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故事的运用

时间:2022-01-26 08:02:16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故事的运用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就是兴趣。故事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更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语言的认知特点。通过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情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常被我们小学英语教师采用,名曰“故事教学”。

一、故事教学的意义

我认为故事教学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解决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问题。引人入胜的故事,似乎一下子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其次故事教学为学生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提供平台。为了读懂内容,孩子会好奇地、有目的地去学,读懂了就有满足感,并有兴趣进一步提高理解故事的能力。然后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只有大量的输入,才会有好的输出。这是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小学生需要大量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阅读。因为故事有趣味、有情节、有语境,所以学生喜欢阅读;因为喜欢故事里面的某个人物,所以愿意模仿其声音、其动作,更愿意扮演其角色进行表演。只有这样通过学习故事,扮演故事,才能够保证有更多的语言输入,将来才会有更好的语言输出。最后可以从故事中感悟出一些道理。知识技能习得的同时实现情感目标,使我们的孩子“德才兼备”。

二、读故事和讲故事的优劣分析

那么,我们是应该讲故事还是读故事?故事运用于英语教学中的方式通常是讲故事和读故事两种。哪一种方式好?烹调中我们都要用到盐和味精,很难说两者孰优孰劣。讲故事和读故事也是如此,他们在教学中各有各的优势和问题。首先我来说说读故事的优势。教师事先可不必做准备。因为是照本宣科,教师不必担心出现语法错误。可以让学生听到故事的原文,利用书中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产生阅读的冲动。在课后学生还可以自己借书来读。那么读故事的不足之处在于:如果读的速度过快,学生不易听懂。并且教师埋头读书时容易忽视学生的反应。现在我再来谈谈讲故事的优势。讲故事时孩子们会觉得你的故事是来自于自身的,而不是来自于书本,因而更亲切。没有了书本的束缚,教师直面学生讲故事时可以借助丰富的表情、体态语,用重复性语言或学生能熟悉的词语,因此,听懂故事比听懂朗读更容易。并且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得知他们是否理解,是否感兴趣或是否有人不注意听。那么讲故事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讲故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在讲故事时也许会出现语言错误。正因为这样,讲故事既训练了学生,也训练了教师,对教师而言是很好的练习口语的机会!因此,我个人主张教师多运用讲故事的方式。

三、讲故事、读故事的方法

(一)准备工作。1.选择故事。平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从各种媒体(网络、书籍、音像媒体等)搜寻故事材料,也可以自编、改编。选择适当的故事才能有利于教学:内容有趣,语言深浅适当,叙述部分不太长,对学生有所帮助并且自己能讲得好的故事。2.营造良好的氛围。靠近学生,或让学生围坐在自己周围――通常U形座位是最实用的;使学生安静下来――如板书Story time告诉他们爱听的故事马上要开始了;准备好必要的图片、道具和音乐等。

(二)讲故事、读故事时教师的表现。1.教师要以常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2.用不同的声调表现故事中不同的人物,讲究抑扬顿挫。注意语言的快慢节奏,用适当的停顿加强语气。3.注意身体和脸部的表情,有时像移动一步这样的简单举动都能成为很好的表演,有助于加深印象。

(三)师生互动的故事呈现方式和过程。讲故事或读故事时,教师是如何呈现故事情节,过程进行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使之积极参与,形成互动呢?1.边叙述边根据故事情节先后呈现有关的实物、道具、图片或简笔画。2.教师引导学生将下文讲完。针对小朋友不怕重复的特性,可以将重点句型放在一个故事里,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替你把故事讲完。3.演绎故事。根据故事难易,可以由教师边讲边配以动作演绎,也可以请几个学生分角色根据教师的故事叙述演绎,也可以听完故事后经过小组再排练把故事再演绎一遍。4.设置悬念,“猜”出故事。可以先将故事结局告诉学生,让他们猜一猜前面可能发生了些什么,教师只用Yes! No!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推测,直到整个故事浮出水面。

课堂实践证明,故事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对学生,它能起到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英语语感的作用,对于教师,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口语的流利度和准确度,体验英语教学的乐趣!

上一篇:火车大劫案阻挡了福克的行程 下一篇:老人应远离“病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