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尝试

时间:2022-04-23 12:28:14

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尝试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的今天,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几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循序渐进,寻找学生的写作困难,努力寻找解决的途径,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做到不脱离实际;三、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关键词: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积累语言

在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他们对身边人事物没有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作文的知识准备不够,虽然电视的普及让孩子们接触了更多新鲜事,但在知识的积累上农村孩子特别薄弱,知识的缺乏,使学生写作文难,往往“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作文”。“没什么可写”几乎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口头禅。在写事的作文中,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事太平淡了,不值得一写;在写歌颂人物的作文中,他们不知道哪些品质是人的好品质,致使他们觉得周围的人都是平凡的人,不值得歌颂。甚至有时心里想起一些事,但提起笔来又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根据农村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我认识到:必须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努力帮助学生寻找解决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作文教学

的要求,才能具备独立地运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作文

我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潜在动力,是把学生“要我写”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写”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轻松愉快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如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呢?

首先,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激起灵感的火花。如,为了让学生写好《我喜欢的一种游戏》,让学生写前进行“玩”自己喜爱的游戏,,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举此和表情,然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就会谈得兴致勃勃,再让学生把游戏的分工、合作、过程、感受等写下来,全班学生没有一个皱眉头的,而且有兴趣了。这样其结果虽然游戏题材一样,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各有各的具体的想法、做法、结果就会获得不同的感受等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肯定各有千秋,各不相同,并有诸多趣味的。

其次:用鼓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的自信心。儿童对某事物是否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兴趣都是“引”出来的。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农村小学生认为自己能力、水平有限,写不好作文,缺乏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产生喜欢写作文的动力。在教学过程当中,我经常将写得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为范文宣读,这样小作者的眼睛就会一亮,神情会高兴,哪怕写得不成功,也要多多的给予鼓励,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范读,就会激发他(她)对作文产生兴趣,产生写作的欲望。特别是能够激发作文学困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

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每周让学生写一两篇日记,为了防止学生无材料可写,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有趣的活动,充实农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作文素材。组织学生多搞活动,活动前布置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活动中或活动后指名学生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样学生觉得有话可说。为了让学生有材料可写,我常组织学生搞活动,如看图猜唐诗、成语接龙、户外游戏……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

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没有社会生活做基础,写作就失去了源头。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动不停.”他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作文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农村小学生应该怎样观察事物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首先,教师要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目标,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如以到野外寻找春天的脚步为例:野外有人、有花、有草、有树、有山、有水……,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就要让学生知道应该选择哪些内容来进行观察,根据寻找春天的脚步这一目的来选择的话,应该观察的是:小草绿了吗?花儿开了吗?还有忙碌的人们…

其次,引导他们观察事物要认真,抓住事物的特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规律这一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这样的文章才能感动读者。如有一次,一名学生拿一只虫子来学校玩,课间学生围观甚多,很是好奇。于是我便利用这一只小虫子作为一个观察点,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口述自己的观察所获,由于学生兴趣很浓,观察也格外认真,有的说它很胖,身上没有毛,全身是肉;有的说它没有脚,靠身体的肌肉来挪动;有的说这种虫子是生长在白菜里,是一种害虫……这些观察的发现,学生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写起来就得心应手,真实可信。

再次,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比如带领学生观看校园内的“上下楼道,请靠右行”“请勿喧哗”等警示语。并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其他学生的所作所为,学生们就会发现有的学生视而不见,上下楼道不分左右,过道时高声喧哗,相互追逐;有的学生特别遵守纪律。回到教室之后,学生们纷纷发言之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

所感、所想写出来,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作文,而且同时也对学生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一举两得。

三、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首先: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在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由于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词汇贫乏,所以表达不具体,不确切,不生动。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时期是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代,多读书,多储存好词佳句,文章中的好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地就用到作文里去了。阅读可分为默读,朗读,诵读。对农村小学生来说比较适合诵读,诵读也是一种模仿,诵读久之,痕迹加深,作文时,词句自然会从口中溢出。诵读时用的是普通话,可纠正方言中的一些不规则的语音法,反复诵读,又可形成良好的语感。

其次:养成摘抄的习惯。丰富词汇,除了诵读,还应该学会摘抄,做到读抄结合,相得益彰,才能拥有大量的词汇。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让学生分类摘抄,把内容分成人物、动物、事件、景物四大类,再把四大类分成若干小类。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也都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作文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使习作锦上添花。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同学们感到这样做,确实即丰富了写作材料,提高了写作技巧,提高整体写作水平。从而消除了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大大激发了他们作文的积极性。

总之,不管是应试教育的昨天,还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语文,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仅仅靠一两节作文课是不能教会学生作文的,只有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才能让学生乐写、会写,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多管齐下,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作文世界里雄鹰般展翅飞翔。

上一篇:全面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现代企业管理之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