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作用

时间:2022-04-13 02:08:36

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作用

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属于工作标准,是在国家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农业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农业行业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它是农业行业从业人员从事农业职业活动,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农业劳动者从业资格和能力以及确立劳动力价值、价格或其人力资本价值存量的重要尺度。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对农业行业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做出的明确规定。

依据农业行业国家职业,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促进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推行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按照农业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培训教材、鉴定题库“一条龙”的工作原则,我国已经形成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技术支持体系。农业职业技能标准既是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础,也是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依据。它对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的依据和背景

1.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的法律依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要把人才培养和合理使用结合起来”,“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的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规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农业法》第七章第五十五条规定:“国家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统一规定,开展农业行业的职业分类、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农业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法律条款确定了国家推行农业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制定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

2.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的背景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围绕创新能力建设,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研究制定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标准。”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再次提出要“健全科学的职业分类体系,建立各类人才能力素质标准”。随着我国人事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评价必须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建立科学、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技能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主体明确、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而农业职业技能标准正是评价农业技能人才水平的标准,也是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没有国家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就无法编制相应的培训教材,从而无法实施教学培训及其鉴定工作,那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以及贯彻“三大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就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农业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现状

1999年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后,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大典》的要求精神,农业部从2000年到2010年底,组织专家已经完成并颁布了7批76项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其中国家职业技能标准56项,农业行业职业标准20项。牛肉分级员、水产养殖质量管理员、微水电利用工、宠物医师、水产品质量检验员、农业技术指导员、小风电利用工、肥料配方师、农作物种子加工员等9项职业,属于1999年职业分类大典颁布后新增的职业,这些职业都是紧紧围绕农业部当前的重点工作,并且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另外还提出了8项新职业申请建议并已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农业职业技能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目前已经颁布实施的这些农业职业技能标准涉及种植业、畜牧饲料、兽医、兽药、农机、农垦、渔业、农村能源、乡镇企业等多个行业和领域。这些农业职业技能标准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这些职业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做出明确的规定。各农业职业技能标准的编制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体例规范,内容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原则。同时,根据农业科技发展进步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培训、鉴定和就业的实际需要。

三、农业职业技能标准的作用

国家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标准体系,属于法规性标准,是农业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鉴定的基本依据。它为各级农业技能鉴定机构及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等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加快农业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的联系,促进劳动者就业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农业职业技能标准促进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农业行业的有序实施

农业职业技能标准为劳动者就业提供了一个客观、规范、统一的从业依据和资格要求,是编写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发鉴定试题库的依据和基础,为农业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条件,没有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无法落实实施。正是有了完善的农业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和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全社会对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逐年增加。截止2010年年底,农业行业取得不同等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已经达277.7万人次。

2.农业职业技能标准促进了农业产业标准化建设

农业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带动和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大大改善了农民的技术结构,有利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在种养业方面的收入。甘肃省农业厅依据农业技术指导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联合甘肃农业大学在玉门市啤酒花生产基地建立啤酒花骨干师资及乡镇干部培训基地,并制定“啤酒花种植实用人才技能鉴定地方标准”,使基地具备了人才培养鉴定评价的功能;依据农艺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在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生产基地与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所联合建立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培训基地,并制定了“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实用人才技能鉴定地方标准”。他们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生产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大规模人才培训,广泛普及了种植新技术,大力推广了新品种,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其中玉门市啤酒花生产基地啤酒花亩均产量从2009年的1.2吨增加到2010年的1.5吨,亩均效益从2009年的4200元提高至2010年的6000元,全市农民年人均从啤酒花产业实现纯收入从2009年的1400元增加到2010年的2300元,啤酒花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从23%提高至34%。

3.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加快了农业高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

农业职业技能标准是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基础工作,按照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设置和组织命题都要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是推动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为广大职工搭建了一个展示技能、发挥才智的舞台,为人才的成长铺就了一条“星光大道”。近年来,农业行业开展了橡胶割胶工、农机修理工、沼气生产工、动物疫病防治员等职业的全国技能大赛,涌现了全国劳模、2010年全国技术能手刘金凤(2008年全国割胶技术状元),2010年全国技术能手李雄伟(2010年全国割胶技术状元)等一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从而加快了农业技能人才成长速度,促进了农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4.农业职业技能标准提高了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职业技能标准是开展农业职业培训的重要依据,农业职业培训的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的开发都是依据农业职业技能标准规定编制的,并据此指导培训,通过培训,使劳动者掌握标准中某一等级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据对商洛市持证人员跟踪调查,其配种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配种员平均一次输精受胎率由过去的74%提高到81%。北京市为杜绝焚烧玉米秸秆,实现循环、绿色的玉米机械化生产,按照“一机配备两人”的规定,对近年来购买玉米收获机的农民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玉米机收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从2009年的玉米机收只占到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到2010年玉米机收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机械收获率达到了57%,其中单机单季作业面积平均在700亩左右,单机最高达到2700亩。

5.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引领农业职业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

农业职业技能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促进了农业职业院校教学的改革。各类农业职业院校结合学校的特点、培养目标,将农业职业技能标准的内容融入教学计划中,对毕业生实行“双证制”、对教师实行“双师制”,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技术过硬的实用型人才,使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大大提高。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在总结职业技能鉴定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研讨职业技能鉴定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实施了职业技能鉴定“证据包”制,即将农业职业技能标准的考核内容逐项分解到学生相应的实践教学中,学习完一门实践技术课后,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绩点。学生取得一项职业资格鉴定的所有绩点后,参加综合测试,成绩合格后,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构建了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立交桥”。

6.农业职业技能标准提高了企业服务水平

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依据农机修理工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于2010年8月与久保田农机公司联合举办首期农机修理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该公司及其店的41名三包服务人员报名参加了培训。通过6天的集中培训,强化了三包人员对农机修理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农机修理基础理论以及发动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基本结构、故障诊断与排除、维护保养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学习结束后进行了考试考核, 有2人达到技师、14人达到高级工技能水平。提高了久保田店三包服务人员操作技能水平,发展壮大了三包服务人员队伍,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店三包服务能力,提升了企业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作者单位: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上一篇:昆曲经典的当代意义 下一篇:爱让我们快乐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