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治安效益初探

时间:2022-04-14 01:44:04

市场经济条件下治安效益初探

摘 要: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治安行政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工作,同样要追求效益。治安效益是治安经济主体对社会提供治安保障所取得的有效收益。它是通过公安工作在保障公共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社会实际受益。研究治安效益在公安工作中的必要性,利用治安效益为公安工作服务,提高公安工作的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公安工作的社会地位,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关键词:治安效益 必要性 特征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068-0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衡量某种工作的意义,常常与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管理工作产生经济效益已经得到人们的共识,普遍认为管理出效益,管理方法科学则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反之管理方法落后则管理混乱,产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治安管理工作是一项行政管理工作,实际上它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工作,是公共安全的管理,同样它也要追求效益。治安效益的研究,目前正在成为世界警察科学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领域,我国公安工作如何讲究治安效益,已成为目前我国公安理论与实践应该加强研究探讨的课题。

一、治安效益在治安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讲效益的经济,市场经济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谋取尽可能多的利润。效益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成分。公安工作讲工作效率、讲办案质量,目的就是实现治安效益。治安效益是公安工作通过在保障公共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社会实际受益,它反映了公安工作对国家、对社会所作出的实际贡献。为国家提供治安效益的是治安经济主体。

根据经济学理论,产出由投入和需求决定。治安投入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治安效益。社会治安状况就是治安效益的体现。同时,社会治安状况也往往是由在治安方面的投入和公众对社会治安的需求决定的,一定的经费和警力的投入,形成一定的治安资源,产生一定的治安效益。公众和社会对公共治安秩序的需求,可以形成一种促成政府向治安进行投入的决策压力。治安效益是公安工作保障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下,一些违法犯罪、治安事件、治安事故等治安问题仍然存在,人们不仅有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而且还有对社会治安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家还必须有治安保障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治安损失,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和正常的治安秩序。

二、治安效益的内涵界定

效益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工作必备的现念,效益是行为价值的体现。经济工作要讲经济效益,公安工作要讲治安效益,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所谓治安效益就是指为满足社会成员对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的需要而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治安经济主体对社会提供治安保障所取得的有效收益。它是通过公安工作在保障公共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社会实际受益,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就其表现形式看,它反映的是公共安全效益的全部,是公安工作动机和效果统一的结合点。二是依其作用看,治安效益是公安工作在社会治安方面带来的效益。其实治安效益不仅维护了社会效益,还通过对自然资源、环境和物种的保护带来自然方面的效益。它能够促进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法律效益和其它社会效益。因此,追求治安效益应当成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对公安价值观的直接具体体现。

治安效益是社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安工作的保障功能产生治安效益,它是对公安保障工作成果的评价,它反映着公安成果与公安投入的比值。社会效益是人类社会实践有效成果的实际表现形式、是人的社会行为为满足社会的需要所创造的实际成果的价值体现。社会效益从性质上分,它是由两种基本的社会行为决定的,一种是建设行为,是创造物质、精神文明成果的行为,给社会带来建设性效益;另一种是保障,给社会带来保障性效益。建设需要保障,保障促进建设,两种行为互为依存,缺一不可。公安工作以自己的治安效益对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治安效益在体现着保障性效益的内容中,有可见的和不可见的效果,有形的和无形的效益,是公安机关在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中收到的使社会受益的实际效果,社会受益的表现是起到了公安机关对社会提供安全保障作用。

治安经济主体通过自身的治安活动,可以给社会各方面带来实际的受益。一般来说,治安效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治安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反映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效果,即经济效益=劳动成果的价值÷投入成本。与经济领域的其他投入一样,治安支出也存在着一个经济效益的高低问题,而且在大多数情况,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治安支出活动首先要考虑的目标。第二,治安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指人类实践的有效成果的实际表现形式,即社会效益=获得成果÷投入消耗。社会效益具有公益性、社会性、客观性和增值性的特点。治安支出的效益最直接的白线就是社会效益。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治安管理工作通过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活动,可以实现社会稳定、秩序良好、公众人身、财产安全能够得到保护的社会效益。第三,治安的政治效益。治安支出作为政府调节社会、经济的主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政府的政治目的。因此,治安支出的效益也就包含着政治效益这一内容。

三、治安效益的特征分析

治安效益具有一般效益的客观性特征,一旦形成以后,无论其有无与大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与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益相比,治安效益具有自身的特质。

1.治安效益的社会公益性与保障性。治安效益是以国家、集体、公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维护的是国家的安全、社会的正常秩序,最终起到了巩固国家政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秩序的作用。与建设性事业所取得的建设性效益相区别,治安效益又是保障性效益,这是由公安工作的保障所决定的,它所表现的是建设成果所避免的损失,保障已有的社会劳动成果不受损失。

2.治安效益的非直接性,以折射形式得到反映。治安效益自身不是社会成果的增值,而是建设效益的保障。它是从对社会治安危害的否定中显示自身的社会价值,是借助建设效益避免的损失值来表现自己,从避免的损失值中显示了治安效益的值。在建设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治安危害会一定程度地影响经济效益,而一定的公安投入,会对治安危害形成限制作用,从而减少治安损失,使建设事业的经济效益因治安损失的减少而得到相对增值。人们需从曲折的过程中认识治安效益。

治安效益的许多价值只能在抽象的比较中才能显现。治安效益是一种潜在的隐性效益,有时不能立即显现出来。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增值指标易于确切表达,人们也习惯于从建设的增值判断效益。然而治安效益要借助避免损失值折射地显现,使人们常常忽视治安效益的价值。如公安机关在破获了某盗窃案,将赃款、赃物全数退还失主,其避免损失值折射反映出经济方面的治安效益易于确切计算。然而,严密了防范措施,某些社区长期没有发生盗窃案。这实际上肯定了防范存在产生的治安效益,但也常常无法计算究竟避免了多少损失。另外,公安工作的某些保密性,也使其治安效益不能充分地显现出来。公安工作调整社会关系的成果,影响社会心理的成果,都不能直接计算。有些治安效益的潜在作用更是难以统计和估量。如开展治安巡逻,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帮教失足青少年,安装报警设备等,预防了多少案件,减少了多少事故,使多少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等,都无法计算。这就带来对治安效益不易作出充分的、全面的、客观的估价,较难被社会认同。

3.治安效益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公安工作的价值与经济产品的价值不同,表现的不仅是货币价值,而是表现为多种价值形式,可以归纳为八个基本方面的治安效益,即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方面、公民权益方面、社会秩序方面、社会心理方面、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方面、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等。公安工作的一个成果,可以有多方面的治安效益表现出来。如打掉了一个地区横行一时的犯罪集团,惩治了邪恶,伸张了正义,同时产生的治安效益还会宣传法制,教育群众,防止了经济损失,防止了人身侵害,制止了精神污染,挽救了一批失足者等,形成综合性效益。在这个综合性链条中又形成了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相衔接的系列,带来多种社会效益的综合反映。

4.治安效益的延伸扩展性。治安效益对公安工作的作用表现在良好的治安效益不仅能起到遏制违法犯罪的作用,而且往往能促成社会组织、社会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治安,自觉维护社会治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比如,公安机关开展的某项专项行动,是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不可能兼顾方方面面,然而治安效益一旦形成,其工作绩效就会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打击某类犯罪可以促进预防犯罪,整治特种行业可以改善服务行业的秩序,专项整治可以带动综合治理等等,从而获得更大的治安效益。治安效益还可以弥补公安投入,是通过公安工作的内部循环转化为社会循环来实现的,即公安机关的各项工作投入换取了预想的治安效益之后,由于治安效益所具有的延伸扩展性,使公安工作继续发挥影响。例如某一行业因治安秩序不好,公安机关进行了突击整治,使秩序迅速改观,社会有关部门借助公安机关的工作惯力实行有效管理,不再依靠公安机关的力量也能维护良好秩序,这就在客观上减少了公安机关的投入。

四、治安效益的分类及其意义

治安行政管理工作能否取得治安效益及其治安效益的大小是多少,取决于投入治安经济主体的四个基本要素的状况,即治安组织要素、治安意识要素、治安实物要素以及治安信息要素。在某项具体的治安工作上,其投入要素的状况是具体的,其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治安效益。

1.以成果与投入要素相比,治安效益分为:正效益,即治安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取得积极成果。负效益,即发生差错,给社会带来一定危害。如对策上失误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无效益,即没有作出成果,投入要素形成无意的消耗。譬如,有的案件长期没破,这在公安工作中也是不可避免的。

2.以效益作用的时间为标准,治安效益分为:即时效益,如制止一起盗窃案件发生。短期效益,即公安工作对社会发生短期效用的治安效益。比如,经过一段时间对“黄”“赌”“毒”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后,这些违法犯罪行为有所遏制。长期效益,即对社会发生长期效用的治安效益,如有些小区由于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已经数年没有发生严重刑事犯罪。

3.以效益产生的阶段来分,治安效益分为:事前治安效益和事后治安效益。前者指在治安危害行为实施之前即采取防范措施,制止不法行为的发生;后者在危害发生的情况下,通过一发处置形成的治安效益如将违法犯罪分子抓获(法制方面的治安效益),将赃款、赃物追缴(经济方面的治安效益),制止了继续违法犯罪,防止不良后果的蔓延和扩大。

4.以效益的因果关系为标准治安效益分为:直接治安效益与间接治安效益。前者是指治安行为带来的成果所形成的第一层次的治安效益。例如公安机关查破一起侵财案件,其直接效益是制裁违法犯罪分子,挽回部分经济损失。直接治安效益是治安成果的第一结果,又是间接治安效益的导因。实际上间接治安效益比直接治安效益意义更重要,公安工作常常把间接治安效益的追求作为长期的工作目标。但是,效益越是间接,越抽象,越模糊,对其评价就越困难。

治安效益是公安机关为社会提供安宁秩序保障所获得的效果和利益,是公安价值观的直接体现。研究治安效益,有利于提高公安工作的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公安工作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提高公安干警的素质,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有利于公安科学决策;有利于更适当地确定公安行为的基本要素的投入量,并尽可能地以较少的人、财、物的投人获取更大的治安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艳岩.治安经济学[M].法律出版社,2004

2.马丽华.谈我国公安工作要讲究治安效益[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

(作者单位: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太原 030021)

(责编:贾伟)

上一篇:浅析联合国与世界银行的关系 下一篇:劳动合同法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