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行业资产重组战略思考

时间:2022-04-18 01:47:04

我国钢铁行业资产重组战略思考

提要目前,全球钢铁业迎来了第四次并购重组的时机,这也是中国钢铁行业谋求成为钢铁强国的大好机会。本文首先引出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困境,分析当下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机遇和威胁,阐明我国钢铁行业资产重组的必然性以及重组模式选择,从战略角度分析我国钢铁行业目前正面临着资产重组的大浪潮。

关键词:钢铁业;困境;并购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

为了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国际钢铁市场竞争,我国钢铁行业必须解决现存的行业集中度低等突出问题,我国钢铁企业必然需要根据国内外环境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而在这其中,国际钢铁行业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便是走并购发展之路。那么,我国钢铁业能否走这条路?

一、我国钢铁行业的困境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并不是钢铁强国。

(一)结构性问题突出。目前,钢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产业结构问题,具体包括产能结构、产品结构和布局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1、产能结构。钢铁行业总体产能相对过剩,产能结构不合理。总体产能中落后炼铁和炼钢能力比重较大,这些落后产能的单位能耗、物耗多,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不利于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新增产能多集中于地方中小钢铁企业和民营钢铁企业,重复建设较多,技术创新能力较差,环保投入少,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加剧了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和市场竞争。

2、产品结构。钢铁行业品种结构受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的影响较大,长期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研发投入不足,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和创新,2007年代表钢铁工业技术水平和钢材消费层次的板带比为34.86%,而工业发达国家的板带比一般超过60%。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过剩与短缺并存,钢铁行业低附加值产品,如螺纹钢等过剩,高附加值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如电工钢、冷轧硅钢、镀锌板等不足。品种结构的不合理必然带来进出口结构的不合理。

3、布局结构。我国钢铁企业布局先天性不合理,大型钢铁企业多集中在大、中城市,环境压力巨大。2000年以后,受需求刺激,水资源短缺的华北地区、能源短缺的华东地区钢铁产能过剩,相对内陆而言,沿海地区产能较少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来,国家对钢铁行业产能的限制,更多的是限制了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而地方政府受错误政绩观的驱使,不顾资源、能源限制纷纷扩大钢铁产能,重复建设、条块分割严重,这种布局加剧了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难度。

(二)产业集中度低。按照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产业绩效。提高产业集中度是解决我国上述结构性问题的根本途径。然而,作为市场结构的产业集中度问题一直是我国钢铁行业的软肋。世界上主要产钢国的市场结构一般为典型的寡头竞争格局,而在我国,2000年以来,随着大批中小钢铁企业的成立和一批中型钢铁企业的崛起,我国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一直在不断下滑。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改变,必然不利于钢铁企业降低成本,进行行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不利于节能环保,更不利于增强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而且很可能被世界钢铁巨头控制、垄断、或者挤垮。

(三)技术创新能力较差。我国钢铁企业还没有走出技术引进的模式,技术创新能力较差。首先,大部分钢铁企业创新资金不足,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难以达到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我国为0.5%~0.7%);其次,大部分钢铁企业缺乏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研究手段,工艺技术装备落后且没有掌握先进的技术。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直接影响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二、我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的必然性

(一)并购重组是实现行业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2005年中国产能前10名的钢铁集团合计产钢13,001.95万吨,只占全国钢铁产量的36.98%,远低于其他国家水平。因此,加快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钢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政府要加快解决企业联合重组的体制问题,国资部门要制定相应跨地区联合重组的规划,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关于提高产业集中度的目标要求。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钢铁行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和自主创新,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另外,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盲目发展的问题。钢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通过提高集中度,在钢铁集团内部淘汰落后、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促使钢铁业竞争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2009年是我国钢铁行业并购的高潮期,内促外逼的紧迫形式将催生钢铁行业周期性的低谷形成。可以预期,随着国内钢铁业并购大戏的接连上演,钢铁政策提出的到2010年,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较大幅度减少钢铁冶炼企业数量的目标指日可待。两个量化集中度衡量指标,即2010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中,钢铁工业不仅不是所谓的夕阳产业,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我国钢铁工业还将发展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工业化,钢铁工业是我国现今和将来都离不开的重要产业。我国钢铁工业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才能满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现阶段我国钢铁工业不是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健康发展的问题。可以预见,只要按照新政的思路去发展,我国在世界上才能真正成为钢铁强国。

(二)并购重组是提高我国钢铁业集中度的必然要求

1、提高集中度是解决钢铁工业发展中诸多矛盾的基础。我国粗钢产量虽然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但是,出于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小而分散,钢铁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投资过热、低水平和高水平重复建设突出。2001年以来,我国钢铁业投资连续多年保持高增长,尤其是2003年钢铁投资增幅接近100%,造成了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过大;二是产业布局不合理,产品发展同构现象突出,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低。资源、能源供应不具备条件的一批内陆企业盲目扩大产能,追求年产1,000万吨粗钢的发展规模。钢铁企业规划类似,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影响了资本的有效配置;三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由过去相对比较宽松转向受到相对比较严重的制约,资源、能源、运输、环境容量等外部条件成为突出的制约因素;四是市场无序竞争比较严重,钢材市场价格波动过大。从钢铁行业整体考虑,我国钢铁工业总体规模不宜再过快扩张;但从企业微观利益考虑,钢铁企业必须扩大自身规模,才能优化结构、实现规模效益,因此钢铁企业最好的选择就是:将新增投资为主的规模扩张转向以调整存量资产为主的并购重组上来,通过企业间的并购重组,达到提高企业整体规模、调整工艺和产品结构的目的。

2、适应国际钢铁工业发展趋势,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当今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概括起来有“五化”:装备大型化、产品专业化、质量洁净化、生产连续化、经营集团化。我国钢铁企业对装备大型化、质量洁净化、生产连续化虽然有时无力达到,但确实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产品专业化和经营集团化的认识却要薄弱得多。在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环境中,要提高我国钢铁行业整体竞争力,就必须紧跟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首先要做的是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我国钢铁企业中,中小企业众多,这些企业由于个体规模限制,要想全面应对市场多样化需求,往往形成“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格局,难以实现有效的专业化分工,难以适应国际钢铁工业“五化”发展趋势,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另外,众多同类型企业的同构发展,不仅弱化了钢铁产业专业化分工发展的效率,使有限的资本投入过于分散重复,降低了投资效率,而且为今后市场的过度竞争造成不利条件。国内钢铁企业如不尽快通过重组显著提高企业规模与产业集中度,在专业化发展布局上、在国际市场争夺上、在国际资源的利用与经营上、在科技进步与研究发展能力上都将处于劣势地位。

要建立全球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强研究开发,这需要有巨大的资金支撑,巨大的研究开发资金又必须靠销售规模的扩大才能承担,即研究开发能力与企业市场份额成正比。在研究开发费用越来越大的情形下,产业集中、企业规模扩大,有利于集中研究开发力量,减少重复建设,节约成本,对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具有卓越的研发能力,往往是全球大型跨国企业的显著特征。

3、增强与上下游行业谈判能力,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钢铁行业的上游和下游行业集中度普遍高于钢铁行业。如,在铁矿石行业中,排名前三位的矿山公司已占据国际铁矿石贸易量的70%以上,今后有可能进一步达到80%以上。下游产业中,目前世界六大汽车制造商全球集中度达70%以上。如果说,以前的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还是为了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那么最新一轮的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更需要考虑的是为了在上下游产业集中度提升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产业竞争力和谈判主动权。例如,安赛乐公司重组后,由于驾驭市场和谈判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公司采购成本降低了约30%。JFE的并购重组就是起因于1999年日产汽车为了降低成本而改变汽车钢板订货的比例,扩大了新日铁比例达40%,NKK和川崎制铁合计仅为30%,迫使NKK和川崎制铁联合起来提高抗衡能力。另外,数据表明,汽车、铁矿石等集中度高的行业平均利润率也较高。

从国内钢铁行业的上下游行业的情况来看,我国钢铁生产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国已成为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然而,分散采购使我国企业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谈判能力处于不利地位,有必要通过联合形成强势地位,掌握谈判的主导权,降低原料的采购成本。大量现实表明,不同规模的企业在组织生产资源,影响市场发展,进行价格谈判方面的能力是有显著差别的。

4、并购重组是钢铁业面临的优化选择。多年来,我国多数钢铁企业一直坚持各自为战、自成体系和自我壮大完善的发展思路。在市场需求持续旺盛、钢铁工业超常增长的情况下,这种发展模式虽然面对资源争夺和产业布局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缺陷,但仍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规模化扩张由于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和地方区域环境及用地的影响,将会受到严格控制。而随着国内钢铁产能的迅猛增加,短缺品种的逐渐减少,大多数产品会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无论是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建筑钢材,还是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板管钢材,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压力。在市场宽松条件下掩盖的资本、资源利用效率较差等问题将会浮出水面。此外,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钢铁企业相互投资的增加,国内外钢铁业在资源、资本、技术、市场等各个方面融合越来越高,国外强势大型钢铁企业对我国市场的直接进入,将对我国钢铁企业构成新的威胁。在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的双重夹击下,通过大规模的重组来改变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层次和国际竞争力是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优化选择。

三、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方式及途径

(一)并购方式的选择。从并购双方所处的行业状况看,企业并购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1、横向并购。是指处于同行业、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似的企业间的并购。这种并购实质上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集中,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国内钢铁行业战略并购的方式应以横向并购为主,鞍钢和本钢的联合重组即是横向重组。

2、纵向并购。是指生产和经营过程相互衔接、紧密联系间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实质是通过处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实现纵向一体化。纵向并购除了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节约共同费用之外,还可以促进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加速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运输、仓储费用和能源。这种战略并购方式仅适合于我国特大型钢铁企业对本企事业的产业链进行正反向的纵向一体化扩张。

3、混合并购。是指处于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市场,且这些产业部门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包括三种形态:(1)产品扩张性并购,即生产相关产品的企业间的并购;(2)市场扩张性并购,即一个企业为了扩大竞争地盘而对其他地区的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进行的并购;(3)纯粹的并购,即生产和经营彼此毫无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若干企业之间的并购。混合并购可以降低一个企业长期从事一个行业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另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的技术、原材料等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战略并购方式不适合当前我国大型钢铁企业进行的对钢铁同行业的战略并购浪潮,只适合于钢铁企业进行非钢铁类的多元化经营扩张。

(二)并购途径的选择。我国钢铁企业实现市场化的并购重组必然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式的过程,然而国际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结构不合理、需要尽快联合的现实,需要一种现实有效的途径去实现企业间的并购联合。相互持股形式的战略联盟可以成为我国钢铁企业实现市场化并购的过渡路径,契合了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的特点和要求。当前,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困难的因素中,并购主体不明确是内因,外部配套条件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都属于外因。并购主体不明造成并购动因的非市场化和产权流动困难,这是我国钢铁行业并购困难的一个根源性问题。其中的利益相关方主要是地方政府和被收购国有钢铁企业的高管,地方政府关心税收和富余人员安置,国有钢铁企业高管关心的是官位和收入。相互持股既解决了地方政府关心的税收问题,使税收不会流失,暂时也没有富余人员安置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国有钢铁企业高管的官位问题和收入问题,因为相互持股一般不涉及管理层的变动问题。相互持股形式的战略联盟可以在实现资本层面合作的同时,不过多的介入到被持股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形式灵活、多样,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初步的或试探性的联合方式。这种方式的联合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获得并购所带来的创造规模经济、增强企业实力、使联盟各方迅速获得新技术、扩大市场份额等好处的同时,可以在大规模的产权整合之前实现相当程度的磨合,为产权的全面整合埋下伏笔,一旦启动全面的并购,整合成本将会非常小,也会更加顺利。这一形式的联合优点还表现在:

1、相互持股意味着双方是股份化的企业,对于我国钢铁企业来说,股份化后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的产权利益关系表现为对原持有的产权分配相应的股权,按股分利。

2、我国钢铁企业法人之间的相互持股,可以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实现具有规模优势和整体竞争实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整合,提高集中度,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控制力。

3、相互持股形式的战略联盟非常契合我国国有(控股)钢铁企业的产权主体不明晰的现状,是现阶段推进我国钢铁行业重组的有效途径。

4、相互持股形式的战略联盟可以防御外资的恶意收购。

四、结束语

我国已加入WTO,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浪潮扑面而来,而我国钢铁企业的经济实力、竞争能力与国外跨国大公司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钢铁产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通过并购重组,并进行有效整合,使钢铁企业在资源采购、产品运输、生产指挥、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统一的筹划,才能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并凭借其技术优势,自主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生产力,研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我国的钢铁企业成为全球性的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如此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钢铁业现实中的“乱、散、弱”现状,从而实现我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重大转变。

无论从世界钢铁业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我国钢铁业竞争态势和所处环境来看,今后若干年,并购重组是我国钢铁业面临的最好选择。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铁男.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南[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J.弗雷德・威斯通,马克・L・米切尔,J.哈罗德・马尔赫林.接管、重组与公司治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潘建亭.美国企业并购简析及对我国企业并购的政策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01.11.

[4]丁皓.当前我国钢铁工业面临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4.18.

[5]李勇.中国钢铁巨头间战略性联盟引起的垄断性问题分析[J].经济论坛,2007.17.

上一篇:我国农业政策发展与选择 下一篇:对经济效益若干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