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顾问与政府官员的双人舞

时间:2022-04-18 08:37:04

民间顾问与政府官员的双人舞

一份特殊的邀请 蜀中8月,成都雄起。 2003年8月16日,中共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新任市委书记李春城在工作报告中向1000万成都人勾画出一个极具冲击力和想像空间的新成都:

用五年时间,把成都努力建设成为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

在李春城不到1.5万字的施政纲领中,城市化和城市经营的内容占了相当的笔墨,一连串前所未有的最字,充分流露出一个西部重镇面对新世纪的城市竞争时,激流勇进,寻求跨越式发展的雄心和气魄。

破天荒的是,就在成都新发展蓝图出台的前夜,6月20日,在李春城的主持下,成都市政府正式与王志纲工作室签订了《关于大成都城市发展与经营战略纲要》的顾问协议,并且要求工作室在30天之内拿出研究成果,以作为起草新一届政府报告的重要参考。

这不是一份寻常的政府工作报告。30天后,正是李春城从成都市长正式接手市委书记之任的时候,也是酝酿已久的政府工作报告集思广益,最终成型的冲刺阶段。

一个重量级的副省级城市就自身的发展战略向一家本土的民间战略机构伸出咨询的橄榄枝,不仅显示出成都政府官员的务实与开放,更意味着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在城市经营的大命题下,城市的发展定位和战略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耐人寻味的是,对于选择一家民间顾问机构作为政府咨询的对象,成都方面并没有思前想后,恰恰相反,倒显得出入意料的果敢和痛快。

2003年。5月31日傍晚,时任成都市长的李春城与工作室首席策划王志纲在成都的一家不起眼的火锅店里第一次握手。

李春城,早年毕业于哈工大,硕士研究生,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担任成都市长三年以来,作风强势,敢抓敢管,成绩显著,官碑、口碑极佳。工作中有点子、办法,整个政府效率高,反应非常快。

两人虽是初次见面,但都是快人快语,简短的寒暄之后,直奔如何看待成都、经营成都的大话题展开,长达两个半小时。

在与王志纲的碰撞中,李春城认为,其一,城市化的机遇对于西部来说的确是千古一遇,但正因为此,也深感肩上的担子非同小可,如果没有科学的头脑一味蛮干,弄不好就成了千古罪人;其二,关于成都的美谈自己已听得太多,但成都骨子里还是有一种小富即安、自我循环的情结,怎么打破这个看不见的瓶颈,是一件煞费心思的事情;其三,成都下一步怎么发展,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还没有统一起来,应该有一套系统的城市经营的基本理念以凝聚、感召干群。他深感成都在中国城市化和西部大开发热潮中将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应怎样诠释和演绎,目前还未破题。

离别时,李春城意犹未尽,在诚恳地邀请王志纲出任成都市战略顾问的同时,还希望他半个月后再来成都一次,深入探讨双方在城市经营方面的合作。

没想到半个月后,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根据中央和四川省委的研究决定,李舂城担任成都新一届的市委书记,虽说是时过境迁,但李春城的邀请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6月19日,成都市政府正式聘任王志纲为成都市城市运营战略顾问,紧接着,言出必行的李春城又提出委托工作室研究成都未来五年的城市发展战略,并且只有30天的时间。

以李春城为首的成都市政府的工作效率大大超出了一般常识的想像。6月20日早上,王志纲工作室递交了关于承担大成都经营发展战略研究任务的合同,当天下午,成都政府方面的意见反馈下来,合同即时生效。

李春城在协议书上只写了两条意见:报告一是要有国际参照系统,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二是要有突破性建议并兼具很强的操作性。他要求工作室在7月21日拿出报告――成都未来三至五年的路如何走?至于具体合同的内容,没有任何修改的必要。

面对这样一个涉及大成都方方面面的命题,而且只有短短的30天时间,王志纲工作室能否交出一份令人满意、高水平的答卷?

由于时间短暂,命题特殊,因此,王志纲工作室所提供给成都政府的,不可能是一次面面俱到的专家式的研究,也无意于具体细节上的完美。其真正的价值或许在于,告诉人们在扑朔迷离的动态环境中,在千头万绪的城市经营中,如何化繁为简,抓住经营城市的若干主要矛盾,并以此顺藤摸瓜,为城市的发展战略制定出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和思路。果如此,则不负一个政府需求战略的时代的到来,不负一个如火如荼的城市经营时代的到来!大脑风暴

与成都政府签订合同的第二天,王志纲工作室进入全体总动员状态,迅速抽调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的骨干人员,奔赴成都,迎接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

6月23日,成都市政府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会议,要求在三天之内准备好工作室所需的所有资料。

从6月24日至,J 6月27日,工作室的精英团队兵分几路,高强度、高频率地访谈成都市政策研究室、宣传部、计划委员会、建设委员会、规划局、房管局、旅游局、文化局、教育局、卫生局及贸易和粮食局的负责人,与此同时积极与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华西医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及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教授、专家、学者碰撞、交流,收集了大量的有关历史文化、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会议会展、新城建设、旧城改造、信息技术、金融物流、制造工业、交通建设、电子通信等数百万字的资料。

6月28日至30日,一场长达三天三夜的“头脑风暴会”――“大成都发展战略工作营”在成都老城区一个古色古香的庭院会议室里热烈地展开。

那么在经营城市的历史命题下,一个中国本土的民间战略机构将扮演什么角色呢?王志纲强调:

一、城市的发展战略就是要解决城市的魂,发现城市的个性和魅力,工作室就是为城市找魂的。我们的方法不是建立于既定的任何一种学科背景之上,不能按专家的套路走,必须颠覆传统研究的游戏规则,用辨证、动态、发散的思维方式取代封闭、静态、线形的思维方式。

二、跟企业的合作是做加法,要走100步。跟政府的合作恰恰相反,是站在高点上做减法,只要三步。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是空手夺枪,然后呼风唤雨地做市场;政府要的是纲举目张,大的方向和思路明确之后,政令一・下,山摇地动,与企业顾问不可同日而语。

三、城市经营的问题不计其数,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在研究中做到眉清目秀的同时,一定要高屋建瓴,宜粗不宜细。但无论怎样,都绕不过城市定位,有了清晰的城市定位,一有全有,相应的战略和策略都会出来,归根结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竞争力。

三天三夜的交流碰撞,三天三夜的大胆想像,小心求证,头脑风暴围绕着一系列问题展开:

成都如何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趋使成都向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在西部开发的浪潮中,成都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大成都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成都的城市经营应该走哪条路?成都如何与同处西部的兄弟城市发展起一种竞合关系?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是什么?成都的魅力何在?休闲产业能为未来大成都的经济发展注入怎样的活力?

在此过程中,学者和新华社记者出身的王志纲充分发挥了他对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要素深刻了解的优势。三天之后,大成都战略研究的大方向和策划重点渐趋明朗,一个高屋建瓴、力排众议的方案初露端倪。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至。7月21日下午两点半,“大成都城市发展战略策划”工作汇报会议如期在市委常委会议室准时召开。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舂城,成都市副市长郝康理,成都市委秘书长李昆学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王志纲精彩的即席演讲深入浅出,与其说是在做报告,不如说是在传递一种观念,张扬一种思想。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会中,领导们不时点头,不时陷入沉思。工作室以自己惯有的语言体系、独特的思维方式,结合新视角、新理念、新战略、新策略,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大成都未来的城市发展战略。

那么,面对纷繁庞杂的城市经营,在具体的务虚过程中,工作室究竟是如何下刀的呢?突破3+1格局下的成都

在仅仅两万字的报告中,王志纲工作室首先从中国城市格局的坐标上来定位成都:

“中国经济开始张弓搭箭。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已经形成了三大城市经济圈:大北京、大上海及大广外。这三个城市圈,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步最早、发展最成熟、最具规模化的地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担负起中国城市化领头羊的角色。”

三大城市经济圈已经为中国的经济形成了坚固的基础,犹如一支长弓,而长江流域经济带则如一支利箭,张弓搭箭,确定了中国经济整体均衡发展的格局。

在这个引弦蓄势的格局上,幅员广阔、发展滞后的西部亟需中心城市作为发力点!

中国城市经济的新格局呼之欲出――3+1。

那么放眼西部,在已经形成的几大城市经济区中,谁能挑起大梁,扮演“1”的角色?

若从单个城市论,在成都、重庆、西安新时期的“三国演义”中,其各自有什么差异化的特点呢?

“重庆,依托传统的制造业基础,扼守长扛上游水道门户的要冲,坐拥直辖之势,已经成为国家拉动西部经济增长的战略基地。重庆市政府在‘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定位方针指导下,明确提出十年内投资6000亿打造新重庆。”因此重庆占天时。

“西安,中国历史最悠久的13朝古都,拥有排名全国第三位的科教资源和排名第四位的高新区,占据西北门户的战略枢纽地位,争创‘西部最佳’城市的发展战略。”因此,西安占了地利。

“论历史传承、科教水平,成都不如西安。论工业发展,成都不及重庆。在西部硬汉的行列中成都更像一个白面书生。”

那么成都的独特优势和比较优势是什么?成都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成都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到底在哪里?在西部的竞争中,成都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面对传统工业基础雄厚的重庆,成都要想在工业规模上取得超越性的竞争优势,不仅代价昂贵,而且短期内难以实现。即使未来在规模上取得一定的优势,也难以成为区域经济的领导者,更遑论领导西部诸强与中部,甚至东部群雄一争短长。

再多的大项目并不能强化成都的领导地位,只能增加经济规模、就业总量,不能与重庆形成竞合关系。

面对西部产业经济的饥渴,成都是参与城市间的同质化竞争,还是应该发挥自己的人文优势,寻找差异化的发展之道?”

世界城市史表明,随着城市化的演进,在每一个城市带中,最终都会形成一个或多个相对发达的区域中心城市。但再深究一步,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

一般来说,早期的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孪生子,二者同频合拍,同步发展。这个时期的产业经济自然是以第二产业为主,随着第二产业的高速发展,逐渐催生出现代第三产业。当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在GDP的比重中接近一半的时候,此时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与第二产业相当,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拐点。中国内地的大多数城市目前都处于这个阶段。翻

过这个拐点之后,第二产业的产值无论如何增长,其相对值开始慢慢下降,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日益凸显,这个时候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服务于城市自身和周边地区,而是在更高的层面上辐射更广阔的地区。根据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科技流的集聚程度,城市在城市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开始出现分野,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国际都市等等。

因此,在新的城市竞争形势下,成都发展战略的转型已迫在眉睫。如果成都转变观念,抓住城市化继工业化为主导之后的第二个阶段,争取第三产业的制高点,不仅是走向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也是与重庆实现错位发展、竞合为赢的必然选择。

那么,成都的独特优势和比较优势到底是什么?

成都拥有历史悠久、绵长深厚的足以满足现代人休闲饥渴的绿洲!

成都有丰富的人文绿洲:都扛堰,青城山,三星堆,武侯祠,杜甫草堂,文殊院,宽窄巷子,大慈寺,望江公园,大熊猫繁殖基地;“天府之国”,“锦官城”。

成都有高度发达、不断创新的服务业:川菜,川酒,川茶,川戏,蜀锦,蜀绣,龙门阵,麻将牌。

成都有稀缺的自然绿洲:山清水秀,一马平川,气候怡人,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

工作室在分析了世界及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

“从历史的角度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制造加工业的繁荣,然而今天的城市,特别是极富文化底蕴与生存环境极佳的城市的经济模式,已经开始转向并依赖于休闲活动的兴旺发达,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也越来越依赖于休闲要求的实现。”

因此,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省会成都,兼具富饶闲适、山川秀美、文化底蕴深厚、居大西南中心枢纽的综合优势条件,为重庆、西安两大中心城市所不可比拟。尤其是近几年成都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综合发展水平上,都远胜于重庆和西安。更重要的是,成都作为天府之国,几千年来就是休闲城市,人和资源无与伦比。只要成都在城市经营中把人和资源整合好,在城市形态上自然领先并超越于西安与重庆,中东部与西部之间的超级二传手非成都莫属,成都是当然的“西部第一城”。成都是整个西部地区最具发展优势和深厚潜力的特大中心城市。

面对西部产业经济的饥渴,必须重新认识成都人。在成都与其他城市竞相发展工业经济的时代,成都人劣势尽显:热衷投机、热衷务虚、热衷短期行为,缺乏实业心态和实干精神;悠闲懒散、好逸恶劳、效率低下,缺乏为大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大批量产业技术工人盆地意识强,易满足、易自得、小富即安,缺乏远大目标和做恒产的恒心,难以产生大企业家。

当成都着力打造“西部之心”,服务于其他城市的时候,成都人的特长凸现:善于经营,勇于创新,优于生活,长于兼容,勤于服务,敏于时尚,娴于文化,精于品味。

结合成都人的城市精神和特点,工作室在报告中响亮地提出大成的新策略形象:

“西部之心,魅力成都;

休闲胜地,人居天府;

中国生命质量最佳的城市;

让世界享受成都;

少不入川――人生最大的遗憾。”

工作室在报告中还指出,“产业的竞争力是可以扶持的,只有一个竞争力才会成为核心的竞争力,那就是这个城市的文化以及她的城市精神!”接着工作室还就成都的“城市文化与精神”作了系统的梳理与诠释。 在报告中,工作室还就“主题引擎拉动板块增长模式”的新城开发,以点带面,展现“魅力成都”的旧城改造,“十万精荚入赘成都”的飞天计划,全方位拉动的“会展旋风”计划,以“招智引商”为拉动力的慧谷计划,中央商务区的创建等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为了使报告具有“国际视野”,工作室还大量引用了瑞士、意大利、爱尔兰、韩国、日本、美国及香港等地的城市化、工业与休闲业发展的历史作为例证。

李舂城书记听完报告,诚恳地说:“我听了很受启发。无论是对成都整个宏观情况的认知、判断,还是对未来发展的具体策划,都给人很多的启示,谢谢你们!你们的报告,对我们未来五年的工作安排、部署,都有帮助。”

李春城表示,希望工作室将报告中提出的大成都的几个突破口进行深化、细化,因为市政府可能会将战略报告中的观点与理念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最后,李春城希望工作室精心准备,一周之后再为成都市的全体领导成员做全面汇报。

7月27日、28日,工作室大成都报告经过访谈、征求意见、调整充实,最后完善。

7月29日上午8点半,成都市三个代表学习会议召开。在李春城的特意安排下,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就是王志纲工作室再一次就“大成都城市发展战略策划”作第二次工作汇报,成都市五套班子出席了会议。汇报完毕,与会领导反响强烈,工作室的报告方案获得了成都政府的高度评介。

紧接着,当天下午会议的第二项安排就是,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小组结合工作室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充实、强化即将出台的报告的内容。一石激起千层浪

刚刚召开的成都党代会被称为“成都历史上开得最成功的一次会议”,会上提出的成都的新定位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人民日报》在头版位置刊发长篇报道《成都:追求最佳人居环境》,并在12皈刊发深度报道《用“资本”推进城市化》 《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成都以才聚财促跨越》。 《成都商报》刊登报道《城市化,点到咱们心窝上了!――城市化引起与会党代表及成都市民的热烈讨论》,旷三新”“三最”鼓舞人心》。

前不久,成都市委宣传部也按新成都的城市定位口径,邀请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成都城市形象片,以展现魅力成都的风采。央视王牌节目《开心词典》主编率领名主持王小丫一行来到成都制作专辑,最大的感受也是成都文化底蕴深厚,都江堰等著名景点巧夺天工,街道整洁,可说是生命质量最佳的城市之一。

8月27日,中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全球著名的电脑软件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在华宣布,将在成都投建英特尔在全球的第五个芯片封装厂,首期投资金额高达3.7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这次角逐的城市有上海、苏州、深圳、西安及成都,最后居然花落成都。

业内人土分析,中央政府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和成都的区位优势是影响英特尔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生活环境最佳也是决定英特尔中意成都的一大竞争力法宝,而这一点也是王志纲工作室在大成都报告中反复强调的。

面对此情此景,成都市政府的一位领导感慨万千地对王志纲工作室说:“以前作为一级政府部门,在制订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时只会通过三种渠道购买外脑,一是政府下属的研究机构如社科院、政策研究室等;二是高等院校如北大、清华等;三是著名外资机构如麦肯锡、罗兰贝格等。这样做既可规避风险,又可表明一种姿态。正因如此,当成都市政府与你们签订关于大成都城市发展战略项目合同时,我既为春城书记担心,也为你们工作室捏把汗。现在舂城书记的报告,尤其是三新三最、城市精神、城市化建设、中央商务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及魅力成都等提法,鼓舞人心,催人上进,在党内党外皆引起热烈反响。你们工作室不负众望,眼光独到,理念新颖,终于给成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南

上一篇:红塔瘦身 第18期 下一篇:秋天,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