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本土化模式的探究

时间:2022-04-17 10:36:24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本土化模式的探究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的最突出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对高职院校而言,走校企合作之路,争取并依靠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主动服务企业的需求,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途径。为促进这一模式的运行,以“教师保值、学生增值、企业受益”为出发点持续推进。校企合作是教育工厂的关键平台,将“教学工厂”和“校中厂”两种模式有机结合,寻求一种极为有效的更加合适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1引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才培养的战略重点之一。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要依靠行业企业,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密切结合。只有企业的参与,才会使“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开发出来;只有与企业结合,才会使“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有培养的基地和来源的渠道;只有与企业合作办学,才会有更好的实习、实训条件;只有与企业合作办学,才会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在我国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的环境下,校企合作办学尤为重要。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一项社会性、行业性活动。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需求,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构建长期而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才会符合双方的长远利益。面向企业建立综合科学技术开发环境,创建各类专业科技中心,承接企业技术项目;面向学生提出“教学工厂”理念,采用全程项目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职业技能。随着湖南省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校企合作也得到了有效探索和快速推进。

2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情况分析

校企合作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目标导向,充分发挥学校、行业企业等优势,合作开展的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合作形式。受当前国情影响,很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在校生顶岗实习与企业订单生培养均已具有相当规模,但顶岗实习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学生多在流水线上工作,岗位技能单一,工作乏味枯燥,学生薪酬较低,导致学生情绪低落,顶岗期间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带队教师忙于应付。企业订单生毕业时不能完全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导致相当数量订单毕业生被退聘或试用期内解聘。随着传统订单生大户企业,如轨道交通制造及服务企业对于毕业生需求量的减少和对毕业生质量要求的提高,学校急需加强与传统合作企业联系,扩展新型合作领域,寻找新型合作企业,提升校企合作品质。

另外,院校对外承接企业项目的平台,存在着一些限制:企业项目一般有时间限制,而教师教学及其它日常工作量巨大,无法高效集中精力完成企业项目,导致不敢承接很多企业项目;现行教师企业顶岗制度,打击教师赴企业学习的积极性,即使有教师赴企业进行顶岗也多有消极怠工心态,企业顶岗后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并没有得到提升,导致其返校后不敢承接较高技术含量的企业项目;有能力承接企业项目的教师之间缺少沟通与协作,导致大中型企业项目承接风险大;企业项目往往涉及企业机密,将其直接转化成教学项目可能行不高,导致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和学习新技术。

3校企合作模式对策

(1)采用“教育工厂”理念,将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企业和研发项目是“教学工厂”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里。它是一个由模拟到模仿到融合的过程。教学工厂是以学校为本位,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它是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设立的,面向学生提出的,采用全程项目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

(2)“校中厂”模式。通过课程置换,实现接力培养。“在接力培养的运行过程中,专业课程引入行业、企业生产技术标准,修订教学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校本教材,专业教学知识体系得到了及时更新,学生通过企业项目实训,其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了培养,由此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双线联动和深度合作。

(3)建成较为完善的综合科学技术开发环境(平台)。面向企业建立综合科学技术开发环境,创建各类专业科技中心,承接企业技术项目;面向学生提出“教学工厂”理念,采用全程项目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构建配合企业项目需求的“双轨制”专业课程结构,配合企业项目需求的同时保证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各院校要有各专业的科技中心,不同的中心侧重研究不同的行业技术,开发相关产品;系内教师隶属不同的中心,且3-5年一次在各中心之间进行轮岗,教师轮岗初期有3-6个月学习期,无教学任务,学习期结束时必须独立完成小型企业项目。新专业技术中心成立前,专业骨干2-3人将被送往企业顶岗1-2年,学成返校后由其对本系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分两个阶段,最终选定3-5人组建新的专业科学技术中心。每个中心都对外承接企业项目,其中大型企业项目将采用无界化跨中心、跨学科、跨专业方式进行。每个所接项目由项目经理细化并评估后分配给各项目成员,项目成员对自己所接模块进行二次细化与评估后,将其中一部分任务转化成毕业项目由三年级学生完成。

4建议

优化教师企业顶岗制度,使用前期企业项目管理费,保证教师获得与校内工作量同等薪金,激发赴企业学习积极性。返校后通过其所参与企业项目收取项目管理费,形成良性循环;减少教师教学及其它日常工作量的同时,保证其工资合理性;制定有效可行的项目管理办法,保证项目组成员酬金分配的公平合理;形成定期沟通协调机制,保证跨技术、跨专业的综合性项目有顺高效进行;与企业签定保密协议,选择优秀学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开发。通过项目小型化、功能简单化,结合已有教学项目进行教学内容调整及新教学项目开发。参考文献:

[1]余位增,张鹏飞,董彦.基于“教学工厂”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6):18-20.

[2]王进博.对高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探析[J].职教论坛,2009(23):16-17.

[3]首珩,陈维克.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11).

[4]余雪丽.浅谈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机制[J].现代教育教学研究,2012(7):78.

上一篇:中职英语教学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初探 下一篇:事业单位工资统计缺陷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