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组织文化构建刍议

时间:2022-04-21 02:21:21

学校组织文化构建刍议

摘 要:随着管理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学校组织文化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且也是一种新兴的管理理论。本文粗略地谈到了学校组织文化的产生、界定及如何构建学校组织文化的步骤和途径。

关键词:学校组织文化;学校;文化;组织文化

一、学校组织文化的产生及界定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组织文化理论的产生、发展并广泛应用与其他领域的基础上,人们试图借用组织文化研究的一些观点来分析学校组织的性质、内容等,把“组织文化”概念正式纳入教育研究领域,从而产生了学校组织文化,并掀起了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热潮。

在我国,学校组织文化研究最初来源于校园文化研究,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研究视野的拓展,人们开始慢慢研究起学校组织文化的性质、特点、功能等,以至发展到今天。时至今日,学校组织文化研究已进行约20年左右,许多科研工作者在借鉴、引用的基础上,极力想创造出符合我国本土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但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学术界各抒己见,莫衷一是,甚至关于学校组织文化的界定都尚未达成一致看法。下面是目前几种主要的观点。

1.学校组织文化的简称是学校文化,即学校经过其内在系统(管理、教育、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生活)的维持与外在环境的互动,共同创造、继承和不断更新的假设、信念、价值观念、规范、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的有机统整。

2.学校组织文化是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组织里,以学校组织成员为文化主体,以为办学工作为客体,通过组织内部的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文化实践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文化财富总和。其中包括学校群体的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心理行为、规章制度、语言符号和校史传统等,是一套整体文化模式,表现了学校的综合个性。

3.学校组织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成果及精神力量,包括学校全体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生活信念以及对学校内外环境的基本看法等。

4.学校组织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是把学校组织在一起的纽带”,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享的信念、期望、价值和行为准则组成,具有比行政权威更大的作用力,是一种软约束力。

5.学校组织文化是指学校在特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信念、制度、规范、标识、仪式等精神现象。它支配学校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习惯规范,并对成员的行为具有引导、协调、约束和控制等作用,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理念、内容、方法和希望的变革都离不开学校组织文化的影响。

6.学校组织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精神风范等意识形态的总和,反映着自己的“组织个性”。

7.学校组织文化简称学校文化,指在学校这个社会组织里,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在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文化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学校群体价值观、管理思想、行为规范、行为方式和管理制度及校史传统等,是学校精神的体现,表现学校的综合个性。

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界定,是基于人们对“文化”“组织文化”理解上的不同而已,不管是哪一种界定,我们无需评论“孰是孰非”,它们都代表着学者们对现状研究的进步与深入,代表着研究者本人的观点

和兴趣,共同推动着学校组织文化理论研究向更完美的方向发展。

学校组织文化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且也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今天,许多学校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构建本校特色的组织文化,利用其特有的功能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虽然“学校组织文化”界定各有千秋,但总结起来有着共性,其内容无外乎包括三方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或心理文化);制度文化。学校组织中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组织文化中能看得见的实体部分,如学校环境,教室等,是学校组织文化中可直接感受到的,直接作用于我们视觉的显性文化,是形成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物质载体或条件,是较易改变的。学校组织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组织全体职工共同的意识活动,包括学校价值观、组织精神、思想道德意识等,处于学校组织文化最深层的一种隐性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中比较稳定的内核,是学校组织文化的源泉,是学校组织成员的精神支柱。学校组织中的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组织文化的制度,主要包括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及传统习惯等,主要通过人的行为来体现,如学校的校规校纪,庆典仪式等,构成了学校在管理上的文化个性特征,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

学校组织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由外到内的分布构成了学校组织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并不是静止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彼此密不可分,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共同构成学校组织文化的完整体系。

二、学校组织文化构建的步骤

1.初步目标建立阶段

学校组织文化初建时,一定要根据当前的教育方针、政策、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期望,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洞察未来的发展趋势,争取大多数教职工的意见,经校党委、工会等部门研究同意后,提出初步的学校组织文化目标草案,并试行之。一旦文化建设目标草案出台之后,校领导一定要热情对待每一位教职工,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要求全体职工关心并投入到学校组织文化的构建中来,及时地献言献策。

2.目标执行阶段

学校组织文化目标草案一经出台,就需执行,运用到学校管理当中。所以本阶段主要将目标草案的总任务分解到学校各部门组织当中,使各部门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任务,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形成具有本部门特色的小范围文化氛围,与整个学校组织文化相得益彰,并将目标落实到实处,变成行动。

3.目标信息反馈、评价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要进行信息收集,成立专门的信息收集小组,根据反馈信息来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学校组织文化构建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这一阶段主要涉及到两方面,一是学校组织文化目标是否符合职工和学校的现状,即是否脱离实际;二是各个部门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行为准则等是否体现了学校组织文化的宗旨。

4.修改检验阶段

将上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一定要履行程序,结合原因,听取广泛意见,集体审议通过后,方能达成最终修改决定,杜绝领导或个人独断专行,修改后的目标再次试行,应用到组织当中,接受实践的检验。

5.跟踪观察阶段

修改过的学校组织文化目标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应跟踪调查,看是否符合学校组织发展实际,若符合则执行,并总结经验。若不符合,继续探究原因,做深层次分析,最终决定取舍,并为下一个循环做准备。

以上五个步骤,不是彼此独立、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每经历一次循环,组织文化会提升一次,接近于完美,向学校组织文化目标迈进一步。

三、学校组织文化的构建

1.发挥校长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一所学校的发展,就是校长的智慧、能力的表现,优秀的组织文化往往体现校长的远见卓识,表现他的教育哲学观、管理哲学观。一所学校在建校之初,校长就扮演着创业者的角色,校长的价值观、行为方式、领导方式和管理哲学都对初创的学校组织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正像哈瑞斯所言:“教育管理虽然包括技术性的方面,但它的主要方面是组织中的文化,这个文化包括组织中所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文化符号……教育管理者是在教育机构中有能力形成文化符号的人。”①学校校长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学校校长应成为学校组织文化的设计者、示范者、引导者和维持者。他立足现实,集思广益,在把握学校发展和时展要求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校的传统与历史,密切关注师生的利益与愿望;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思想上、工作和生活中处处体现、维护本校的组织文化;他坦诚民主,科学管理,在积极宣传、推广学校组织文化理念的同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而引领师生员工共同构建合乎时代要求,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

2.创建有利于学校组织文化构建的物质环境

学校物质环境是学校组织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学校师生员工学习办公的场所,是学校组织文化中最具体部分,也是较易改变的,对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创建学校的物质环境非常重要。首先,在物质环境建设理念上要突出人文特色,以人为本,民主平等,诚信合作,求实创新;其次,建筑设计风格上,要结合本校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突出特色,彰显个性,与学校的周围环境和校内的其他景观交相辉映,相互衬托,呈现出学校的知识性、文化性;再次,在学校的橱窗栏目和板报设计中要体现发展、创新。

3.加强规章制度在学校组织文化中的保障作用

学校中的制度是学校员工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现状制定出的具有约束性的规定,能够保证学校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保障教职工在享受权利范围内有着极大的热情去工作。

制度既经建立,就要执行,立而不行,等于不立。执行制度要严格,不得任何人违反,在制度的贯彻执行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定”与“变”,“破”与“立”的关系,坚持合理的规章制度,及时革新过失的规章制度,在修改和废除规章制度时不得由个人独断专行,而是由学校组织成员共同结论,并且要采取严肃和慎重的态度,保持规章制度的相对稳定。

4.健全学校组织文化的心理机制

组织文化周围微观的文化氛围构了组织内部的心理环镜,有利地影响和制约着组织成员的理想、追求、道德、感情和行为,发挥着凝聚、规范和导向作用。在构建学校组织文化时要注意:第一,利用从众心理。从众,是指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大家保持行为一致的社会心理行为。当成熟的学校组织文化形成时,可以利用从众心理,让刚进入学校的新成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学校的价值观、精神和行为准则等,使其很快融入到新团体中,缩短适应期。第二,提升学校组织成员的认同感 。所谓学校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学校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学校组织成员的群体意识与集体态度的总称。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其关键在于教师们能否对其有充分的理解和认同,并成功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日常工作行为。但教师改变并非易事,尤其关涉到教师价值观念、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变革时更是艰难异常,这就需要提升教师的认同感。校领导根据学校每一个教职工的心理需求和学校的现状特点,在满足基本条件的前提下,给予人文关怀,感情上沟通,生活上照顾,工作中支持,学习上鼓励,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职工的合理要求,尽量使其在工作岗位上有着成就感和主人公地位。这样以来,他们就会自愿内化和认可学校组织的价值和精神,主动为学校服务、献身等。

5.完善学校组织文化的方法

第一,示范法。通过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和开展先进人物报告会活动,发挥党员、劳动模范的示范作用,及时表扬学校中的好人好事,为学校职工提供学习榜样。营造好学校组织文化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学校组织成员的健康、和谐发展,使其与组织融为一体。第二,熏陶法。个人一旦进入学校组织当中,就与学校组织相互依存,共生共长,须臾不离。因此,组织环境的熏陶对职工的影响不可低估。校领导应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比如,网络、电视、文艺活动等媒体向职工感染、熏陶。第三,表扬激励法。对于职工的进步和成功,要进行及时的表扬与激励,既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公平合理、层次分明,对个别在学校组织名誉提升方面有重要影响的个人,应加大奖励力度。 第四,洗脑、充电法。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与日俱增的科技信息和产品扑面而来,知识的变更速度越来越快,学校组织的内外部环境也遇到前所未有的不确定因素,随时都有接受变革的可能,这就要求教职工必须利用闲暇时间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增强洗脑意识,创新观念,提高竞争合作能力。学校定期举行研讨会、学术报告、集体学习、备课……经常开展校本培训,把名人引进讲课、介绍经验和本校职工外出学习、参观相结合,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6.建立合理的文化价值评价体系

学校组织文化形成于过去的环境之中,并为特定时期服务,且一旦形成,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又有着文化本身的保守性,有着天生的抵御和排斥外来文化机能。众人所知,物质是运动的,世界是变化的,同样,学校组织文化一样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一道向前发展。由达尔文的进化论可知“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学校组织文化中某些过时了的观念、行为准则等肯定会被人们遗弃。要想保持学校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外部形象,在构建学校组织文化时,一定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文化价值评价体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有取有舍,避免文化的保守性对学校组织建设的消极影响,依照科学方法对学校的文化现象、文化活动、文化内容等进行价值判断,分辨出精华和糟粕,以便有的放矢,始终要保持学校组织文化的先进性统领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英]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金保华,张国强.关于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思考[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

[3]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4]操太圣,卢乃桂.论学校组织变革中的教师认同[J].华东师大学报,2005,(9).

[5]姚本先,曹前贵.中小学校特色建设中若干问题控析教育研究,2006,(9).

上一篇:从泰勒到多尔 下一篇:两校联招物理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