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专业护理范文

时间:2023-04-23 16:21:45

老人专业护理

老人专业护理范文第1篇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本科生的老人观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安市某高校在校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研究。结果护生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总分为(55.62±8.58)分;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总分为(51.64±21.61)分。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外在特征”得分和总分高于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P<0.05),农村护生的“内在特征”得分高于城镇护生(P<0.05),三年级护生的“文化传承”得分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护生(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对于老年人的整体认识处于中等水平,对于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处于中等水平,在护理教育中应注重改善护生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提高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水平。

关键词:

护理专业;本科生;老人观

人口老龄化不但给我国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对我国老年护理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提高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缓解我国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研究试图从家庭和社会的角度,将老人观分为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和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两个方面来对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老人观现状,为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资料,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西安市某大学2012—2015级在校护理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参加志愿者活动与否、年级、独生子女与否等。(2)老人观量表:选用蒋丽等[1]编制的老人观量表,共42个条目,分为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和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两大部分。分别采用语义差别法(SD法)和李克特4点计分法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生对老年人的印象越好、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越清晰。本量表将护生对于老年人的整体印象分为外在特征、人格特征、内在特征3个方面,将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分为家庭核心、安全基地、亲情纽带、文化传承4个方面。经检验,老人观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5,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0,说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收集资料的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护生独立完成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8%。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及统计描述与分析,用百分率、(x±s)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469名调查对象中,373人(79.5%)参加志愿者活动,96人(20.5%)未参加;一年级158人(33.7%),二年级141人(30.1%),三年级170人(36.2%);普通护理专业337人(71.9%),涉外护理专业132人(28.1%);独生子女156人(33.3%),非独生子女313人(66.7%);来自城镇的185人(39.4%),来自农村的284人(60.6%)。

2.2护生老人观的得分情况

2.2.1护生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

调查对象在对老年人整体印象各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为:外在特征(18.74±3.69)分,最高分30分,最低分9分;人格特征(18.87±3.22)分,最高分30分,最低分11分;内在特征(18.01±3.09)分,最高分25分,最低分8分;总分(55.62±8.58)分,最高分85分,最低分34分,得分均处于中间水平。

2.2.2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处于中等水平,各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为:家庭核心(11.36±5.60)分,最高分38分,最低分0分;安全基地(15.97±6.84)分,最高分49分,最低分0分;亲情纽带(13.36±5.57)分,最高分18分,最低分0分;文化传承(10.94±4.67)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0分;总分(51.64±21.61)分,最高分95分,最低分0分。

2.3不同人口学资料的护生老人观的得分情况(见表1~2)

表1显示:在“外在特征”和“总分”两个方面,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较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得分高(P<0.05);不同户籍的护生在“内在特征”方面的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生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独生子女与否方面的老年人整体印象得分和总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显示:不同年级的护生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的得分和总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比未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在老年人“外在特征”和“总分”两个方面更高(P<0.05),说明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护生对老年人的整体印象更好。陈冬青[2]认为:大学生与老年人的实际接触能够促进其对老年人的“肯定”印象,可见志愿者活动能够提高护生对老年人的正向认识水平。来自农村的护生较来自城镇的护生在老年人“内在特征”得分方面更高(P<0.05),这可能与护生的成长环境及成长经历有关。在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方面,三年级护生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得分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护生(P<0.05),这主要与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开设有关。陈曦等人[3]认为:医护工作者对于老年人的态度越正向,其对老年人的照顾行为和照顾方式越积极。可见,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开设能够改善护生对于老年人的印象和认识。刘宇等人[4]认为:老年护理要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需要考虑其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因此,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不但要从老年护理课程入手,还应注重加深护生对老年人的正面印象,提高护生对老年人家庭作用的认识水平,多开展关爱老年人的志愿者活动,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护生对老年人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蒋丽,高健,金昌德.护理本科生老人观及服务老年人态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28(9):61-62.

[2]陈冬青.中日大学生的老年人印象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3):89-90.

[3]陈曦,高玉霞,刘丽丹.国外调查医护人员对老年人态度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10,23(5):82-86.

[4]刘宇,郭桂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5-8.

老人专业护理范文第2篇

本课题组将专业护理养老定义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主要由护士持续地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后遗症、糖尿病、老年性痴呆、骨折后残疾等慢性疾病,并伴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老年人提供整体护理。专业护理养老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3个月或3个月以上。且它并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重在维持受护理者的身体功能,提供“养、医、乐、学、为”为一体的综合护理模式,提高老人生存质量。广西中医学院护理学院探索开创专业护理养老服务应用于老年公寓,多方共赢,成效显著。

1 发展专业护理养老的必要性

1.1 老年人口绝对数迅速增多,比例增大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60岁15 340万人(11.6%),≥65岁10 536万人(8.1%)。广西2007年/>65岁老年人口442万,占8.84%,比全国平均老化程度更严重,城镇居民200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 200元,比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786元少11.5%。未富先老更突出。老年人口增多加速推动着专业护理养老的市场需求。

1.2 老年人口患病率高,失能人数多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慢性病患病率增高,《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3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3.8%,其中农村老年人患病率为39.2%,城市老年人患病率为77.7%。老人需要专业护理的频率增高、时间延长。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多病缠身现象增多,文献报道患1种慢性病的占15.20%-55.16%,同时患2种慢性病的占18.20%~23.57%,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占13.4%~54.9%,平均每位老年人患3.48种慢性病。老年人病情复杂更是需要专业护理。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日常生活能力呈日益下降的趋势。老年人均期望寿命延长,60-65岁老年人口的平均余寿为22.09年,使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绝对数逐年增多,需要生活护理照料的时间则相应为11.87年,其中将有4.12年处于完全不能自理的状态。2008年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60岁及以上人群长期失能率(活动受限)为31.1%,其中城市26.0%,农村33.8%。《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也指出:全国目前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由799万增加到940万,其中城市由154万增加到194万,农村由645万增加到746万;部分失能老年人同期由1461万增加到1894万,其中城市由260万增加到370万,农村由1201万增加到1524万。庞大的失能老人需要大量的家庭、社会的人力、财力支出,机构养老不是最廉价的养老模式却是最节省下一代精力的养老模式。

1.3 老年人对专业护理养老服务需求上升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全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已由6.6%升至9.8%,其中城市由8.0%升至9.3%,农村由6.2%升至9.9%;城乡愿意到养老机构长期住养的老年人总量增加,按照调查测算,对机构养老床位的潜在需求量从2000年的1821万张上升到2006年的2261万张。2008年各地建有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近39546家,床位235.5万张,仅就床位数来讲,刚刚超过老年人总数的1%,较之国际社会通行的5%-7%的比率相差甚远,建立包括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疾病护理和精神护理在内的全方位的社会化专业护理养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广西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不到3张,远远落后于全国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相差甚远,专业护理机构亟待发展。

1.4 老年公寓专业护理总体水平不足 长期护理的老年人主要需要集生活护理、疾病专业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养老机构,因此由护士为主医生为辅的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应是他们的最佳选择。服务过程中各种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设备、专业标准必须有充分的应用和体现。可是,截至2005年底,我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的仅有2万人,与上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即使与上百万已经住进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需求相比,也难以应对。而且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建院的水平和管理以及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亟待专业化、规范化养老服务行业。

2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专业护理养老的优势

为了适应现代化科学养老市场需求,为了创立发展中国自己的专业老年护理,广西中医学院护理学院承办了有400张床位的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全方位为老人提供高品质老年综合专科护理服务,赢得老人、社会、政府的高度称赞,2007年6月被民政部确立为首批“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试点单位”,2007年12月又被民政部等授予“全国模范养老机构”。承办理念是:重阳公寓提供老人医院式的医疗保健,美丽花园式的环境,渗透文体艺术活动的格调。充满人文关怀的整体护理。专业护理养老优势具体如下。

2.1 养老队伍专业化、综合服务能力强 护理学院院长兼任广西重阳老年公寓院长,专职常务副院长是主任医师(获广西名中医称号),护理副院长是老年护理兼心理学副教授,均经过国内外学习培训过,其他工作人员基本为聘任人员,如2008年聘请了非编制人员136人,包括主治医生1人,11位执业医生(包括康复医生),主管护师1人,执业护士70人,培训合格护工30人,辅助人员23人。专业化医疗护理队伍有利于提供医疗、护理、保健、康复、文化娱乐等高质量综合服务,有利于建设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管理。

2.2 满足老人养老养病一体化需求 以2008年3月入住广西重阳老人公寓423人为例,老人来源于退休工人163人,退休教师97人,退休干部62人,农民9人,个体户7人,无职业者85人。统计结果,男性171人,女性252人,平均77.6岁,每位老人均有一种以上疾病,平均患病种类2.21种。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不同程度下降,公寓老人护理级别:3级护理107人(25.3%),2级护理57人(13.5%),1级护理37人(8.7),特级护理222人(52.5%)。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占74.7%,说明这些老人需要养病养老一体化服务,即长期专业护理。

2.3 “养、医、乐、学、为”整体护理模式

2.3.1 医疗性护理服务 70位护士24 h轮流排班。按医嘱给老人送药、协助服药、注射、病情观察、测量生命体征、抽血检查、输氧、预防压疮、导尿和鼻饲等疾病护理,还进行营养指导、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服务等。提供公寓最主要的服务。

2.3.2 基础医疗服务公寓像医院一样周一至周六医生到房间评估每一位老人,问诊、体检,根据需要给予相应辅助检查、对因和对症治疗、心理指导。公寓24 h有医生轮

流值班。一旦老年人病情变化,病情重和危及生命,公寓医生应急处理,必要时转到条件好、事先与子女商定好的医院诊治。

2.3.3 中医保健服务老年人亚健康症状较多、较重,如腰酸背痛及其他不舒适的感觉,公寓提供特色中医保健服务,如给老人按需要进行针灸、推拿、按摩、烫疗、艾灸等服务。

2.3.4 娱乐服务 公寓支持老人自发开展舞蹈表演、合唱、晨间民族舞、太极剑、个人才艺展示、麻将比赛、书法绘画、手工艺术展览等活动,加上员工每天推轮椅让老人园内散心、每月为老人举行一次大型集体生日、游园活动,节日自愿者文艺慰问演出等活动,90%的老人都会高高兴兴地留在公寓,依赖公寓。

2.3.5 生活照料服务 公寓约74.7%的老年人半丧失或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不同程度需要饮食、大小便、翻身、沐浴、穿衣护理等,工作量很大,技术含量小,公寓聘请了30位护工,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专门给老人提供生活护理。

2.3.6 临终关怀服务 公寓在群楼北面设宁养园40张床,为丧失智力并卧床不动、临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维持生命护理、心理护理和尊严护理。

2.4 促进护理学院产学研共同发展 老年护理教师经常到老年公寓与老人和工作人员有目的交流,开展针对性强的老年护理科研,每年得到科技厅、卫生厅和教育厅的多项课题立项支持,并和加拿大、英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老年长期护理学术交流,师资能力不断提高。护理学院培养本科、高职和中职三种层次护理人才,必修《老年护理学》课程。本科老年护理教育以护理理论、老年人疾病护理和心理护理为主,学习为老年人综合设计各项护理服务,见习突出沟通能力和老年护理调查研究活动,调查报告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一些小组论文得以公开发表。调查数据被应用于循证老年护理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和中职老年护理教育以热爱老人、技能护理为主,包括老年人疾病护理、沟通护理、娱乐护理、生活护理、营养保健护理和安全护理,见习突出实用性、操作性,有些毕业生后来步入了老年公寓工作。

2.4 公寓管理实现民营化、规模化、有效益 广西重阳公寓除了2位核心管理人员和2位一般管理人员是护理学院在编人员外,其余全部是聘用的医生、护士、护工和辅助人员,自负盈亏。老人是经济最弱势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中竞争生存发展是关键,一是公寓实现经营规模化减少管理成本;二是报酬与效益挂钩提高员工积极性;三是服务品质专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增加老人满意度。人住老人从2004年底的102人到2008年470人超负荷运转,头两年亏本,一年持平,后两年略盈利。老人满意护理服务95%以上,儿女放心工作,学校产学研进步,为护理学生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广西民政厅创收不菲,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3 专业护理在老人公寓推广的可行性

3.1 专业护理是中国老龄事业规划发展的方向之一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在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相关专业开设老年学、老年心理学和护理服务等课程。养老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要适应市场需求,培训养老护理员和服务员,落实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建立覆盖全国城乡的基层养老服务队伍。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了“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人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综上所述,可见国家和地方均有规划学校对口专业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并策划了专业养老比例。

3.2 按比例专业护理养老可节约社会成本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以2008年3月住满1个月的423位≥60岁老人为例,老人医疗支出每月平均仅170元,护理费是它的1.76倍,所以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是以提供专业护理服务为主的养老机构。老人自有月收入平均1082元,平均养老支出1243元,其家属要平均每月支付赡养费161元。2008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146.0元,因此可支配收入在中等及以上的老人,可以承受自费在老年公寓专业护理养老。公寓专业护理养老比住院便宜得多,也比请保姆(每月500―800元,并包吃住)专业、安全、省钱,且公寓能更好满足老人交际、娱乐和学习等精神需求,儿女安心工作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不过专业护理养老毕竟比居家自我照顾养老成本高,所以它是被限制性按比例发展才呈现节约社会成本。发达国家福利长期护理院床位占老年人的5%~7%,提供慢性病和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保障基本疾病照料和生活,既体现社会文明的人性关怀,又在政府支付承受范围内。

3.3 老年人和家属支付能力的可行性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逐年提高,特别是近几年生活有了较大改善。随着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亦开始更多的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过去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医疗保健支出为210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699元。家庭收入在人均水平及以上的城镇老人有自费入住老年公寓的经济条件,但农村多数老人暂时还不具备自行付费入住老年公寓的条件。如果重阳老年公寓能改用医疗保障和护理保障支付部分医护费用,专业养老护理就能覆盖更多需要长期专业护理的老年人。

3.4 老年护理储备人才丰足 正如周晓红报道的那样:护理专业毕业的中职学生就业困难重重,难以顺利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广西中职护理每一年都在扩大招生,毕业学生早已习惯了不是从前的以医院为主要就业渠道,她们一部分进中小医院和进私企医院尚可做护士,进大医院主要做导医和护工,一部分进美容院、推拿按摩院,更有一些做医药销售、房地产销售等非专业就业。中职护理储备人才非常丰富,经老年护理短期培训后是老年专业护理的较佳可塑人才,提高中职护理教育的利用效率,真正拓宽了护理就业的渠道。

3.5 专业护理养老的硬条件和软技术的可行性 现在各大中城市均建有高档老年公寓,符合专业养老建筑及环境、规模超过300张床位的公寓可以推行专业护理养老。现在高职医疗和护理、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部分就业依然很困难,吸纳这些人才在养老事业发展,既可拓宽护理就业渠道,又可提升养老水平。在专业养老硬件和养老技术人才储备上我国条件都初步具备。在每一座城市建立1―2个长期护理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4 专业护理养老面临的争议问题及对策

4.1 成立养老评估协会 我国养老服务业采取行政级别划分,如省级、市级、县级、村级,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同级别机构可能存在巨大的服务质量级别,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差别很大,在老人和家属挑选养老机构和付费时存在疑难和争议。应该成立养老评估协会,根据国情,像宾馆评星级

一样,将养老机构分成五星级服务,设施、环境、规模、人员素质和服务项目设立评估标准,按标准评级,按标准收费。避免同牌子不同性质、不同级别,避免养老机构过度服务和服务不到位,让老人根据自己需要的服务、经济实力选择养老机构和服务项目。政府在给贫困、患病、不能自理的老人购买服务时,也有一个参照。

4.2 福利与盈利兼顾问题 可以说没有盈利的养老机构就没有活力。福利养老院用无偿的房屋床位、财政的工资去收费养老(福利养老的比例很少),而像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是护理学院贷款购置一切设备、市场价租赁公寓、自负盈亏的收入发放工资。同时因为广西民政厅让自己的二层机构(服务中心)出租各养老机构,竞价偏高,例如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平均租赁和最高租赁价分别是225万元/年、280万元/年,按设计400个床位并全年住满计算,平均每位老人需负担房租分别是468.75元/月、583.33元/月。在发达国家长期护理是福利待遇,我国应该改变那种越福利单位越补助现象,国家负担重效益低,应该对在福利事业上耕耘的所有机构一视同仁,要对公办私营性质企业申请发展服务业引导资金给予平等扶持。对自负盈亏养老企业房屋租赁、床位建设给予一定福利资金,减少竞争起点过分不公平,减少床位费,增加低收入老人需要长期护理的覆盖面。

4.3 养老护理保障问题 患慢性病和丧失自理的老人每天都需要护理,不需要每天都看医生,但由于住院可以拿更多的药,医疗护理费用基本由医保承担,所以有些离退休人员长期住院,浪费大量国家资源和占用很多医保费用。广西专业长期护理既养老又护理兼医疗平均每月费用1243元,显而易见利国利民,政府应该在全国推广占老人5%~7%的自负盈亏专业护理养老事业的发展,并促使养老护理保障尽快发展,抵御个人、家庭承担养老护理风险能力低的矛盾,全面覆盖老人最低长期护理需求。

4.4 机构养老心理问题 绝大多数老人不会轻易选择机构养老,有些怕别人误会被儿女抛弃,有些离不开家庭环境,有些离不开老朋友、老邻居等。进广西重阳老年公寓主要有两类人,一是确实生活和疾病需要专人护理;二是享受型、开放型老人,到公寓追求集体交往生活、免除家务繁杂事务生活。心理问题主要在第一类老人,公寓缺乏专业老年心理护理师。公寓开展很多大型集体活动,创造快乐和丰富老年生活。但总有些老人郁郁寡欢,很难融入集体生活。

老人专业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石家庄市;养老护理员;人文关怀能力;工作疲溃感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人口老龄化,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增加,对老年生活照料、长期护理、健康管理、情感慰藉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社会需求[1]。其中人文关怀能力是养老护理的核心,能否运用专业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是现阶段政府及养老机构管理层所要重视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及养老护理本身的工作性质将使护理员的工作压力进一步增加,工作疲溃感增强,包括情绪疲溃感、工作冷漠感和工作无成就感等[2]。本调查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了解石家庄市养老护理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及工作疲溃现状,为今后政府和护理管理机构对养老护理员进行人文关怀素质培训提供参考和依据。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内容,选取石家庄市20家养老院,在获得院方同意的情况下每家根据实际情况选取2~6名护理员进行调查。最终共计99名受访者,其中男6名、女93名,年龄(49.73±6.8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1名,初中55名,高中21名,大学2名;所在养老机构性质:公办34名,民办65名。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收集应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3],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10~20min的问题式访谈并进行笔录和录音。访谈开始前调查者需选定访谈环境避免无关条件的干扰,向被访者说明调查目的,解释此次访谈录音的必要性,问卷编号由01、02、03等表示,以代表不同受访者,保护其隐私。调查者事前准备好访谈内容:①第一部分为基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护理老人类型等;②第二部分为护理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判定,如是否能将老人看作一个独立的人并站在老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等,鼓励护理员发表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③第三部分为护理员工作疲溃程度的了解,如养老护理工作是否使其感到筋疲力尽或麻木不仁等。由访谈者提问并记录,根据访谈提纲把握访谈进度,进程速度要适当,避免对受访者的意向引导;访谈内容应灵活掌握,在不烦琐的前提下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并及时笔录以补充录音的不足。访谈结束后保存、整理录音及笔录,谨防资料缺失。1.2.2资料分析调查结束后将所有访谈内容以Giorgi的现象学分析[3]方法进行资料的分析与处理,选取10个典型护理员进行深度分析。首先统计受访者的基本资料,其次整理录音及笔录,详细分析二者提炼出与本项研究相关的有意义的内容,从而确立主题、分主题,最后进行整合。

2结果

2.1主题一:年龄大且专业知识缺乏

近年来各省市的老龄化问题愈演愈烈,对护理员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有资料指出,训练有素的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的服务非常关键[4]。而调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大部分养老院仍采取传统的方式运营管理而非实施专业化建设。据采访的护理员基本资料显示年龄41~50岁占47.5%、51~60岁占34.3%。在没有任何专业技能的指导下也只能基本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并不能满足每组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当代养老建设追求的是运用专业知识使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好转并保持心情愉悦而不仅仅是维持其生命。就学历而言,小学及以下占21%、初中占55%、高中占21%、大学占2%。数据结果充分显示了养老护理员专业知识和专业培训的缺乏,访谈过程中,大多数护理员对人文关怀能力及护理诊断等专业名词表示不理解,一些问题也只能转化成白话向其解释。如1名护理员在谈话中想要表达床挡却无法用恰当的词语形容;在问及是否会及时开窗通风以及通风时长的问题时,多数护理员表示:会通风,开一会儿或感觉冷了就关上停止通风,由此看来大多数护理员并不能正确了解老人房间所需的正常温度和湿度。

2.2主题二:人文关怀能力较强

我国于2010年起开展并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护士作为人文关怀护理的直接提供者,其职业认同将影响到工作态度,进而影响护理质量,积极的职业认同对护士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意义重大。对于养老护理员此说法依旧成立。当受访者被问及是否能将老人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而不仅仅关心他的健康时,所有受访者的回答均为是,多数护理员表示他们已经将老人看作自己的亲人了。就翻身叩背此项工作而言,每个养老机构都有自己的严格规定。护理员01在访谈中提到除了日常翻身叩背、喂饭、协助大小便等工作,她还会注意老人睡觉时呼声的变化以及时发现问题,注意观察每日大便的量及性状等;护理员02在访谈中提到她在护理过程中会密切观察老人的动作手势和表情变化以及时发现老人用语言表达不出的问题;由此看来即使未接受过专业培训,但随着工龄的增加及人文主义精神,护理员都可以做到尊重老人、换位思考,熟悉老人的生活习惯进而对老人进行更认真细致的护理。在谈及对老人进行洗脚、协助大小便有无嫌弃时,多数护理员均表示嫌弃的人不会做这份工作。安全方面,护理员会根据老人状况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护理员03表示:对于拄拐杖的老人会在拐杖下方垫上防滑皮垫,楼道里配有扶手;护理员02表示:对于坐轮椅的老人会使用轮椅上的约束带,地面也用大理石地板砖代替瓷砖防止老人摔倒。激发老人诉说最有成就感的事以及帮助老人寻找精神寄托方面,护理员01表示:这是作为护理员来讲最主要的事,同样老人也喜欢向别人提及年轻时有成就感的事并且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如下棋、聊天、看电视等,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有价值,生活有意义。

2.3主题三:工作疲溃感中等

Kennedy[5]对养老护理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压力与工作怠倦的产生密切相关。走访的99名护理员中有3/4是连续工作24h再休息,更易产生工作疲溃感。就工作出发点来讲,护理员06表示失业下岗后找了这份工作;护理员07表示:由于家庭原因,孩子在石家庄上学,要找份工作补贴家用。综合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护理员工作的出发点是失业下岗维持生计。由于工作时间太长,多数为24h,少数为12h,护理员07表示:嘴上说不累是假的,工作结束后感觉浑身痛,也有什么事情都不想做的时候,但是睡一觉就没事了。护理员09同样也表示:24h的工作太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睡觉。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均会使护理员身心疲惫。关于养老护理员的压力源,护理员08表示:刚开始接触老人会有压力,因为不同的老人有不同的脾气性格,即使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被老人骂也是常有的,不过时间久了相互了解了就没有问题了。由此可见,无论是对老人的照顾还是护理员本身的情绪调节,时间都是个很好的武器。照顾老年人可能会出现老人无缘由的责怪护理员,这会使之产生情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护理员01表示:老人有什么样的情绪你护理员都不能有情绪,说句不好听的话,护理员没有闹情绪的资格。其他护理员也表示即使有情绪问题也会理解老人,因为工作性质而定,自己的情绪要学会自己处理。

3讨论

3.1养老护理队伍年轻化、力量化、专业化

经过调查走访的养老护理员年龄多为50岁左右,且以女性为主,在调查的99名护理员中仅有6名男性。相反,老年护理是一个需要极大体力与精力的工作,这样的养老护理结构不仅不会适应当代社会,反而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如职业歧视、护患关系加重等。借鉴胡斌春等[6]针对当前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压力大、分配不合理等主要问题的研究,管理层必须重视解决护理人力资源问题,同时关心其待遇、业务提高等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有关部门也应重视这个问题,从优化养老护理结构开始,首先保障现任护理员权利,使其得到应有的待遇,其次要开展老年护理班吸引年轻力量,让养老护理队伍年轻化、力量化。麦克林(McGlothlin,1964)强调护理是一种专业,认为专业是以“人”的幸福为目标,应以制定“伦理的标准”为指导[7]。从调查研究结果整体来看,石家庄市养老护理员均可以完成基本护理工作,人文关怀能力也较强。但养老护理员缺乏必要的护理专业和知识,不能满足对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照顾,如不能针对老人作出适宜的个性化护理诊断也没有独立的护理措施。因此,需要政府部门根据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现状,对不同阶段的养老护理员采取不同的培训手段和方式。如对于大部分缺乏知识的中年护理员来说,引进一小批经过专业训练的年轻护理员对她们进行指导培训等;小部分的年轻护理员则可以外出进行培训,以此使养老队伍更加专业化。

3.2缩短日工作时长、补充护理员数量

石家庄市养老护理员大多需要连续工作24h,每个护理员照顾7~8名老人。工作强度大使得护理员感到精疲力竭。有关部门首先应督导养老机构缩短工作时长,其次寻找问题根源,加强待遇,补充养老护理员数量,以减轻工作压力,减轻其工作疲溃感。综上所述,希望政府部门能从老人和养老护理员两个角度出发优化养老管理体系。一方面,满足越来越多老人的养老需求,培养更多的具有专业素质的养老护理员,实施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养老事业的真正执行者是护理员,若想保证养老质量,就必须优化养老护理执业环境,降低护理员工作疲溃感、提高其社会地位。

老人专业护理范文第4篇

浦东苑地理位置优越且交通便利,周边有轨道交通6号线、7号线以及在建中的13号线,左望黄浦江,背靠川杨河,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颐养天年的圣地。

浦东苑护理团队为每一位老人量身定制“目标导向”的个人护理方案。每天24小时都会对老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进行实时监护和响应,其中包括:

协助型护理

针对活动尚可、自理能力下降,不能独自在家生活,需要生活协助和监管的老人。我们凯健提供每日三餐,生活起居、疾病预防等管理。

专业护理

针对需要特殊看护的老人,我们凯健提供全天候的生命体征监护和管理、伤口护理、药物管理、静脉注射、鼻饲护理、言语及肢体康复训练等专业的护理康复服务。

短期护理

针对一些急需特护,方便生活的老人。(如临时出差,老人这段时间没人照看或老人手术出院需要特护等)虽然可能只有一、二周,我们凯健的专业团队仍会为您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浦东苑拥有美国先进的分级护理评估系统,历经时间检验,完善而精确,该评估系统包括入住前评估、入住后7天评估、入住后30天再评估、每三月评估。业务技能精湛、临床经验丰富、成熟的康复医护体系,秉承“亲情护理、体贴呵护、以人为本、个性化护理”的宗旨,致力于为每位客人提供个体化、专业化、人性化的全天候医疗护理、康复护理、生活护理等高端服务。在凯健浦东苑,他们不仅仅是医护人员,更是您亲密的家人。每日为您提供资深医生查房、护士生命体征检测、用药管理等及时预防、治疗疾病。

家庭式查房

每日三甲医院老年科医生家庭式查房,每日一次护士长领衔护理查房,老人身心状态尽在掌握,对他们所需要的生活陪护、医疗护理、及所需医疗行为的程度和频度作出精确的评估,及时调整及设计护理方案。

预防医学

通过对老人的详尽评估,为老人量身定制个性化健康方案,防病于未然。每日生命体征监测,以早期发现疾病。疾病预警

通过查房及时发现老人病情变化,在发生危及生命的转变之前将老人转送大医院治疗。对于不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若需要住院治疗,也将在得到家属同意后进行转院。

绿色通道

老人专业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空巢老人;护理服务;责任制

中图分类号:C93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1.7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1-169-02

一、我国“空巢老人”护理服务现状

据民政部的数据,目前我国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城镇家庭养老护理服务明显缺失。2010年,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人”有4150万人,到“十二五”期末将超过510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近1/4。我国“空巢老人”的现象主要源自于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老年人多数选择安全感强的居家养老,但大部分老年人的子女已经离开家庭、没有晚辈与其同居、只和配偶一起或独自一人生活。因此,大多数老人成为“空巢老人”。

我国服务于“空巢老人”以护理照料为主要功能的慢性病医院、护理照料机构、康复机构、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机构还很少,城镇尚未建立起“空巢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网络,政府在这些方面为“空巢老人”提供的福利覆盖面还比较窄,社区“空巢老人”的福利服务设施以及家政服务组织也比较匮乏。“空巢老人”长期生活无人照料,身体好,生活尚能自理;一旦生病,子女不在身边,如买菜、洗衣、洗浴等这些日常事务都有诸多不便。随着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老年人常常患有各类慢性疾病,发病往往很突然,家中无人照顾或抢救不及时,老人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在家中死亡也无人知晓。居家养老作为目前养老的主要方式,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家政服务、日间照料、精神慰籍等福利项目短缺,“空巢老人”家庭亟需的家政服务人员不能满足需求,生活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缺口更大。基于我国“空巢老人”护理服务的现状,建立起护理服务的责任制度是居家养老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向护理保险制度过渡的必经之路。

二、空巢老人福利性护理服务的主要问题

第一,政府职能缺失,政策资金不到位。由于政府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同时,我国慈善组织发展有限,因此各种福利投入还远远不足以满足空巢老人的需求。政府部门机构设置混乱,职能责任分配不清晰,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素质较低,服务质量差,责任心差,服务态度恶劣。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硬件设施抵挡,管理模式落后。“空巢老人”的养老护理面临严峻的挑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老人被打、致残、被欺诈、受虐等事件,而面对类似事件,政府对其监督、管控与问责的能力弱,行政能力遭到各方质疑,同时也对伦理道德建设及社会秩序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第二,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针对老年人护理服务方面的法律还未建立起来,护理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殴打、虐待、欺诈老人等侵犯老年人人身及财产等的违法行为,还未有明确的处理办法或规定,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省市各级政府对各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及政府部门的发展尚未提供细化的、可行的、操作性较强的法规及条例。发展管理模式不统一,出现问题没有较统一和权威性的解释及其处理办法,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空巢老人”护理服务事业的发展。

第三,社区护理服务发展水平差异大。有些省市针对空巢老人不断探索护理服务的形式也取得一定成效,如根据独居空巢老人自我料理能力较差的事实,2011年以来内蒙古、山东、陕西、宁夏等地除了推出“红按钮”、爱心门铃、电子保姆等经济呼救设备之外,还实行了“政府补贴服务”的居家养老新形式。但由于社区的护理服务多是自发的,有些地区社区护理服务水平较低。表现在:(1)社区护理服务站设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2)社区未设立专业机构,一旦出现突发问题,老人则无所是从,其权益不能得到保障。(3)社区护理服务水平低,服务内容过于单一。社区的专职人员及志愿者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缺乏连续性,“空巢老人”长期护理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服务项目较少,多以上门的家政服务为主,“空巢老人”的心理咨询以及临终关怀等专业化的服务处于缺失状态。

第四,从事“空巢老人”护理服务的慈善组织欠发达。我国非营利性的护理服务组织发展缓慢,缺乏资金以及政策支持,“空巢老人”的护理是长期连续的,部分慈善组织由于资金问题无法长期有效的对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同时,慈善机构中很多从业人员都是未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就业,有些慈善组织未按法律程序进行登记注册,因此也就不能得到各项政策及法律法规的保护,同时政府部门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及管理。

三、国外通行做法

在发达国家中, 根据实施主体不同, 长期护理保险可分为两类: 一是由商业保险公司作为经营主体, 采用自愿保险方式, 属于商业保险范畴, 以美国为代表,体现了灵活、自由、多样化的优势。 二是由政府作为管理主体, 采用强制保险方式, 属于社会保险范畴,以德国为代表,有效直接的保证了护理保险的覆盖率,德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对此后日本及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的建设护理保险制度,我国首要的是做好护理服务的责任制建设,以责任制建设为基础,进一步过渡到较为发达的护理保险模式,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健全更完善的服务。针对责任制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发挥政府在护理服务中主导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福利性护理服务工作机制。(1)政府要转变在“空巢老人”护理服务中的角色。政府应逐渐转变为福利性护理服务的规范者,福利服务的购买者、物品管理与仲裁者以及促使其他部门从事服务供给的角色。积极支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护理服务的事业中来。政府鼓励慈善组织与非营利机构兴办护理服务事业,给予政策优惠,通过非营利组织来达到整合福利服务。鼓励护理服务事业的民营化,可以聘用专门的组织机构从事护理服务,使护理服务事业多元化发展。(2)政府要明确各部门职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快把护理服务列入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组织或促进制定建筑设施、卫生条件、质量标准、服务规范等护理服务的标准,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和服务行为监督。鼓励建立护理服务中介组织,发挥其在行业自律、沟通企业与政府联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支持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资金是保证各项护理服务及各项设施建设有序开展的关键,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积极争取社会各方力量及慈善机构对护理事业的支持,广开渠道,充分利用公益金、慈善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发展社会办福利机构,这样才能加快建设与老年人生活护理、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等息息相关的服务设施,才能丰富“空巢老人”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加强“空巢老人”的权益保障。(1)加强老龄法建设。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进程,开展执法检查和普法教育,提高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水平,设立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或援助的部门,向老年人宣传法律知识,同时也能更有效的保证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健全老年维权机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加强对社会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工作,将其作为社会维权服务的重点对象。加强对护理服务质量检查、监督,维护“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杜绝歧视、虐待老人的丑陋现象。(3)做好“空巢老人”的法律服务工作、拓展“空巢老人”维权法律援助渠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重点在涉及老年人医疗、保险、救助、赡养、住房、婚姻等方面,要加大对侵害老年人权益案件的处理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构建社区护理服务网络。(1)要按照当地社区建设规划和“空巢老人”的实际需要,协调各个部门,整合资源,在城镇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基础设施,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化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开展,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服务。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在社区建立为老年人服务的热线、紧急救援系统等多种救助形式。(2)吸引生活能够自理的“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接受服务,参加各项社区组织的活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则采取派专人上门包护,满足老人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种需求。(3)加强社区护理服务专业队伍建设。护理服务的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短缺,政府要积极开发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人员、城乡低保人员、低保边缘人员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到护理服务机构就业、再就业。要促进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 加强护理服务的职业教育培训,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与护理服务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采取必要的奖评政策,鼓励从业人员更好地为老人服务。

第四,提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敬老美德,创新劝募和捐赠方式,开通多种慈善捐赠渠道以扩大“空巢老人”福利性护理服务的资金来源。鼓励一切有条件的个人和群体发扬服务和仁爱精神,积极投入各种性质的老年人福利志愿工作。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崔万有.日本社会保障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老人专业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护生;老年护理;就业意愿;五年制高职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2-0063-05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为14.8%,老年慢性病患者突破1亿大关[1]。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和慢性病化相伴随,老年人的健康照护需求将急剧增加[2]。高职护生的培养是老年护理人才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本次质性研究之前,通过问卷调查732名五年制高职护生,323(44.1%)人不愿意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原因依次为老人难沟通(54.8%)、工作辛苦(38.7%)、老人不卫生(18.9%)、工资待遇低(18.6%)、工作不稳定没保障(18.6%)、工作无挑战性(15.2%)、不受人尊重(9.3%)、老人无趣(9.0%)、不准备从事护理工作(8.7%)、与老人相处不愉快的经历(7.1%)、其他(3.4%)。本研究旨在通过目的性抽样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式的质性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索高职护生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老年护理教育提供依据,为改善目前老年护理行业人才短缺的现状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某高校高职护生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护理专业五年制高职护生,能充分表达自身感受并同意受访。访谈16名护生,其中,男生4名,女生12名。本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见表1。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性抽样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前向受访对象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和保密原则,在受访者自愿的原则下签署《研究参与同意书》,访谈内容在受访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同步录音,并注意保护受访者的隐私[3]。以每例受访者为个案进行个人访谈,每次访谈的时间为30min~50min。中心问题是“谈谈你对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认识;谈谈你对老人的印象;你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吗?为什么愿意或者不愿意?你认为老年护理人才短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非诱导性提问的基础上,鼓励受访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访谈时研究者认真倾听,注意观察受访者的非语言沟通行为,并及时记录。研究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4]。在每次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资料,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转化为文字,并进行整理、分析,最后提炼出主题。

2.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Colaizzi[5]的现象学资料七步分析法,包括:仔细阅读所有的访谈记录;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进行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升华出主题概念;返回受访者处求证。

3.研究的严谨性

为避免样本的同质性,选择不同性别、年级、常住地、学习成绩、照顾老人意愿、实习见习与否的护生为访谈对象。为减少霍桑效应,访谈前笔者已受过质性研究访谈技巧培训,已通过预实验,对访谈时如何把握访谈内容及访谈节奏有较好的认识。在研究过程中多次采用合众法,结合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连续、反复地分析资料,并将整理后的资料返回受访者处,核对资料的真实性,从而提高资料的可信度。

二、调查结果

(一)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原因

1.对老人有深厚的感情

对老人的同情和对自己(外)祖父母的深厚感情。H2:“如果我们都不愿意照顾老人,等我们父母或者我们自己老了,谁来照顾!”H10:“主要觉得老人挺可怜的,在养老院得不到家人的关爱,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我希望能对他们有帮助。”H8:“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看到老人就会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觉得很亲切,愿意照顾他们。”H12:“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累积,会很有智慧,我喜欢与老人交谈、相处。”

2.职业的责任感

老人是护理服务对象的一个特殊群体,照顾老人是护理人员的职责。H2:“看到老人生病了,很可怜,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照顾,我们是护士,这是职责所在。”H4:“我开始做一些诸如清理老人大小便、会阴擦洗等操作时,是很不情愿的,但做多了也就习惯了,不会想那么多,这是我的职责,总不能让老人躺在大小便里吧。”H10:“我觉得老人没有什么不同,照顾老人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3.职业的价值感

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护理职业价值和自我价值。H9:“让老人在我们的精心呵护和关爱下安度晚年,这是护理职业价值的体现。”H16:“我认为照顾老人挺好的,我喜欢做这样既能够帮助别人,又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H5:“特别是一些失能的老人,更需要关心和照顾,我们的社会特别关注‘优生’,但是同样应该关注‘优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照顾,能让老人有质量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我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4.看好老年护理事业前景

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给老年护理事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H9:“从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老年护理行业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是个男生,想有更多的发展空间。”H8:“既然国家现在缺老年护理人才,应该会有政策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愿意从事的人少,如果我去从事的话会有更好的发展机遇。”H5:“我认为老年护理事业应该会有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我自己还想毕业后回去办个老年护理院。”

5.就业压力因素

五年制高职护生从学历层次来说,相对本科、三年制高职护生就业处于弱势。H2:“我们现在就业压力大,有的医院明确说不要五年制高职护生,老年护理也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就业途径。”H4:“我们医院安排实习时,就没有排我们急诊室和手术室,说我们心理素质不好、怕出事。我们毕竟学了五年护理专业,无论从动手能力还是知识基础不比三年制的差。我会因为就业的压力去到养老机构工作,总不能让父母供我读了五年书,最后失业吧。”H8:“现在的工作不好找,如果有机会,我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

6.个人意愿

与其他护理相比,部分护生更愿意选择老年护理。H8:“如果有关于隐私方面的操作,我宁愿选择给老人做,给年轻人做,更尴尬呀。”H10:“老人的生活护理多一些,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相对容易护理。”H16:“我觉得比起照顾小孩,我更愿意照顾老人,小孩子更难沟通。”

(二)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原因

1.对老人的偏见

一是护生对老人的偏见。多数护生表示不愿意照顾老人的原因主要是:老人难沟通、爱唠叨、老人脏,样子很难看。H1:“老人很固执的,难以沟通,观点也比较陈旧,难以改变。”H7:“老人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我们不一样,无法沟通。”H13:“老人爱唠叨,总是喜欢反复地说很久以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H3:“如果老人(个人卫生状况)干净清爽的还好,有的老人邋里邋遢的,不想去照顾他们。”H11:“我最受不了老人身上有一股气味。”H3:“实习时,我看到一个很老的老人,身体都缩在一起了,觉得很恐怖。”

二是社会对老人的偏见:护生对老人负面的看法多是来自于自己的(外)祖父母和社会媒体的报道。H6:“我和自己的爷爷奶奶相处还挺好的,但是经常看新闻上说:老人素质比较低,比如公交车上有的老人会倚老卖老的要求年轻人让座。”H14:“现在都说老人跌倒了不能扶,否则就会被讹上,觉得老人很难缠。”H15:“我自己的奶奶现在老年痴呆几年了,性情变得很古怪,生活也不能自理,我妈妈照顾起来很吃力、很累,所以我不愿意照顾老人。”

2.对老年护理工作及养老机构的偏见

一是对老年护理工作的偏见。老人因疾病的影响,会存在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现象,生活护理会比较多。H15:“医院的病人生活上还有家人照顾,而养老机构就全靠护士了,那样会很辛苦。”H3:“有很多失能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要做很多的生活护理,如大小便的处理、洗头、洗澡、口腔护理、会阴擦洗,整天做这个,想想都难以接受。”H11:“现在上基础护理课,清洁护理这章节我都很排斥,如果每天都做这些,我肯定不愿意,也会被人看不起。”H13:“我最受不了的是护理老年男性病人,进行一些隐私部位的操作,会觉得心理有障碍。”

二是对养老机构的不了解、不认可。H13:“我不知道有养老机构,应该和我们身边的福利院差不多吧?”H14:“俗话说养儿防老,养老机构应该是无儿无女的人才会去的地方。”H15:“我奶奶生病就是家人照顾的,如果家人比较忙,也应该请人在家里照顾,我们不会送她到养老院的,她也不会愿意去养老院。”H1:“我不会送家里老人到养老机构,但是自己老了还是愿意到养老机构去。”

3.工资福利待遇方面因素

护生在择业时,考虑较多的是工资待遇方面问题。H1:“如果养老机构的待遇和一般的综合性医院差不多,我不愿意去,付出的更多,待遇更好才对。”H7:“老年护理的工作本身确实比一般护理更辛苦,所以如果付出和回报能够成正比,我愿意付出的,不能让我拿着比一般医院低的工资,却做着更辛苦的事情。”H14:“我不是不愿意奉献的,但是我也要生活、也要发展,如果医院能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较好的发展空间,我还是愿意选择老年护理工作的。”H3:“如果我做了护工或家属做的事情,就应该得到相应的待遇,现在好多护工的工资比护士都高,如果把请护工的钱给我们作奖金,我还是愿意做的。”H6:“如果能有合适的工资待遇,多一些假期,多一份保障,良好的人际环境,我还是愿意从事老年护理的。不仅仅是为了钱,因为这是生活必须的成本,而且工资也是对我工作价值的肯定。”

4.社会认同感低

对老年护理价值的不认可,认为老年护理技术含量低、是照顾人的工作。H7:“从事老年护理有点像保姆的感觉,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没有成就感。”H11:“护士的社会地位本来就不高,老年护理的护士地位就更低了。”H6:“我觉得老年护理工作脏点、累点,我都不怕,但是就因为做了是脏活、累活还让人看不起,觉得难以忍受。”H1:“我是个男生,社会上会有一些偏见我受不了,说照顾老人是伺候人的行业。”H3:“养老机构一般影响力比较小,我觉得在大一点的医院上班比较有面子,哪怕辛苦一点也愿意。”

5.个人心理、家庭方面的因素

一是情绪压抑。H6:“老人多是慢性病,已无恢复的可能,容易情绪不好,所以每天面对这样的病人会觉得很压抑。”H13:“护理老人时间长了会对老人产生感情,老人去世了会很伤心。”H3:“之前在老年护理院工作过一段时间,那里窗帘都是关上的,里面的感觉是没有白天和黑夜,每天面对着身上插满管子,没有多少生命气息的老人,觉得很压抑。”H1:“老年病复杂,很难康复,没有护理一般病人康复后的成就感。”二是自信心不足。H6:“老人的血管难打(针),怕自己技术不行,打不进去。”H11:“我觉得照顾老人需要那种有耐心、脾气温和的,我的性格不适合。”H7:“老年病复杂多变,症状又不典型,病情观察比较难。”三是害怕医疗纠纷。H1:“怕自己做不好,老人的子女会怪罪,经常有媒体报道说有的子女平时不管老人,但老人一旦在医院里出了点问题,就会敲医院一笔钱。”H3:“老人比较怕死,身体也很脆弱,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怕自己陷入纠纷。”四是家庭方面的因素。H3:“我想选择大的综合性医院上班,这样会对自己的家人有所照顾,这也是我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H15:“是父母帮我选择护理专业,我不喜欢做护士,以后想改行。”H14:“我是不排斥到养老机构工作,但是家人肯定会反对的,我还是要尊重家人意见的。”H1:“我是个男生,本来社会对男护就有歧视,如果我再从事老年护理,可能对我以后建立家庭都有影响。”

三、讨论

五年制高职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意愿高于尹乔莉[6]报道的本科护生,五年制高职护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就业要求相对较低,如果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和培养,将会成为老年护理工作的重要后备军。

(一)加强学校和实习医院老年护理专业教育

加快老年护理教学改革。首先,《老年护理学》多为考查课,学时少、要求低,教学方式单一,社会实践活动少。应增加学时,丰富教学手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与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医院老年科的校企合作,建设老年护理实训基地。其次,仅一门《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老年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应根据老人的护理需求,结合老年护理的岗位需求,对老年护理的知识、技能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整合,构建老年护理专业课程模块,开设老年护理特色专业[7]。除了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外,还应包括护士人文素质修养、老年心理护理学、与老人沟通技巧和老人基本生活护理的实训等方面的内容。再次,临床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护生职业社会化的开始, 临床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着护生[8]。所以实习、见习医院的带教老师应加强对护生的引导和专业思想教育。

调查显示,护生不愿意照顾老人的主要原因是老人难沟通,护生与老人有“代沟”,再加上老人的视觉、听觉等感知觉的功能减弱,造成沟通出现障碍。国外的医学院校将《人际沟通》课程作为必修科目[9],邱大石等[10]调查结果显示: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最有必要设置的人文基础课程是《人际沟通》,以注重护生与老人的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在访谈中,护生多是考虑薪资待遇、个人发展,但是奉献、服务社会意识不强。老年护理教育要培养正确护理专业核心价值理念和奉献精神,引导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护生对老人及老年护理工作的偏见主要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媒体的影响,教师应增强自身的影响力,消除偏见,让护生正确认识、对待和评价老人及老年护理工作。护生担心照顾老人会面临生死离别和受负面情绪的影响等,所以要注重生死观教育和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培养,提高护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调适能力。

(二)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社会认同感低是影响护生选择老年护理职业的重要因素,护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应加强舆论媒体的宣传,呼吁全社会重视、尊重老年护理工作,提高老年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护生与老人接触不多,对老人的认识多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媒体,但是现在媒体对于老人的负向宣传比较多,比如,老人跌倒不能扶、碰瓷等,让很多护生对老人产生偏见,不敢去尝试老年护理。应加强媒体的正面宣传,提高老人的社会形象。同时,老人的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现在的老人多数在小的时候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建议设立各类学习及培训项目,如老年大学,增强老人的社会参与性,倡导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不仅提高了老人的综合素质,还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养老机构还不能被认可和接纳,传统的观念把养老机构等同于福利院,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会背负“不孝”的恶名,而老人也会觉得被送到养老院就是被子女抛弃。对老年护理也存在偏见,认为照顾老人的工作就像保姆,所以应加强宣传,让社会了解、认可、接纳养老机构和老年护理工作。

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不仅仅是子女的事,更应是政府和社会的事。政府应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和政策方面的支持,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出资,提高养老机构的配套设施和老年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会吸引更多优秀的护生到养老机构工作[11]。所有参与访谈的护生都表示,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不是绝对的,如果有较好的福利待遇和发展空间,还是愿意照顾老人的。所以,政府应该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提高工资待遇,加强社会保障,提供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在职称评审和聘用方面有优先的条件。这样就会把很多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老年护理队伍中来,不仅能够解决老年护理人才短缺问题,还能提高老年护理质量,让我们的社会老有所养、少有所为。

参 考 文 献

[1]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3.

[2]李春玉,刘姝,陈宏吉.讨论我国老年护理现状和发展方向[J].护理学杂志,2014(3):1-3.

[3][4]李峥,刘宇.护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7-224.

[5]Colaizzi P.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s the phenomenologists view it[M]// Vaile R,King M.Existential phenomenological alternatives for Psych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48-71.

[6]尹乔莉,张先庚,林琳.在校护生从事老年照护意愿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7):1-3.

[7]陈四清.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护理特色专业的探索[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7):1998-2000.

[8]齐艳.临床护理教师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8(5):149-151.

[9]Makoul G, Schofield T. Communication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medical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J].Patient Educ Couns,1999(2):191-195.

[10]邱大石,龙 纳,杨志丽.老年护理专业教育需求与课程设置的调查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6):115-117.

[11]杨莘.老年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4(1):6-9.

Abstract Through investigation of the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engaging in elderly care, it is found that the reasons for nursing students’ unwillingness to engage in elderly care include their bias against the elderly, elderly care work and pension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poor wages, low sense of social identity, individual psychology and family, etc; the reasons for the nursing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engage in the elderly care include their emotions towards the elderly, their senses of responsibility and value toward the elderly care profession, the promising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he ease of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etc. Theref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hospitals offering internship should strengthen gerontological nursing education; Social media should enhance the positive broadcast the elderly and gerontological care work;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the relevant policy support and increase capital spending.

Key words nursing students; elderly care; employment intention;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老人专业护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失能老人;护理困境;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020-02

一、研究背景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六十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13.26%,人口老龄化浪潮中最汹涌的洪峰是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的迅速增长,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在近年内呈现剧增态势,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 4000万, 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口将超过1200万。 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靠独生子女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越来越难。

当前,社区、养老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政府构成了完全失能老年人家庭以外的责任主体,但从失能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来看,他们从家庭以外能够获得的支持是非常有限的。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社区养老事业蓬勃发展,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尤其在失能老人护理问题方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为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改善失能老人生活现状,寻求长期性、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建立健全城市社区长期护理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二、城市失能老人护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社区资源利用度不高

首先,我国还未出台专门的法律来保障失能老人的合法权益,这就是得失能老人护理体系的建设缺乏制度框架。其次,由于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缺乏政策支持和政府的监督,使得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和管理缺乏具有活力的运作机制,社区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社区内的非营利组织难以培养、力量薄弱。

(二)养老护理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和社会支持不足

2012年末,养老服务机构4.2万个,床位381万张。共有社区服务中心1.6万个,社区服务站7.2万个。相对1.94亿的老年人口及超过3000多万的失能与半失能老人来讲,现有的养老护理资源缺乏;城市中很多公办养老机构对老人入住不以失能作为限制条件,养老资源分配不合理;由于政府对养老机构尤其是民办养老机构的资金支持不足,致使其收费比较高,大部分失能老人由于经济能力不济无法进入养老机构。由于社会关注度不高,相关的非营利组织或志愿者组织难以给予足够的社会关怀和支持。

(三)养老机构养老护理服务项目少、水平低

传统的居家服务体系很难满足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市场上的家政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性且费用较高;家庭不具备完善的护理设施和护理条件,机构养老也同样达不到要求。虽然大多民办养老机构愿意收养失能老年人,但是由于民办养老机构普遍投资回收周期长,在享受政策待遇方面水平较低,经营环境较差,而且由于护理人员素质低,服务质量也不高,使得民办养老机构大都只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项目,缺乏精神慰藉和专业的医疗康复。另外,护理行业中缺少统一、科学的分级护理服务规范、评价标准,对各级别护理的细则服务要求缺乏明确详细的规定,使得各个养老机构的分级护理内涵、收费标准不同,造成一种混乱状态。

(四)护理队伍数量不足,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全国至少需要养老护理人员1000万人,但从业人员仅有22万,数量明显严重短缺。当下养老院里的护工多为50岁以上的农村和失业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护理培训,95%的护理人员没有取得国家养老护理人员资格证书,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社会地位低、工资少等原因使得护理人员具有临时性和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即使具备本科学历的专业人才也不愿意从事此项工作,进而导致社区养老服务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都难以提高。

三、解决城市失能老人护理困境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以老年长期照护体系为核心的社会政策制度和法律体系

要发展失能老人社会化照护服务体系必须立法,建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法律保障、明确老人出现伤害的责任主体。完善以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为中心的养老保障制度,还需加大对失能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福利制度等制度的支持力度;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赡养制度,利用社区资源对其家属进行护理培训,对有条件的老人进行居家护理;建立统一的失能老人照护机构运营评估机制,使照护机构的运营补贴和运营状况挂钩。真正建立保障失能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政策法规政策体系。

(二)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照顾好“失能老人”的晚年生活,是政府扶持弱者的执政责任。加大对失能老人的养老投入,可以通过由政府加大社区养老护理体系建设投资,规划和建设一批以收养失能老人为主的社区老年护理机构,用政策扶持的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向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设施建设倾斜,以补助奖励的手段鼓励现有养老机构接纳失能老人。其次,对特殊困难家庭中的失能老人,政府应给予一定补贴,承担部分长期照料服务费用,从制度上解决失能老人的家庭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制定老年疾病与长期护理的界定标准与支付方式,通过对老年护理需要进行评估分级,实行不同等级的支付和补贴额度,设立相应的支付项目、支付比例,重点解决生活自理困难的医疗护理问题。

(三)建立健全失能老人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

应积极借鉴美、日等国先进经验,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失能老年人的独立于医疗保险体系以外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结合我国国情,先从商业保险起步,待成熟后再逐步向社会保险转型,使成为社会保险涵盖的一个重要强制性的险种。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就是借助社区医保这个平台,坚持“医养结合”的管理模式,依托老年护理机构这个载体,将失能、半失能等需长期护理的参保老年人医疗护理费,纳入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使失能老人得到专业化、规范化的长期照料服务,从而全面保障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减轻老年人经济负担和家庭负担。

(四)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大力发展多元化的社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实现资源统筹,建立完整的社区失能老人照护体系成为构建失能老人社会安全网的必要环节。但目前的社区养老还不健全,一般只为老人提供一般性娱乐休闲和简单的身体检查,而针对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缺失。因此,应该拓宽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加大对社区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社区医疗机构,并争取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80岁以上和失能老人配备家庭医生。进行社区居民护理培训,动员社区成员,实现社区成员互助。

(五)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养老机构护理水平

我国急需建立一套护理人员培训体系,完善护理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开设专业护理课程,多渠道培养多层次多等级的护理专业人员。建立长期护理准入制度,从事长期护理的人员必须获得国家认可的护理资格证书并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才能上岗。还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爱心教育,使护理人员不仅在生活上更专业的照顾老人,还从精神上、心理上关心老人。养老机构在失能老人的护理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养老护理机构要明确分级护理的级别与服务标准,针对不同等级的护理确定相应收费标准;健全机构的护理服务项目和护理设施,使失能老人可以得到真正的护理和逐渐实现康复。

(六)加大民间团体组织的社会参度、提高社会参与意识

老人专业护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失能老人;照护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077 ― 02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失能老人群体特别是完全失能老年群体,他们的日常活动、康复护理、医疗保健以及精神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长期以来,我国失能老人的照护一直以家庭子女照护为主,但随着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进入老年期,家庭将很难承担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巨大压力。家庭的照护功能空前弱化,而社区和机构照护的功能又相对缺失,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一、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现状

1. 以孝为基础的家庭照护占主导。中国老人“养老防老”的观念至今仍存,子女照顾年迈、患病的父母已经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传承。按照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子女始终是老年人失去劳动能力后生活的依靠。因而,作为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在目前的情况下,子女供养式的家庭照护依旧是老人长期照护的主要资源。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共居式养老,即父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子女履行赡养和照料年迈父母的责任。

2.社区照护不断完善。民政部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的主要发展目标。在这两年内,我国大力发展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各地都陆续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如在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除了向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等日常服务外,还对行动不便或者具有特殊需求的失能老人提供上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等等。

3.机构照护进一步发展。近几十年来,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加速了中国长期照护中机构照护的发展。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机构中,失能老年人占全国收养老年人比例大幅提高。各类型养老机构中,城市公办养老机构逐步配备了医疗室、康复室,理疗室。当前我国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二、失能老人现有照护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但近几年来,老龄人口急剧增长,失能老人照料问题已经十分严峻,而现行老年人照料体资源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已经面临极大的挑战。

1.家庭难以承载失能老人重负。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部分组成,对失能老人来说,家庭在老人的长期照护中一直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给失能老人提供日常照护,经济支持和精神慰藉等。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结构与功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中独生子女家庭也越来越多,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子女们一方面要面对现实生活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一旦老人失去自理能力,会对子女造成严重困扰。“4.2.1”结构家庭的日益增多,家庭照料失能老年人的功能已经弱化到微乎其微。另外,许多家庭支持失能老年人的经济基础薄弱,长期照护会以极快的速度消耗掉整个家庭的财力资源,甚至会导致家庭经济危机。农村人口家庭收入水平较低,承载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料的能力十分脆弱。

2.社会照护发展缓慢。由于传统的家庭照护功能弱化,失能老人不得不寻求家庭以外的社会照护。然而,当前我国针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福利资源相对短缺,社会照护发展缓慢。

(1)接收失能老人的养老机构数量少。我国大部分地区养老机构聘用护理员的费用很高,而聘用护理失能老人护理员的费用更高。这样,养老机构一方面为照顾失能老人要承担较大的安全责任,另一方面由于护理失能老人需要聘用更加专业的人员,薪金较高,挤压了养老机构利润空间。因此近半数的养老机构表示只接受自理老人,不收住失能老人。大多数民办的养老机构对老人入住不以失能作为限制条件;另外,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机构价格昂贵,让人望而却步;能付得起的养老院往往照护质量堪忧,尤其是对失能老人这样一个需要专业性照护的群体;而享有政府补贴、硬件条件良好,价格较为适中的公办养老院则是数量有限,一床难求。从总体上看,当前齐齐哈尔市的养老机构总量不足,床位紧缺,服务相对落后,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当前老年人口,尤其是最需要获得照护的失能人口增长的需要。

(2)社区照顾资源不足。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仅仅只提供基础的家政服务,还没有建立起医疗保健、精神慰藉、餐饮供应、便民事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等功能完善的失能老人服务平台。另外,社区照护的人力资源相对欠缺,为失能老人提供照顾服务的人员大多是一些退休或者下岗人员,虽然部分社区有培训的助老员,但是专业水平依然不够。

(3)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举步维艰。我国的第三部门发展起步晚,政策和制度不健全,总体上发展滞后,同时,社会组织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支持。总的来说,社会组织资金缺乏,能力有限,政府当前的支持力度较小,参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护理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失能老人身体的特殊性,既需要生活护理又需要心理护理及医疗护理。目前,绝大多数护理人员年龄在45―55岁左右,没有专业护理知识的农村妇女或下岗失业人员占了绝大多数。一些比较专业的卫校毕业生认为照顾失能老人的工作脏、累,并且收入低,不愿从事该项工作,导致专业护理人员缺乏;另外,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由于工作繁重、收入较少、社会认同感低等原因,导致护理人员流动性大,降低了失能老人护理的专业水平。

三、关于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建议

1.强化政府扶持政策。养老服务业是一个涉及政府各部门、家庭、社区、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的系统服务产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与其他部分紧密相连的,老人照护服务机构的发展离不开其他环节的协助和支持。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做好职能定位,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为照护机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外面环境。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以满足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保证服务上的连续性。机构照护模式并不孤立于家庭、社区照护模式和医院等医疗机构、非正式组织等照护服务的提供主体。现有的缺少养护和医护功能的养老机构可以加强与医疗机构和专门照护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或者接受社会上专业志愿者队伍、社会组织对养老机构内医疗护理设施的捐赠,和护理技能指导。逐步形成失能老人从家庭、社区、机构照护再到医院连贯的照护服务体系,保证长期照护服务的连贯性。

2.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在失能老人的养老领域内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的原因在于:首先,社会组织具有其特定的优势,其规模相对较小,在服务提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迅速做出调整,满足失能老人群体不同的需要。其次,失能老人养老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发展需要社会组织的参与。当前我国失能老人的数量在不断增长,其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样化,单靠政府和家庭的力量己经难以满足,社会组织是社会需求多元化的必然结果。再次,很多社会组织开始向专业化阶段迈进。中国的失能老人照护模式一直是以政府保障和家庭照护为主,社会组织在养老领域的并不够深入,但是近几年随着政府对社会工作的重视,社会组织开始走向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实现养老照护服务的道路。专业化的趋势使得社会组织更为重视失能老人的需求,更为关注他们的内心,也能为其提供更为有效地服务。因此,政府应将社会组织作为实施失能老人养老照护的一个重要载体,把“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政策落实下来,最大力度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机构,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等实施养老服务,使我国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机构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3.加强长期照护人员队伍的培训和培养。护理人员是长期照护发展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除了提高社会上对长期护理人员的工作的认识,提高适当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声望和工资待遇外,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关键工作就是加强对护理人员队伍的培训和培养。

要加强对有志从事护理这一职业人员的分等级培训。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中进行宣传,鼓励这部分人参与到老年服务行业中来,开展分等级的护理技能培训并进行理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发放相应的职业等级资格证书。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以防虐待老人事件的发生。加强对高水平专业护理人才的培养,鼓励志愿者队伍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中来。由于失能老人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和需求的高水平,即使是低层次的照护服务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因而有必要对参与养老服务的志愿者进行培训。

总之,要有效解决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服务需求难以满足的问题,就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照护服务体系和相关保障制度。必须大力发展居家、社区照护,充分发挥机构照护的必要支撑作用,同时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构建起政府、家庭、社区、机构、市场、社会团体等多元化的照护服务体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护模式。

〔参 考 文 献〕

〔1〕丁怡.失能老人照顾责任公共化与长期照顾制度的建立〔J〕.统计与决策,2012.

〔2〕何琼,江智霞,董红琴,钱永琴.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现状和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

〔3〕唐咏.去碎片化:中国老年长期照护政策的整体化路径〔D〕.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老人专业护理范文第9篇

筛选整理出广西重阳老年公寓80%以上老人及其家属对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在思想道德、业务操行、专业技能、社会文化等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并得出结论。

1对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现入住老人:476人,老人与固定职工比2.66,执业护士66人,护工30人。调查显示:老人及家属要求护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占96%;“对老人还要有持久的爱心”占99%;“对老人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占90%;“对老人要细心,事无巨细,都要做到无微不至”占90%;“万一受了委屈要有忍耐之心,不要和老人、家属发生正面冲突”占87%;“能融洽的和周围同事相处,和老人相处,和家属相处”占86%;“待老人热心,工作积极”占88%;“能如实地向家属反映老人的情况”占82%;“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而不能有所偏见,有所歧视”占92%等。

2对业务操行素质的要求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现行一整套完整、详细的老年护理工作流程,老年生活护理、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制度。老人入院首先按健康状况评分,确定护理级别,分别入住于颐养园、启智园、宁养园、康复区,各区房间1~4人/间,10%为单人间。各区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健康需求制定了相应护理规范。调查显示:老人及家属要求护理人员“遵守老年护理工作流程”占92%;“不可带着情绪工作,任何事都要按章办事”占90%;“注重和家属沟通的程序”占90%;“老人的日常个人起居、清洁卫生、饮食、洗洁、大小便处理甚至到一块尿布,一根约束带的使用,老年护理人员必须遵守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操作规范”占91%;“护理人员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护理工作,白天晚上一个样,有家属无家属在一个样”占93%等。

3对专业技能素质的要求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房间所有老人都患有1种以上疾病,平均每人患有2.21种疾病,居前六位的病种构成比分别是高血压病50.9%、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95.3%是后者)37.1%、老年痴呆症28.4%、冠心病17.0%、糖尿病16.6%、骨折11.4%〔5〕。调查显示:老人及家属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基础护理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的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占89%;“护理知识面广,具有广泛的保健知识”占85%;“熟练掌握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知识及操作”占93%;“根据不同的老人,制定不同的疾病护理方案”占92%;“手勤、脚勤,勤奋地开展专业老年护理工作,勤于用脑,勤于用心”占90%等。

4对沟通交流能力的要求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在住老人平均77.4岁,超过100岁老人有6位,老年人易出现无价值感和孤独寂寞感,留恋过去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年轻时引以为豪的事,并且,自尊心较强,渴望受重视被尊重。调查显示:老人及家属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根据老人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占94%;“能在老年护理工作中巧妙、细致、灵活地应用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技能”占88%;“与老人交流时保持环境安静,语速放慢,逐字说清”占92%;“护理人员随身携带卡片,以图画文字等形式与老人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占90%;“和家属交流要善于理解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占92%;“能耐心倾听老人诉说心中的苦闷”占88%;“懂得通过肢体抚摸及眼神等多种方式交流”占83%;“懂得护理老人要察言观色”占91%等。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入住时间超过5年的老人达到23%,在长期的护理过程中与护理人员形成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

5对社会文化素质的要求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的老人大多健康状况不佳,入住老年公寓是为了调理身体,公寓提供仔细全面的健康指导是极其重要的。调查显示:老人及家属要求“知识面广,具有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占91%;“对老人能做全面细致的保健宣教”占92%;“利用宣传栏宣传老年人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的保健知识”占92%;“帮助老人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占91%;“定期举办老年性疾病的专题讲座”占94%等。

本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养老机构对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基本要求如下:

1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

正确认识老年护理工作的意义,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应当看得起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树立职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老年护理工作中要具备爱心、细心、耐心、热心、诚心。对老人还要有持久的爱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用孝敬父母的心态去照料老人,对老人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只要把一些好的习惯变成一种自然,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对老人要细心,事无巨细,都要做到无微不至。对老人要有耐心,有些老人思维不好,或性情古怪,万一受了委屈要有忍耐之心,不要和老人、家属发生正面冲突。只有老年护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才能让老人安心,家属放心。

2注重程序意识,按章办事

老年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要注重工作程序,护理的岗位是在老人身边,老人的生活护理,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必须遵守老年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流程,在工作中懂得如何去做,如何规范化去做,实事求是、不折不扣地完成,白天晚上一个样,有家属无家属在一个样。甚至,要注意个人事情处理程序,对某些事情有些看法是正常的,有些思想情绪也是正常的,但是绝不可带着情绪工作,任何事都要按章办事。还要注重和家属沟通的程序,把握好度,处理好关系。只有程序化护理,规范化服务。才能提高老年护理的服务质量,打造养老机构的品牌,吸引更多的老人入住,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3广泛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知识

目前我国护理院都是收高龄、多病、自理能力有缺陷的老人,专业护理老人是养老不可缺少的模式之一,因此不仅要求护理人员知识面广,掌握多个科室的护理常规及要点,而且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作铺垫。这样才能满足老年护理工作需求。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每一个人,都要明确身为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思想,不断学习、积累,练就过硬的技能。

4较强的心理护理能力

老年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要培养好的心理品质,通过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老年人的感受和认知,改变老年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老年护理员还需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护理老年人心理的技能。学会言语性沟通和非言语性沟通,要采取有效的沟通方法,面对不同的老人,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包括询问式交谈、理解式交谈、鼓励式交谈、批评式交谈、问谈法等。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对生活失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患者应予以局部轻度按摩法等,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从而达到心理满足。采用劝导、启发、理解、同情、支持、提供保证和消除顾虑的方法帮助重病缠身的老人,帮助他们认识疾病,改善心情,增强信心,促进老人身心健康。

5能全面细致广泛进行保健宣教

老人专业护理范文第10篇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出院后的护理现状,并进行相应的观察、护理,促使我们老年病人出院后的护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集相关老年病人出院后护理资料。结果: 老年病人出院后护理不满意。结论: 建议家庭、社会改变目前状况。

【关键词】老年病人; 出院后; 长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40-01

1 老年病人的概况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得到了提高,人均寿命显著延长。现今我国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必然增多,老年病人住院也逐渐增多,老年病人出院后的护理,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出院后的护理,必须要了解老年病人各方面的情况和相应的护理知识,不仅要帮助老年病人身体健康,更要帮助老年病人的心理健康。

2 老年病人出院后的护理现状

2.1 家庭

2.1.1 年龄: 老年病人的年龄以71―80岁为例,老年病人子女的年龄以41―60岁为例。子女状况有①子女的孩子上高中或上大学,孩子升学的压力、孩子上学的经济压力、孩子的就业压力、孩子的购房压力;②子女自己工作压力,如电脑操作方面;③子女下岗,子女本身经济状况差;④子女退休,子女自身收入较低;⑤子女健康,女性处于更年期,本身需要调理,有的子女本身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⑥自己的子女在外地工作,特别是子女忙,子女有了小孩,对下照顾子女的小孩,对上照顾生病后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对单位,有的退休了还要忙于单位的事。

2.1.2 住院:老年病人住院次数以4次为例,一次住院费以5000―20000元为例,4次住院费为20000―80000元,报销比例以百分之三十为例,报销费用6000―24000元,自付费用14000―56000元,很多老人无法承担这个数字。

由于住院费用高,老年病人不能长期住院治疗;由于医院的资源有限,床位紧张,同时老人住院后24小时需要家人陪伴,老人住院需要家人送饭,一位老人住院,需要多位家人才能完成陪伴、送饭、交费等工作。故老人病情稳定后,将老人接回家治疗、护理。

2.1.3 费用:老年病人出院后如果生活不能自理,保姆费每月800―1000元,药品费每月200―1000元,老人生活费每月400―500元,保姆生活费每月400―500元,老人每月开支费用数为1800―3000元。老人的收入:有工作单位的每月2000―3000元,没有工作单位每月1000元,以上可以看出,部分老人不够开支。

2.1.4 数量:家庭老人数不等,有1―4位老人。如果4位老人生活都不能自理,对于家庭将是沉重的负担。

2.1.5 居住:卧室以3间,老人和子女同住为例。子女的孩子未成年或成年后没有住房。卧室分配:老人住一间、子女住一间,子女的孩子住一家,保姆只能住客厅或老人房间加床或老人和保姆同住一张床,给老人、子女、保姆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2.1.6 专业:保姆多数来自农村,懂得老年病人的护理知识少,子女对于老年病人的治疗、护理绝大多数非专业。

2.1.7 陪伴:老人居住地以县城为例,有的县城全是楼房,绝大多数没有电梯,老人如果行动不便,无法上下楼,老人只能成天在家,陪伴老人的只有家人、保姆、电视或只有家人、电视或只有家人。

2.1.8 地区:老人的子女以1―4个为例,1―2个子女在本地居住,1―2个子女在外地居住。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后,绝大多数老人不愿离开现居住地到外地子女处居住。老人的护理全落在本地子女身上,时间长了以后,老人的子女之间难免不产生分歧。

2.1.9 朋友:老人的朋友来家看望老人,多带来礼品,增加老人朋友的开支。老人收礼后,想办法回送朋友礼品,增加老人开支。老人的朋友年龄多数在71―80岁。上下楼,多数行动不太方便,故老人的朋友不能经常来看望老人。

2.1.10 病种:老年病,病种多,有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妇科或男科疾病,同时还有视力、听力、认知方面疾病。一位老人可同时有多个疾病存在,子女及保姆难以应对。

2.1.11 卫生:老年病人如生活不能自理,个人卫生,老人无法自行完成。洗头、洗澡、换衣服需要帮助。对于不能下床的老年病人,需要2人才能帮助老人完成洗头、洗澡、换衣服。由于老年病人洗头、洗澡、换衣服难度大,夏天老年病人不能保证每天洗澡,只能将洗澡改成每天床上擦澡,梳头、剪指甲均需要帮助才能完成。

2.1.12 进食:老年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后,进食、饮水、服药均需要帮助才能完成。

2.1.13 营养:营养来源于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为人体组织修复和维持生理功能提供必需的营养和热能。营养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老年病人的康复。不同的病情,对营养的质和量的需求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患病情况,功能逐渐下降,消化功能也不例外,它们对食物的消化、营养的吸收功能减弱,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相对减少,所以老年病人的营养,必须根据老年病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给以合理的饮食护理,家庭为了满足老人的营养,均单独为老人准备一份食品。

2.1.14 康复治疗:老年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以后,家人和保姆忙于老人的生活照顾,没有精力和能力来为老人进行理疗、按摩等康复治疗。

2.1.15 心理:老年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后,日常生活均由家人及保姆帮助完成,老人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如老人生病以前,冬天每4天洗头,每2天洗澡,换内外衣服。老人生病后生活不能自理,难以像以前,有的老人适应不了这一变化。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以后,担心拖累了子女,合理的需求,也被老人拒绝,如饮水,老人本应每次饮水100ml,可是老人怕解便,少饮水或不饮水,时间长了,对身体不利。不能上下楼,长期陪伴老人的只有家人及保姆,给老人带来的心理问题,如焦虑不安、孤独寂寞、悲观消极、拒绝治疗。

2.1.16 指导:老人在家生活、治疗、护理,全由家人及保姆进行,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质量得不到保障,亲人及保姆由于不是专业医护人员,老人发生了异常情况不能及时观察到,得不到及时处理和治疗,使得老人的病情加重或增加新的病种。

2.1.17 质量:老人生病时间长,护理质量得不到保障。

2.2 老年公寓

2.2.1 费用:生活不能自理,每月费用1500―1800元。有的还需要医疗费用每月200―1000元。共计1700―2800元。

2.2.2 居住:城市周边老年公寓,多为楼房,无电梯,老人行动不便,只能在公寓内有限空间活动。

2.2.3 质量:老年公寓质量相对优于家庭。

2.2.4 问题:老人公寓缺少专业医护人员指导,缺少经费。

3 老年病人出院后的护理建议

老年基金。政府牵头,通过银行,个人定期存入专用帐户,本人到达法定年龄,每月领取老年基金。对于社会,今天的老年基金,用于今天的老年事业,明天的老年基金,用于明天的老年事业,即A用B的老年基金,B用C的老年基金。这样就能保障今天老年事业经费,立即改善老人护理质量。

专业医护人员,不定期到老年公寓指导或工作,医护人员的劳动,记入老年基金。

其他人员,不定期到老年公寓工作,其他人员的劳动,记入老年基金。

以上三种方式,保证老年事业的经费,保证老人护理质量,保证人人有老年基金。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文言教学范文 下一篇:重点中学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