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初中体育课教学

时间:2022-04-20 10:41:06

如何加强初中体育课教学

【摘 要】体育课,顾名思义,就是一门以注重学生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为目标而设立的课程,主要是在室外进行,也包括室内理论课。21世纪提出的教育改革新理念,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不可缺少的。关于初中体育课程,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还不是很成熟,正处于发展的阶段,所以我们将初中体育课分为室内课和室外课两部分,让学生既明白体育课的理论来源,又能在理论的指导下正确锻炼身体,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关键词】初中体育;室内;室外

体育课程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它以学生身体健康、加强锻炼为目的,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始终贯穿着,尤其是当前的教育改革,都要求以素质教育为前提,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就如同培养学生的智育、美育等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完全符合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还不成熟,正处于发展阶段,情绪极易受到波动,所以要给予初中生正确、及时的引导。因此,我们的初中体育课,不仅要加强室外锻炼,也要贯穿理论知识,让学生懂得每项体育动作的来源和内容,了解现代体育的由来和发展,增加时代性气息,增加体育知识的实用性。所以本文将从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两方面来正确认识初中体育课。

一、充分利用教材,提高课堂效率

同我们日常所学的语文、数学、英语一样,体育学科也有其独特的教材,教材内容也是依托现代体育的时代性、趣味性、健身性、实用性而编写,内容详实细致,完整的描写每项体育技能和动作,及身体素养的训练。教师要在思想上对体育教材加以重视,不仅教会学生技能,更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健康向上发展。相对于实践来说,理论内容比较枯燥、难学、难懂,教师在讲课中一定要多提问,开动学生大脑,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

二、实践锻炼,巩固知识和技能

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后,就要开始进行室外的实践练习课了。在体育锻炼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体育创新,尤其是动作创新和技能创新,要尊重学生,发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势利导,对每个学生都根据他们自身的特色来教学,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1)对左侧肢体要加强锻炼。人的大脑有左、右两个半脑,右半脑主要掌控人们所学的知识和文字,左半脑则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加强对左侧肢体的锻炼,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左手运球,长期坚持,有利于左半脑的发达,左右半脑更加协调,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开发。

(2)自编自创新动作。在学习了技能的理论知识后,学生对体育技能和动作理解更深,也更熟练,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在原有的动作上进行加减,也可以自编自创一些有利于健康锻炼的新动作。

(3)自选项目通过测评。体育内容很丰富,教师教的多,学生学的也多,体育动作还能进行七十二般变化,如行云流水,恣意奔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特长和爱好,选择测验项目来通过体育考核,这样既能让教师了解到每个人的特长和特点,也能满足学生爱表现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4)适当增加体育游戏。初中学生学习负担比较重,体育锻炼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强健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情,一直以来都被学生所喜爱。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体育游戏,制定一些游戏规则,通过这些体育游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友谊,中学生普遍爱玩,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和巩固体育知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更好的掌握各项体育技能和体育动作。

(5)丰富教学内容。体育课程围绕学生锻炼身体、强健身心这个主题展开,可以与之联系的内容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备课,极力丰富教学内容,扩展思维,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如,在练习速度时,可以鼓励学生将物理课中学过的初速度、加速度、重力速度等知识运用到体育中来,实现跨学科的连接,将知识与知识有机融合。

综上,我们要正确认识初中体育课程,就要首先学会正确认识它的理论内容和实践练习,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对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还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锻炼的正确态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锻炼的热情。现代体育是时代进步、时展的产物,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参考,让学生充分了解体育发展的前因后果,并能有效的展望未来,促进当下学校体育的进步与发展。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紧跟时代步伐,让体育也走在时代前沿,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突破,从而增强自信心,努力实现全面发展,争取做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少伟.《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年.

[2]龙之荣.《试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体育函授通讯,2002年.

[3]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上一篇:熠熠银河 荣誉回归 下一篇:当Uber遭遇纽约“计划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