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美学思索

时间:2022-04-22 03:15:56

音乐的美学思索

摘要:音乐与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学习美学来扩大我们的审美视角,从而更好的欣赏音乐中的美,感受音乐对美的表达。

关键词:音乐;美学;审美

引言

音乐,是一种微妙的旋律,是表现感情的艺术。所有的声响、所有的感情、所有的色彩、所有的形象,都是由“1、2、3、4、5、6、7”这七个音符组成和变化生成的。而美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郑重研究人对现实,特别是对艺术的审美关系。

早在中国古代的《乐记》一书中,就对音乐的根源、特征、作用都有较系统的论述。在《乐记》中写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意思是大凡音的起始,是由人心产生的。而人心的变动,是物造成的。音乐既能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又有它独特的艺术感染力。音乐由人的感情产生的,而感情是外界影响的结果。

一、音乐中美的彰显

当我们欣赏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月光》时,常常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深夜里高挂在云端的月亮若隐若现,漂浮不定,那一片朦胧的月色,使游子的心头泛起了几丝乡愁……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音画作品,月光在月色中流畅而舒展,缓缓地流淌在作曲家充分的想象空间,真所谓是“曲中有画、画中有曲”了。可见,音乐的美是人的本质需要,非美的音乐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但是美的音乐毕竟是人们所乐于接受的,是人对音乐的本质需要。音乐与美学是一个听觉感性的过程,只有进入倾听过程,才可能发生审美关系。美,陶冶思想,怡悦感情,净化灵魂,似乎是那么圣洁而高雅,容不得丝毫世俗功利的玷污与亵渎。就好像你欣赏知了的鸣唱和蝴蝶的翩跹,大约不会去考证它们是讨厌的、危及绿叶的害虫。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开始的四个音符,好似命运之神的敲门声,带着音符跳跃的动荡感,音乐向前发展,有着些许宗教色彩的辉煌,仿佛能使人看见、联想到强者与命运的搏斗。但真正的强者有时却并不是叱咤风云,反而仿佛是一个弱者,是大海成功之前的山泉,是森林胚胎时期的萌芽。在这激昂的、变化的、充满感情和想象的旋律中,你似乎会看见一根从冰雪中探出头的小草,在荒野上飞起的小鸟,它们是执着的追求,也是命运之神的微笑……

倾听舒伯特的《摇篮曲》仿佛就能看见那一双父亲似的手、母亲似的手在轻轻地晃动着一只摇篮,摇篮里是一个男孩?还是一个女孩?或者是一个梦?总之,是温情的,是充满人情味的意境美。我在陶醉于音乐时,仿佛觉得自己也在摇篮里,犹如回到孩童时温存地依偎在母亲慈爱的怀抱中,这种柔美的意境始终是那么地安静。此时,这些简单的、枯燥的、乏味的“1、2、3、4、5、6、7”也就成了艺术上的一种美。

音乐中的美是赋予乐曲生命力的灵魂,否则,音乐就是一系列音符的堆砌品。在音乐这个时间艺术中,它用一种抽象的方式彰显了作曲家对音乐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的刻画,从而给人以一种听觉享受的过程,体现了音乐无限的魅力和醉人的美感。

二、美学对音乐的影响

美学,在音乐中的地位,可以说比在其他任何艺术都更为重要。无论是在音乐创作、音乐欣赏、音乐表演等各个方面,美学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指导着人们的心理,包括人的情感、形象、意境等等。比如,当我们听到那些不堪入耳尖锐的和声,听到低音提琴沉得发慌的音色,或者经受到乐队在特强的力度下所奏出的那种震耳欲聋的声响时,我们不可能有一种和谐的感觉,这样的音响效果本身不可能给予人们享受。又如,一个人虽然坐在音乐厅里,但对所演奏的音乐丝毫不理解,只是沉浸在自己的胡思乱想之中。就像喜欢听贝多芬的音乐,却对他音乐所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不了解,就可能出现在音乐的审美中距离过远。

当然,动人的音乐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就像独唱演员以她或甜美、或圆润的歌声,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那是因为这优美而动人的歌声已经走进了人们心里,引起了演员和听众之间心灵的共鸣――这就是美的感觉、美的享受,享受之后自然要报以热烈的掌声。音乐,是一种抽象的听觉感性过程,通过学习美学来扩大我们的审美视角,从而更好的欣赏音乐中的美,感受音乐对美的表达、对生活的诠释。

生活无比丰富,音乐创作者的心灵更应异常丰富,把生活的真理创作于丰满的音乐艺术中,通过对音乐主题曲折婉转的多种创作手法,含蓄而巧妙地流露在音乐艺术中。学习美学,可以迅速而深入地去欣赏音乐中的美,使我们对音乐的理解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审美视角更加扩大,把分散在生活中各种美的“分子”和“元子”都能被“捕捉”在内。音乐,作为各种艺术中的一种,具有极其丰富的抽象美。因而,学习音乐更需要海绵般的吸收能力。

三、结语

总之,音乐艺术的审美是建立在天然生物需求满足基础上的一种更高的精神满足。无论音乐力图表现什么样的生活景象或情感内容,人们对音乐的审美需求、对音乐作品的优劣层度总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音乐不是直接描绘形象的艺术,而是通过情感来表现形象的艺术。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儿所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为了在感情上欣赏音乐,我们也需要了解音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民族特点、当时的社会思潮、音乐家的生平遭遇,甚至各国历史文化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此来帮助自己理解音乐作品中反映的这些内容。我们若是有了丰富的美学知识和亲身的生活感受,就比较容易联想起音乐作品中的某些故事画面,可以从音乐中想象出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切实感受到音乐中的美。

参考文献:

[1]王次.音乐美学[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3.

[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李虻,姚兰.音乐论文写作[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李丹丹,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手风琴教学与音乐理论研究。

上一篇:高校开展舞蹈艺术鉴赏教育 下一篇:解读二人转的后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