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视翻译的五原则浅析电影《飞越老人院》的英文字幕

时间:2022-07-01 05:04:25

从影视翻译的五原则浅析电影《飞越老人院》的英文字幕

摘 要: 麻争旗老师提出了影视翻译要遵守的五个原则,即口语化原则,人物性格化原则,情感化原则,口型化原则和通俗化原则。本文从这五个原则出发简单评析电影《飞越老人院》中汉语字幕的英译情况。

关键词: 影视翻译 五原则 电影《飞越疯人院》 英文字幕

电影《飞越老人院》是一部少有的以老年人为题材的电影,被称为老年版的“青春”励志片,讲述的是一群花甲老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集体从老人院“越狱”而出,踏上了寻梦之旅的动人故事。笔者从影视翻译的五原则分析该电影字幕的英译情况。

一、口语化原则

“口语化”(colloquialism),即指将语言口头化,与“书面化”相对应,“书面化”指的是一些比较文绉绉的词语,譬如在书面语中常常使用的“父亲”,那些与之相反非书面语中常用的“爸爸”“老爸”便是“口语化”的语言,指的是一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不拘泥于文字句子语法结构的话语。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学,要考虑受众的普遍教育水平,所以说话不能太正式,太拘泥于语法形式。麻争旗老师所说的“口语化”是指在文字上通顺以后,还要使字幕易于上口,便于听懂。

例1.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我也是三儿俩女的人哪,你们见过,他们谁来看过我?”

译文是:I’ve got three sons and two daughters.Have you ever seen them?Do they ever visit me?

通常情况下“他们谁来看过我?”会被译成“Have they ever visited me?”但是这里译者没有用完成时态而是选择了一般时态,是错译么?“你们见过他们谁来看过我?”是一句话,应该译为“Have you ever seen them visit me?”本来是一句话,那么在口语中,我们很少会像书面语那样说出来的都是一句句完整的合乎语法结构的句子,而是分成好几个小分句来说,译者将之分为两句,符合口语化原则。同时可以表现出说话人当时比较激动的心情,用来强调他的孩子从未去老人院看过他,由此折射出自己悲伤的心情。

例2.当老林告诉钉钉子的人说:“钉的时候使小钉,别给钉劈了。”

译文:Small nails,Don’t break it.

“使小钉”和“劈了”都是比较口语化的表达,翻译成英语时,译文也采用了比较简单的英语单词,使译文清楚明白,基本上遵从了口语化原则,如果一个字一个字对照着翻译,就会显得冗长和呆板。

二、人物性格化原则

文学作品大都以塑造人物性格为特征,影视作品也一样。往往性格鲜明的人物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人物性格化(temperament)自然成为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关键问题,演员的任务则是在影视作品中将所饰演人物的性格明显地展现出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有很多,如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比描写,等等,例如在大师卓别林的无声电影中,他借用的就是动作和表情,那么在有声电影被创作出来之后,动作和表情已经不是能展现影片人物性格的唯一方法了,人物语言也是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在影片中,当老周他们想申请去天津参加比赛的时候,女院长是这么说的:“你们平常在老人院里头玩玩也就算了,大家在一起活动活动没有什么坏处,可是要去天津的话,这绝对不行。家属们把你们交到我们手里,我们就要对你们负责。”

译文:You’ve had fun playing in the yard.You all got some exercise,and no one got hurt.But going to Tianjin?Absolutely not.Your families have placed you in our hands.We’re responsible for what happens to you.

影片中,女院长是个很严谨并且认真的人,翻译的时候就应该将女院长的这种个性在言语中表现出来,在最后一句中将“what”改为“whatever”或者“all the things”会更好一些,这样更能强调出院长的全权负责的态度及她认真严谨的性格特征。

三、情感化原则

所谓“情感化”(emotional)就是要求翻译努力“进入角色”,设身处地,从人物内心深处领会其言语的确切含义,从而使译文达到同原台词拥有同样的表达效果。影片中,当老葛的儿子看到自己的儿子想要找自己的父亲要钱买新房的时候,他生气地说道:“今儿你要敢要他的钱,就不是我儿子。”

译文:If you dare take his damn money,you’re no son of mine.

因为老葛的儿子心里怨恨老葛,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去老人院看望自己的父亲时心里非常愤怒,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粗话,译文中在money前加了个damn,正好表达出了说话者愤怒的思想感情。

四、口型化原则

口型化原则(degree of lip-rounding)是影视制作中突出的一大特点。麻老师认为影视翻译就像演双簧一样,根据剧中人物的口型装配音演员的声音,使所言所语如出其口。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没有配音的成分在里面,而是用了双语字幕,在原有的汉语字幕下面又多了英文翻译,但是口型化原则在这里同样适用,我们同样要注意根据说话者台词的长短翻译,在这方面英译就比较逊色了:

例1.电影中有一幕是老林感觉编的小节目太过简单,说了一句:“哎呀,不好,不好。”于是编排者老周回过头来反问了一句:“怎么不好啊?”

译文则是:No good?What do you mean no good?

例2.当老人的儿子不同意老人家们去天津参加比赛时,一位老人对于他儿子说的话很生气,以至于气得说不出话来就回了一句:“你……”

译文是:Why you little...

这两个译文可以说违背了口型化原则。虽然译文多几个字少几个字,一般不会影响观众对字幕的理解,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电影片段是受到时间限制的,稍不注意,演员讲的上一句话就可能被忽略了。那么同理在翻译台词时也要注意原台词的长度。这两个例子中原台词都是比较简短的话语,虽然译文在意义上达到了要求,但是译文和原台词在长度上相差太大,特别是在例1中,那么长观众还没来得及看完就过去了,其实就是一句简单的对上个说话者的反问,直接可以用“Why?”或者是“No good?”作为译文。

五、通俗化原则

“通俗化”(popularization)是指普通的、普遍的、被大众广泛接受的,适合群众的水平和需要的,所以翻译要被群众理解和接受。在这里要注意“通俗”与“低俗”的区别,“低俗”主要是指低级趣味、庸俗,使人萎靡、颓废的内容,毫无优点,甚至是低级、不健康的东西,是一个贬义词。“通俗”就不一样了,它是个中性词,是指在字幕在“通顺”的基础上语言要力求靠近大众,用观众能接受的方式,并且要使字幕符合观众的文化习惯,这里不可避免地就涉及文化差异的问题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在字幕翻译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外国观众,特别是提及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

电影中有一幕是院长通知大家说的话:“明天就是重阳节了,院里头给大家安排了节目……”

译文:Tomorrow is Chongyang festival.The nursing home has prepared something special.

首先,现在被广泛接受的重阳节的英译是Double Ninth Festival;其次,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外国人也许不太熟悉,在这里,我们最好加个注释,所以如果译成:Tomorrow is Double Ninth Festival(Note: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to mourn their ancestors on September ninth in lunar calendar),就可以既让观众明了又简要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六、结语

《飞越老人院》虽然同好莱坞的大片在制作上无法比拟,但是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并且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譬如关于养老,买房,等等,是一部很发人深省的电影。通过将电影的英文字幕放到影视翻译五原则下探讨,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这五个原则,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目前国内译制片的翻译状况,要想拓展到一个更大的舞台,翻译水平还亟待提高。

参考文献:

[1]麻争旗.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5.

[2]麻争旗.新制译制片《居里夫人》之翻译及其艺术风格[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8,6.

[3]李新新.中国的影视翻译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

[4]毕文成.影视翻译语言的特殊性[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4.

[5]王雪松,吉丹丹.试论影视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原则[J].电影评介,57.

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2010HGXJ0934;2010HGXJ0156),系2012年度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皖-032-A)和2012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SK2012B378)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紧抓核心要素进行小说教学 下一篇:语文教学的几种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