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学校组织变革的必要选择

时间:2022-05-21 03:10:30

学习型组织:学校组织变革的必要选择

[摘 要] 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代表着21世纪组织模式的发展方向,是组织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这就决定了学习型组织是学校组织变革的必要选择之一。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 学校 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在企业界的成功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已经引起了其它各类组织的广泛关注。这些组织正在纷纷仿效、运用和推广这一理论。那么,学校组织是否可以引进和推广呢,回答是肯定的。

一、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学习型组织,是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革组织本身的组织。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是组织成员通过不断地共同学习,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面、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征:一是组织层次的扁平化。在学习型组织结构中,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并且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二是组织关系的咨询化。在学习型组织中,整个组织就像一个咨询公司,员工之间彼此询问,彼此学习,相互作用,关系和谐融洽,信息畅通无阻。三是组织系统的开放化。学习型组织本身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又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能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组织管理的自主化。“自主管理”是使组织成员能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方法。通过自主管理,让组织成员自己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自己选择伙伴组成团体,自己选择改革、进取的目标,自己进行现状调查,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定总结。五是组织边界的模糊化。在学习型组织中,部门成员除了在其内部进行交流之外,还可以跨越组织内部的水平与垂直边界,彼此之间相互坦诚交流。六是组织学习的持续化。学习型组织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队学习”。

二、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可能性

彼得・圣吉指出,在建立共同愿景、分享愿景及学习如何改变既定的心智模式方面,教育组织比企业组织可以做得更好,而且未来学习型组织的改革,应该可以和教育改革共同结合,以提升教育品质,培养优秀人才[1]。

与企业组织相比较,学校组织更能体现出学习型组织的特征。一般来说,企业内部所体现的是“人和物”的关系,而学校内部体现的则是“人和人”的关系。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育人活动。他们的工作对象是有意识有思维有思想的人。另外,学校活动更能体现出学的意义与价值。在学校里,学习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线”。学生以学习为前提,教师也是以学习为前提,教师本身就是学习者。不学无术的教师是无法登上三尺讲台的。尤其在知识经济的社会里,教师的持续学习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显得重要。如果教师不学习、不思考、不创新,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必要性

(1)学习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方式。学习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的天性,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学习是为自己的未来投资,为自己的生存积累,为自己的发展储蓄。上个世纪7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学者就深刻地指出,人类的困境是人自己造成的,而解决问题的办法,“都不能在其他方面,只能在我们自身中找到。我们大家所需要的,是学会如何激发我们那处于睡眠状态的潜力,并且在今后有目的地、明智地利用这种潜力”[2]。学习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人的潜能的开掘,是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1997年,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提出的报告《技术和国家利益》指出,“我们国家的竞争力以及我们个人的收入,日益取决于我们的学习”,“在我们迅速变化的经济中,学习必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曾说:“今天,一个人如想在美国生活得好,仅有工作技能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学习,以成为更好的家人、邻居、公民和朋友。学习不仅是为了谋生,而且是为了创造生活。”[3]

(2)学习是学习化工作、学习化生活和学习化社会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的学习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对每一个人来说,学习是工作,学习是生活。把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融为一体,正在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生命的意义。

学校工作的性质也决定了学生和教职员工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自身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4]。

四、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的迫切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组织设计基本上是科层式的组织结构。这种“金字塔”形的组织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里,在教育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中,日益凸显出了它的弊端:

(1)层级分明,严重,工作缺乏创造性。学校传统的行政组织,基本上都是按照政府管理模式建立起来的,同样具有政府管理的基本特征。校长是高高在上的权力拥有者,具有至高无上的特权。学校大事小事都得由校长来决定。在一般情况下,召开的行政会议也是跑龙套。在会议上,对于校长提出的主张,大多数下属会赞成,有不同观点的下属由于某种不言而喻的原因,也就保持了沉默。这就是典型的长官意志、家长作风、一言堂现象。这种现象,客观地说,在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级对下级发号施令,下级对上级惟命是从。下级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应付、被支配的状态,根本不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或者说不能有自己的主见和创造性。

(2)各司其职,门户自守,工作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由于层级分明,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都有各自工作的职责范围。“干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家的门”,也就成了各部门工作的“准则”。各部门之间互不干涉,互不影响,“安于本位,不能越位”,部门负责人只接受上级的意见,对同级或来自他人的正确意见,不但不接受,反而会被扣上“爱管闲事”、“添乱”的帽子。其结果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各自为政,缺乏一盘棋思想。更有甚者,部门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怕损害对方的利益,相互指责,相互攻击,从而影响了部门之间的团结。这种封闭式管理,不是相互补台,而是相互拆台,不利于做好工作。

(3)外控管理和制度化规则,剥夺了师生的个性自由,扼杀了个性教育的发展。学校组织管理强调的是规定、程序、控制、一致化、标准化。整个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系统的控制过程,从学校的最高层一路控制下来,一直控制到最低层的学生。老师和学生无法自由自主地决定事情。整个学校系统就像一部大机器,一个没有生命的系统,里面的人只不过是这部机器里的一个零件而已。在这里,人们逐渐淡化对价值、理想和意识形态的追求,学校变得呆板僵化,失去了对环境的感知能力,没有了变革的动力。教师的工作变成了单调重复传授知识的劳动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只有接受老师“指令”的过程。这种外控管理,剥夺了个性化教育思想的发展,扼杀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4)官本位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现在的大多数学校,都是按照行政级别来建制的。学校的领导,享受着国家干部的级别待遇。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其他待遇随着级别的提升而不断得到提高。因此,晋升职务就成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被许多人认为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标志。在学校里,有许多人热衷于追求官职,不努力钻研业务,不认真搞科学研究,不勤于教书育人,成天在想如何升官晋爵。得到晋升的干部,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拉选票,八面玲珑,工作不大胆,办事没魄力。没有得到晋升的人,消极怠工,搬弄是非。干部只能上不能下,学校里的干部队伍越来越庞大。出现了“处级干部一走廊,科级干部一礼堂”的怪现象。在干部任用上,违背原则,任人惟亲,拉帮结派等不正之风也严重存在,致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不到提拔重用,从而导致了学校的人才纷纷外流,影响了学校事业的发展。

(5)对“校长负责制”的曲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事业的发展。校长负责制的涵义,本来是指由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的学校领导体制[5]。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它却被曲解了。校长负责制变成了“校长领导制、校长家长制和校长独裁制”[6]。有些校长缺乏民主意识,独断专行,我行我素。学校管理中缺少对校长的有效制衡监督机制,教职员工难以有效地介入学校管理工作。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面对现行学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走向学习型组织,确保学校的优势地位,将成为我国学校组织发展的必要选择之一。

注 释: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页。

[2]詹姆斯・博特金,马迪・埃尔曼杰拉,米尔恰・马利察著:《学无止境》,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页。

[3]张声雄:《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3月版。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第200页。

[5]萧宗六著:《学校管理学》(增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第2版,第67页。

[6]参见戴林东:《透视校长负责制》,载《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20日。

上一篇:古田会议对增强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 下一篇:曾山龙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