滞后。尚未真正实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的“错位”“缺位”与“越位”现象依然存在。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用于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缺乏足够的财力保障。我市尽管在这方面加大了关注和财政的投入,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增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还远远没有真正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各级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划分不清,基层政府财政相对困难。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不规范,即事权不清。在此情况下,各级政府间事权层层下放,而财权和财力却层层上收。目前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主要由县乡基层财政来承担,像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救济等支出大都由基层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从财权和财力来看,基层政府没有税收立法权,没有举债权,也没有独立的主体税种,收入主要依靠共享税。使其掌控的收入极其有限,而转移支付又不到位。可见,财力与事权的不匹配是基层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也是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关键。青州同样也是如此。

(四)城乡基本公共设施供给差距较大。由于城乡二元机构体制的存在,带来了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革的相对滞后,水、电、交通、通讯、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在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由政府提供。建设资金来自于财政拨款;而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则仍主要靠农村和农民自行解决,各级财政对农村投入相对较少。这就造成了图书馆、体育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主要集中于城市,农村文化建设相对薄弱。道路、交通、供水、有线电视等生活性基础设施城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等等。

二、提高完善青州城乡全域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措施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建设应针对主要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那样城乡公共服务的结构将得以优化,水平将得到提高,城乡之间服务水平差距也会缩小,广大人民的生活将得到大幅度改善和提高。

(一)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力促公平正义。公共产品供给是政府对公共资源的配置过程。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经济活动。是一种社会收入分配的制度安排,是一种对整体社会利益结构的合理调节和对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城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随着社会党前行改革的推动,人们的收入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伴随着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乡之间收^差距也在逐渐扩大,这就需要政府来改善这就不均衡,不断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为广大农村提供更多的公共教育、医疗、养老和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二)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责任,加快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对于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责任应按照政府的层次性进行明确的划分。对于那些事关国家全局利益的事务应当由中央政府承担责任,以此为准则,关于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对于保障广大人民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的整体和谐和稳定,增加国家的竞争性都具有很大影响力,所以中央政府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大对这些方面的投入和关注。对于地方要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收入分配体制,保证地方政府能够拥有相对应的财力提供其职责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在明确各级政府职权与相应责任的基础上,合理界定地方各级收支范围,理顺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使每一级政府所拥有的财力与事权相对称、支出与责任相统一。减少因政府的“越位”、“缺位”、“错位”导致公共服务的短缺和失衡。

(三)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完善政府问转移支付机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是改革和完善财政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离不开公共财政支持。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节收入再分配和实现政府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调节和保障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就必须强化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县乡基层政府财力,以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四)动员社会力量,实现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元化。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引人民间资本,从而形成一个以政府财政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和谐有序的一个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政策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公共产品服务,补充政府单一供给的不足,实现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从而建成一个政府和民众携手一体的公共服务供给系统。

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勾画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的宏伟蓝图。我们要通过均等化的制度设计,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参考文献:

[1]南锐,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评价,财经科学,2010/12

[2]徐美玲,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转移支付制度关系探究,商业时代。2010/32

[3]余正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上一篇:全球视角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初探 下一篇: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