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应远离“病态思维”

时间:2022-04-13 11:00:27

老人应远离“病态思维”

人到老年,身体上会发生很多衰老的变化,而受到老人心理以及周围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思维活动也会潜移默化地发生一系列的老年性改变。有的老人因为身体硬朗,性格豁达,对环境变化的承受力强些,思维的老化就不明显。而有的老人在心理和思维活动上的改变则较为明显。

老人“病态思维”有哪些表现

有的老年人终日注意自己的身体,把自己身体内部的一些细微变化(如腹胀、便秘、尿频、无力等)看得极为严重,认为一定是患了某种严重疾病,反复到各大医院检查,求医问药。而医生诊断后,他们又不相信检查出来是“正常”的结果,对医生解释为“正常”的结论也产生怀疑,认为医生检查不仔细,要求用更先进的仪器或方法进一步检查,要找更有名望的专家诊治。这种身体本无病却自认为有严重疾病的想法,被称为“疑病观念”。

有的老年人在离退休后产生失落感,甚至产生自我防御心理,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因此容易多疑,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严重时认为别人咳嗽、吐痰,邻居责骂孩子都是针对自己;别人谈话,也认为是在议论自己,这被称为“关系妄想”。 还有的老人认为有人在跟踪、监视自己,要对自己打击报复,对自己的家人进行迫害,这被称为“被害妄想”。

有的老年人退休后由于收入下降,记忆力也下降,便一改过去对子女大方照顾的习惯,变得小气,常常认为子女不孝顺。有的老人当着儿子的面告女儿的状,而当着女儿的面又说儿子不孝顺。有的老人会向别人诉说子女不给自己饭吃(其实他刚吃完饭),通过这些来换取别人的关注和同情。

有的老人把食物或者存款等财物藏起来。结果忘记放在哪里,找不到后便认为是子女、儿媳等人偷走了,这被称为“偷窃妄想”。有的老人会认为自己一贫如洗,无法维持生活,这被称为“贫穷妄想”。还有的老年人会认为老伴另有新欢,常常为此而吵闹不休,最终离婚,这被称为“嫉妒妄想”。

老人怎样远离病态思维

以上这些均属异常心理或病态思维。不过有些老人并不认为自己“异常”,而家人对此不是一味迁就,便是向老人发脾气……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老人要多让自己处在光明、温暖的环境中,要注重采光与活动。天气好的日子里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运动肢体关节,促进肌体新陈代谢。尽量减少独处,积极投身群体活动。做到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不宜连续打牌下棋,中午应小憩片刻。

此外,还要注意加强饮食调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对振奋人的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B族维生素对维持神经、消化、肌肉、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钙和镁能影响肌肉收缩和神经细胞的转换,有利于缓解精神的紧张。

老年人的“病态思维”是与整个社会群体一起增长的,让老年人远离这些“病态思维”需要老年人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比如,老人退休后应树立新的追求目标,在内心上承认自己步入老年这一事实,这样就能很好地预防“病态思维”。而作为子女,平时也要多关心和陪伴老人,与他们多交流,让他们有个精神寄托。“要给老人以孩子般的呵护”。只有老人和家人一起努力,才能降低“病态思维”产生的几率。

上一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故事的运用 下一篇:三步营造有效管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