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丙肝1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4-15 04:20:05

血液透析患者丙肝1例临床分析

摘要 血液透析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主要用于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它对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病毒性肝炎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并发症,以丙肝病毒(HCV)感染率最高。本文简要介绍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丙肝1例的临床分析。

关键词 血液透析;丙肝;临床分析

病历资料

患者,男,57岁。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液透析6年。于每半年1次的常规感染项目(肝炎分型、两对半)检查时发现丙肝抗体(抗-HCV)阳性。患者无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黄疸。查体:体温36.5℃,化验检查:白细胞4.2×109/L,红细胞3.5×1012/L,血红蛋白101g/L,谷丙转氨酶273 U/L,谷草转氨酶195 U/L。复查抗-HCV仍阳性,查HCV-RNA阳性,提示急性丙肝病毒感染,转传染病院进一步治疗。患者到我院透析前及透析后3年内每6个月1次检测肝功能、肝炎分型、两对半,均未发现异常。约8个月前曾因消化系统疾病到外院住院治疗10余天,同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其血液净化中心抗HCV阳性者未分机治疗。6个月前七述感染项目检查未见异常。约2个月前行胃镜检查,并进行活检。胃镜检查前感染必查项目为乙肝表面抗原。近3年内未曾输血。

讨论

血液透析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主要用于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它对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病毒性肝炎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在病毒新肝炎中,又以为丙肝病毒(HCV)感染率最高。丙型病毒性肝炎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据资料统计,50%~80%的HCV感染者会进展为慢性状态,其中20%-30%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的,使用未经规范消毒的内窥镜、牙科器械、注射器、针头、血液透析机,以及医务人员在使用和处理医疗器械过程中导致的职业暴露均为医院HCV传播的重要途径。Hep-Net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数据库资料显示,15%的急性HCV感染是由医疗操作所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因其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且经常与血液接触、输血,或血液制品及其他各种医源性因素成为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其HCV感染率是正常人的10倍以上。2009年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血液透析患者丙肝感染率41.1%(95%可信区间39.5%~42.6%),糖尿病患者中,HCV感染率较非糖尿病人群要高2~5倍。结合本例患者,分析其感染HCV原因如下:①患者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HCV感染率增加,进行血液透析的外院透析中心抗HCV阳性者未分机治疗,回到我科室后2个月化验肝炎分型、两对半均为阴性,可能为“窗口期”或无症状携带者而无法检出;②患者在体检前2个月曾进行胃镜检查。我院胃镜室日前胃镜前仅筛查乙肝表而抗原,黏膜感染途径不能除外。我国2012年丙肝防治指南指出,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是日前HCV血液传播除输血外的另一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内镜的消毒灭菌过程中对清洗消毒的流程执行不严格、消毒时间不够、内镜孔道处理不当、消毒液浓度监测不到位及干燥存储不合格等问题均可造成交叉感染。胃镜消毒灭菌包括高压蒸汽灭菌或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 h灭菌。而HCV为有包膜球形RNA病毒,对氯仿和脂溶剂敏感,用10%~20%氯仿、1:1000甲醛、37℃96 h、60℃10 h及100℃5 min处理均可使其失去感染性。而2%碱性戊二醛浸泡只能灭活乙肝病毒,能否完全灭活HCV尚待评价。

HCV感染是多方面、多学科共同涉及的问题。加强HCV的筛查,针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是阻断HCV医源性传播的重要措施。随着血液透析管理、技术不断完善,目前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对供血者实行血清抗HCV抗体的筛选,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以减少输血次数,感染患者专区专机透析,透析患者由输血、透析继发丙肝感染比率已明显减少。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胃肠道症状较多,进行内镜检查机会增多。内镜室应对检查前患者进行感染项目筛查,更重要的是严格遵守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及感染控制规范。但毋庸置疑,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缺陷、不可避免的输血、并发症等增加检查治疗感染机会等,其肝炎感染率仍会高于普通人群。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慎之又慎,减少透析患者院内感染率,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上一篇:儿童粟粒性肺结核误诊45例分析 下一篇:以冠心病为首发症状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