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4-23 09:30:14

品德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研究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开展教学,教材的开发空间较大。下面笔者就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立足品德课堂,活用教材资源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材是我们主要的课程资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一个载体,一个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意识的教师,首先就要善于灵活运用好教材。只有充分开发教材资源,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如四年级下册《媒体连着我和你》,教材中有“我喜欢的电视节目”“制作收视指南”等内容,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了解电视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地看电视。所以,我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环节。首先提问:“电视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学生交流后很快达成共识。第二环节换位思考:“为什么一些父母自己可以看电视却反对我们看?”问题一抛出,立刻激起了千层浪。看到学生们情绪高昂,我及时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父母,会如何向孩子解释?”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最后又提出:“有什么办法能让家长同意我们看电视?”这样,通过讨论、交流、换位思考,学生既明白了电视的危害又学会了合理、科学地收看电视。

二、尊重个性体验,善用生活资源

学生是课程资源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现状,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

现在的农村学生缺乏农业劳动生活的体验,自然对他们的祖辈甚至父辈的认同度就不高,学生的理想职业中几乎没有农民的一席之地。所以,在四年级上册《衣食的来源》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当一回农民”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来模拟 “割稻子”。教师先讲方法:弯下腰,蹲着八字,倒着手握住稻秆,用镰刀一前一后,一拉一推,再把割下的稻谷放倒在地上。师生一起做了一分钟,学生个个腰酸腿疼,获得了真实的感受。这样,从农村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的农业生产劳动这个实际出发,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鲜活的生活走进了课堂,丰富了课程资源,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实效性。

三、提升教学智慧,巧用生成性资源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课堂生成性资源是不可预设的,所以教师要能够根据学习发展态势和学生综合素养动态生成的需要,及时捕捉,适时、适度地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

执教四年级上册《我们和诚信在一起》时,谈到今后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时,一位学困生这样说道:“不向父母隐瞒学习成绩,隐瞒就是不诚信。”话音刚落,就有学生抗议:“不一定!”面对这不“和谐”的声音,我请他说明缘由。原来他爷爷患了胃癌,父母却联合医生对爷爷隐瞒了病情,他认为这样的隐瞒并不是不诚信。但也有学生认为,这样做虽情有可原,但毕竟是谎言。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契机,是最真实的生成性资源。对此,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一场辩论:“善意的谎言和诚信。”请双方各自阐述理由。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学生慢慢达成了共识。尽管由于课堂生成影响了预定的教学流程,但却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情感,更使他们得到了意外的收获,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行,节外生枝枝更茂。

四、结合生活实际,妙用社区资源

品德教学的空间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感悟,在内化中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育好一方人,就要用好一方土。所以,我校组织了“今天我当家”“吕城知多少”大调查,“大运河污染大曝光”“采访环卫工人”等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入社区,了解家乡,体验甘苦,丰富内心感受,并把这些活动用影像、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再现,从而唤起学生的记忆,使品德教学走进社区,走进学生的社会生活,使课堂焕发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五、借助现代媒体,筛用网络资源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跨越时空的界限,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能使品德课堂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能让凝固、单一的课本变得多彩而丰富。如六年级《天有不测风云》中关于沙尘暴、龙卷风、海啸、泥石流、虫灾等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学生没有太多的体会,但教师可以通过百度找到相关视频进行教学,这给学生带来的绝对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品德学科是与生活和社会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其教学资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言一行……都能成为品德课程的资源。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实践,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就会使我们的品德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灵性。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论提高小学中级英语教学效率的方法 下一篇:故事——心中不落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