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体育教育

时间:2022-08-29 03:45:23

浅谈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2

摘 要 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内涵进行界定,通过分析体育对特殊学生群体身心健康的重要促进作用,结合目前我国高校特殊学生体育教育的现状,为高校进行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特殊学生群体 体育教育 建议

一、前言

特殊学生群体是指身体有残疾和疾病的大学生群体,它包括肢体残疾的学生和一些有先天发育畸形、慢性、永久性疾病的体弱学生,如:患有心脏病、肝病、肾病、哮喘等等。他们都因身体结构或功能不同程度地丧失而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社会活动能力,无法参加正常的体育课教学,对体育运动存在着身体练习障碍。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家对大学生入学体格健康检查标准的修订,提出依法保障残疾考生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入学的身体条件要求进一步放宽,特殊大学生群体在高校招生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对其进行体育教育正成为高校体育部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因此,特殊体育教育问题就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一大难题,也成为体育界研究的焦点问题。

二、体育活动对特殊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体育活动能促进其身体健康,恢复和补偿其相应的功能缺陷

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肌肉的力量,身体平衡性、协调性,调节肌肉紧张度,改善人体的身体形态和功能,使其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有效校正生理缺陷。由于特殊学生会因病症的不同而有肌肉麻痹、萎缩、体质软弱等生理现象,这就必须通过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和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才能使其改善或弥补某些生理上的缺陷,增加体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且要对他们听觉、触觉和残存的感觉进行有计划的训练,以通过体育教学和训练恢复和补偿其相应的功能缺陷,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对特殊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一方面要能够增强他们的体质, 保护其现有的功能,另一方面,要能够发展其机体潜在的功能,改善其身体功能, 增进健康,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使其尽量缩小与一般健康人之间的差距。

(二)体育活动能完善其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特殊学生的不良心理健康状况与一般大学生相比更为严重,其中自卑心理又是表现比较突出的一种现象。与一般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心理上承受的压力较大,以致对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体育活动具有刺激性、娱乐性、竞争性等特点,参与体育活动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比赛或训练之中。体育活动不仅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更增强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承受挫折的容忍力,冷静、理性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敢于竞争、勇于拼搏、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使其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获得了成就感,树立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抑郁的消除,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

(三)体育活动能够扩大社会交际范围,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特殊学生由于自身生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惧怕参加集体活动,自我封闭意识很强。很多教育学家认为,体育活动对学生社交能力的发展能提供很多的机会。体育活动,尤其是球类等游戏活动和其他组队的竞赛,需要在人与人的密切接触和交流中进行的,需要大家的协助、团结、竞争和合作来完成,因此体育活动能扩大社会交际范围,促进人际交往的关系,培养社交能力。参与体育运动,能够满足特殊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他们学会自强、自立,展现自我、超越自我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目前高校特殊学生群体体育教育的现状

(一)由于体育学科在高校本身就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加之学校特殊学生的人数较少,所以对于特殊学生群体的体育教育一直处于长期被忽视的状态,虽有相关政策的保障,但缺乏监督执行的机制,高校体育课的项目设置没有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基本情况,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体育项目太少。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也没有考虑到特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状态,依然采用和普通学生一起合班上课的形式,场地器材没有考虑到特殊学生的身体特点进行设置、制定,亦不能满足特殊学生的上课需要。因此,绝大多数特殊学生选择随堂见习,课外体育活动也基本不参加。

(二)由于特殊学生群体大都已接近成年,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身体缺陷对生活造成的困难,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忧虑和恐惧,挫折失望经常威胁他们的安全和自信,他们大都比较敏感、自卑、缺乏安全感,害怕别人用异样的目光看待自己,对于体育活动,他们更是畏缩不前,害怕因为运动造成新的伤害,害怕因为自身的缺陷完不成动作引起同学的嘲笑和教师的轻视,怯懦地希望把自己封闭起来,关在小天地里与世隔绝,因此,体育课免修成了他们常用的选择。

四、对高校特殊学生群体体育教育的建议

(一)校园规划和体育设施建设要满足特殊学生的需要

虽然在校的特殊学生群体人数不多,但是他们享有平等的体育受教育权,学校应加大人文关怀的实施力度,继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在校园规划和建设时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计划建设无障碍通道,要保证特殊学生的基本体育设施配置,保证高等体育教育的资源配置公平,增加体育设施场地的投资建设力度,购进适合特殊学生锻炼的体育器材,为特殊学生很好的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物质基础。

(二)改革体育教学理念,制定适合特殊学生的教学内容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制定、项目设置做到理念创新,改革和改造现有的体育运动项目,并结合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创造出适合特殊学生上课和课外锻炼的运动项目。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并注意增加选修教材,增加康复锻炼的知识、方法、运动处方原理、运动生理效果、运动健身效益等教学内容。在全国各个高校推广特殊学生体育课分班教学模式,从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出发,因人而宜,区别对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

上一篇:药酒文化源远流长 下一篇: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途径以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