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时间:2022-09-14 08:42:34

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一、组织公民行为:教师职业特性的需要

教师职业具有其他职业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这主要表现为教育劳动具有劳动主体与工具的同一性,即教师本人既是劳动者又是教育教学的工具[1]。而学校组织是松散联结的系统,即教育组织内部的人员、机构间的联系呈现松散联结的特征[2]。这便要求教师具有自觉和自律的德性,而组织公民行为正是教师自觉和自律的表现。组织公民行为,即个体自愿表现出来的超出制度范围要求的与奖惩无关的利他行为,或自愿的奉献精神[3]。本论文依据台湾学者郭维哲、方聪安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维度的划分,将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分为爱护学生、自我提升和人际利他三个维度。

组织公民行为虽然是教师个人的自觉行为,但教师能否展现组织公民行为及展现组织公民行为的程度如何要受其所在组织文化的影响。即组织成员的偏好与选择受到文化规范、价值、信念和假定的控制。也就是说,真正能调节和控制组织行为的是强有力的组织文化[4]。学校组织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共享的信念、期望、价值和行为准则。我国学者李芹将学校组织文化分为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最根本、最稳定,它常常隐藏在表层的物质文化和中层的制度文化背后,并决定这两个层面[5]。本文以山东省昌乐二中为例,从学校组织文化的视角探讨其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希望能为学校的管理提供崭新视角,促使学校的管理者认识到加强学校组织文化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提升和规范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目的。

二、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山东省昌乐二中(以下简称“昌乐二中”)创办于1959年,初为公立高中,现为民办公助高中。2004年,昌乐二中成为山东省率先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示范学校,因其成功实行了“271高效课堂”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诠释学习目标,引领、激励、点拨占20%的时间,约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展示、点评、质疑占70%,约30分钟;总结反刍,当堂检测占10%,约5分钟),现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学校。昌乐二中“转型”后能够迅速步入正轨并日益繁盛、强大,这与强有力的学校组织文化密不可分。

1.学校的物质文化——物质建设与精神理念的契合

学校的物质文化在于物质建设与精神理念的契合,只有当这种契合被人感知和理解,才能体现其物质文化的性质。

(1)学校的物质建设——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昌乐二中,最能代表其学校精神的物质建设是学校的体育设施、图书馆和班级外墙。学校的羽毛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一应俱全,虽然这些场地并不奢华但利用率极高。学校的图书馆藏书25万册,为全校师生的“海量阅读”(“海量阅读”是昌乐二中的四大特色之一。学校提倡学生和教师广泛阅读。为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学校不仅增加了阅读课,还定期举办“读书节”“读书会”等活动。教师阅读的图书由学校定期为其购买。当然,教师也可根据个人爱好自主选择。)提供物质保证。班级外墙是每个班级外墙上的班报,均为学生自己制作完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体育设施、图书馆和班级外墙,这些物质建设从建设到启用都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是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孩子三年为孩子想三十年”的精神理念的反映。

(2)学校的精神理念——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校的精神理念反映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即表现为教师自觉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注和良好师生关系的维护。在昌乐二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非常频繁,因此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变化,并为其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及时的沟通使师生之间彼此信任、理解,从而形成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于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昌乐二中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最明显维度。

2.学校的制度文化——规范精华对文化内涵的体现

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摸索、选择、积淀下来的独特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是管理者对师生员工行为规范的要求,是经过验证的规范精华,其充分展示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学校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觉提升

如果学校形成了一种重视全员参与、重视教师潜能开发的制度文化将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觉提升。昌乐二中的教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培养管理制度、选拔管理制度、评价管理制度。其中,教师培养是以听课、评课为主;教师选拔是通过“达标课——挂钩课——教学能手课”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进行考量;教师评价是由课堂教学能力、学科成绩和师德三部分组成。

(2)学校规范的管理制度能够使教师自我实现和自我丰富

从昌乐二中的教师选拔和教师评价中可见,学校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其不仅是对教学成绩的甄别和选拔,更注重教师潜能的开发和教学能力的提升,由此便激发了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觉提升。在自主学习和自觉提升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更能获得自我丰富的满足。

3.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

学校精神文化处于组织文化的最深层,指校领导和师生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精神风貌,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形成的基础。

(1)“以人为本”是对教师的关怀

“以人为本”是昌乐二中精神文化的核心,在教师管理中它体现为校领导对教师个人价值、主体人格的尊重,对教师工作和发展的关注,并在以“发展教师”“服务教师”为目的的各项学校活动中具体落实。校领导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出发,对不同职位、不同身份的教师给予同样的关怀。

(2)“以人为本”促进教师间的和谐

教师将感知到的被尊重、关注的价值理念迁移到与同事的相处中,从而促进教师间的和谐。在昌乐二中,教师间的和谐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教师讨论问题时的相互坦诚、信任,二是教师遇到困难时的相互帮助、开解,三是教师进步后的相互赞赏、肯定。

三、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应作为校领导管理学校的关键

当今,相对于教师的学识水平,家长更看重教师的道德修养[6]。因此,对教师道德行为规范的管理应始终作为学校管理的重点。而学校组织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行为,其原因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领导的榜样示范作用。学校组织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需要其执行者——学校领导的率先垂范,这才能被教师接受和信服。二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应以教师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关注教师的发展,尊重教师的人格,重视教师的价值,使教师自愿展现组织公民行为。

参考文献:

[1][6]檀传宝.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徐瑞,刘慧珍.教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郭晓薇.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4]朱国云.组织理论:历史与流派[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李芹.学校组织文化实质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3(3).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一篇:“一体两翼”的海洋文化育人模式 下一篇:我的抓小偷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