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更加关注市场需求

时间:2022-04-22 05:08:11

服装:更加关注市场需求

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在“调整与升级”的主旋律下,纵观2009年中国服装业的表现,尽管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呈现出来的发展能力还是优于纺织行业整体水平。

内需市场表现良好

金融危机对于国际纺织服装市场的影响巨大,直接影响到了中国服装行业,尤其是美国市场受金融危机冲击,市场消费形态、消费者消费意识改变,导致对服装的需求降低,以及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但是内销仍然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内销比重明显增加,服装行业经济指标呈现四个特点第一是企业平均利润和人均利润同比大幅提高第二是行业盈利能力继续回升,效益增长逆势而上;第三是行业营运能力比去年同期略有提高第四是利润增速昭示行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转型。目前,中国服装产业呈现出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同比增长快、中小企业关停状态居多、人均效益明显提高的迹象,尽管企业人数与上半年同期相比下降11.34%,但平均利润率却增长了17.5%左右。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服装行业整体正在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扩张在转变,这种发展方式在核心竞争力转型的过程当中得到了体现。

优势企业率先赢得机会

一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原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方面,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和纺织品成本导向采购地转移,东南亚地区逐渐占领一定份额。于是,很多人就会认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可我们也会发现:以往向东南亚等成本比较低的地区转移的订单。目前正在向中国本地优势企业回流。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很多国外品牌最终发现,中国仍然是产业配套最完善、加工能力最完备的生产基地。比较优势不是静止的,随着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其技术装备、人员素质、创造力都在提升,劳动力成本不再是唯一优势。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中国纺织服装业比较优势的空间比较大。

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压力,服装行业正在面临一次“大洗牌”。面对竞争,优胜劣汰很自然就会出现,就如同2009年服装行业的兼并重组案例不断出现,最终形成的优势企业,发挥出各自的品牌、技术等优势,以此来提高和凸显品牌的价值,赢得更多的机会。

创意与转移两大行业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格局多元化的加速,以创新为驱动,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时代命题,创意的竞争、文化的竞争、软实力的竞争,将决定未来时尚产业的制高点。自主品牌若想获得全新发展,再造辉煌,关键就是要抓住“第二产业链”。而这“第二产业链”,就是对包括文化、设计、咨询、视觉等一系列为品牌“软实力”的提升而服务的“创意力”的综合表述。

除此之外,受到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生态环境约束,东南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步伐加快。2009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会议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内陆省份已经成为服装企业投资活跃的地区,在东南沿海地区企业普遍陷入困境的同时,中西部地区仍然保持着较好发展势头,江西、安徽、河南、河北、湖南等省均逆势而上,实现了较快发展。就近转移仍是主流;珠三角快速向长三角转移特别明显;海外转移异军突起;“反方向转移”引人注目,也就是很多服装企业将自己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公司总部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甚至是向发达国家转移。

在2009年12月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尤其是对消费主体要有足够的认识。现在中国市场的消费群体,随着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消费能力也表现悬殊,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也指出,在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满足高消费群体的同时,也要开发适合大众消费的服装,特别要挖掘农村市场的潜力,做13亿人的服装。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个性时尚化追求加强,并开始愿意为“服务”买单,消费者的类型呈现更加丰富而多样化。蒋衡杰也特别提示:要特别关注80后、90后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他们将是今后消费的主流。

上一篇:丝绸:五大趋势看2010 下一篇:毛纺:加快结构调整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