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特殊群体,增强教育活力

时间:2022-09-26 01:30:47

关注特殊群体,增强教育活力

摘要: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所处的环境与其他地方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在学习习惯、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特殊群体长期承受着各种各样的无形压力,久而久之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冲击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教师,要引导、教育这部分学生。

关键词:特殊群体城郊结合部现状分析对策

我校生源来源较杂,除一部分是本地人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口。他们大多因为父母来镇打工,租住或居住在此。生活环境不稳定,往往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周围甚至还有一些加工作坊。噪音、拥挤、人杂、污染……没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而城郊结合部的本地人在家庭教育上也存在一些误区,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这些现状,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如何努力引导、教育这些学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现状分析

1、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有很大欠缺

这几年,随着镇江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城郊结合部的本地人靠出租房屋、拆迁或卖菜也能获得可观的收入。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及时享受,加上城郊文化建设的速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健康的文化娱乐设施很少,家长们闲暇时间沉湎于打麻将、打扑克、上网打游戏等。甚至有家长将麻将室开在了自家客厅,家里整天吵吵闹闹,乌烟瘴气,小孩没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

经济条件决定生活环境,这些学生没有选择生活环境的能力。他们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平时很少读书看报,思维能力有限,教育水平有限,根本谈不上抽出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他们很少给孩子检查作业、买辅导书籍和课外书籍。不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家庭教育观念有失偏颇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渐渐富裕,城郊结合部的本地人渐渐从土地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家庭教育的最起码的方法,于是就出现了以下几种误区:

(1)误区一:只重视学习成绩。许多家长认为读大学是唯一出路,要考上大学就必须好好读书,而且只要求子女把所谓的“主科”学好。只要孩子读书,其他一概不用管。考试成绩好了就采用物质奖励,考试成绩差了就非打即骂,甚至棍棒相加,很少能坐下来和孩子耐心地分析原因,给孩子鼓劲,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2)误区二:认为教育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有家长振振有辞:“小孩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和老师接触时间最长,老师就是管学生学习、教育的。要不然要老师干什么?”我们学校的老师为了让家长在节假日能督促小孩认真作业,相互沟通学生的情况,要求家长每天检查小孩的作业,并且在家校联系本上签名。但有的家长却只是嘴上问问,就在联系本上签名,个别家长从来不问,更谈不上检查了。

(3)误区三:认为“树大自然直”。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但更多的则是因为觉得像自己这样的一代人从小也没受到多少教育,现在不也过得蛮不错。聪明的上了大学,能干的做了大生意,像自己这样一般的不也不愁吃,不愁穿?父母们哪里会想到今天自己会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自己的父母也没怎么管教自己,要成才自成才。有些家长刚想教育,但家中的祖辈们舍不得,一句“你小时候不也这样,我们打你骂你了吗?”来阻止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以儿女为例,让孙辈“自然发展”,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树大自然直”。这其实也是一种放纵型的教育方式。

3、心理状况不容乐观

专家说: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象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心理问题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难以估量。城郊结合部的这些学生有的也很重视学习,对学校、对学习充满了希望,但由于学生间差异较大,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生活体验上存在差别,特别是他们特殊的生存和学习环境以及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往往使他们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也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长此以往,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甚至有的变得自暴自弃,不愿意与更多的人交流,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这些学生知识和能力,还要用我们的爱设法去引导他们,使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鼓起勇气,充满信心。我觉得社会、家庭和学校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二、采取对策

1、社会应采取的对策----组织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教育孩子是全社会共同的事,社区学院、成人教育部、妇联等都可组织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有关部门还可制定相关的法规,如各年龄阶段的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必须接受有关的家教知识,必要时还可通过考试形式检查。正像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说的那样,做家长也需要“执照”,不能再无证经营了。我想,家长懂得一些家教知识,相对来说,总会减少或避免错误的教育方法。毕竟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为了孩子,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响应者,这样,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也将为期不远。

2、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1)调整心态,以平常心教育孩子。其实,家长的文化程度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最重要的是家长的心态。这从很多农村出来的人才身上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他们的父母文化程度并不高,不少甚至是文盲,但他们以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为首要任务,并不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大学,干出一番事业,这些孩子却具备了较健全的心理素质,为一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说,家长文化程度高的孩子不尽如人意的也不在少数。

(2)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子女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它包括父母间的互相关系、爱护,互相尊重支持,共同关心子女的成长;父母对子女既不溺爱放任,也不粗暴专横,而应在思想上和生活上予以关怀、爱护、鼓励、诱导;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为子女健康成长提供必须的物质生活条件,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注重子女的心理健康,并根据子女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

(3)对子女的要求合理、统一。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家长的要求要合理,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切不可成人化。如果要求是合理的,就必须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对孩子的要求还应做到统一,它包括长辈们之间的要求要一致,所提要求在先后上要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影响教育效果。

(4)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和尊重孩子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家长可以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把握他们思想活动的脉络,从中洞悉其内心世界,了解孩子在性格、气质、志趣、爱好等方面的心理活动。只有对孩子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理解他们提出的种种要求。家长还要尊重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发展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如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放手让他们承担责任等。

3、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1)鼓励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勇敢面对现实。我们可以经常用一些名人逆境成长的故事激励他们,让他们了解古往今来很多成就大事的人都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教育这些孩子向这些名人学习,从这些名人身上得到向上的精神动力。还可以通过身边的战胜挫折的人的事例进行耐挫力的教育,鼓励他们正确看待挫折,让挫折成为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2)多重视、多关爱,细微处显真情。对这些学生的教育要重视其行为的规范性,当然也要尊重他们的感情,要学会宽容,宽容他们的缺点和过失,用真心感化他们。教师要有意识的多与他们接触,主动询问他们的学习等情况,发掘他们的价值,让他们感到老师可信、可亲、可爱。让他们感到被重视,从而激发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和激情。我们平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讲究教育艺术。

(3)恰当、有效地评价,提高学习兴趣。新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间平等、互助、合作、交流。由于城郊结合部的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在其他同学面前他们会感到难为情,不好意思,从而产生自我保护,避免犯错的抑制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以鼓励为主,通过鼓励来促进他们积极参与,抑制或消除不良行为,来达到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其健康发展的目的。

(4)提倡上门家访,更好地“对症下药”。近年来,随着电话、手机、网络的普及,上门家访逐渐被最方便的形式取代了,一些地方传统的家访被一种“群聊式”的新式家访形式所取代。学校与家长联系的渠道越来越多,打电话、发短信等形式看似节省了时间,却少了沟通,少了情感交流,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特别是对于城郊结合部的学生,上门家访才能了解学生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环境,才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育。

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多关注这些城郊结合部的学生,让每一位孩子都充满自信,让每一个家庭都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生活、学习,健康地发展,让他们都能成为未来社会的优秀人才。让每一个充满鲜活独特个性的生命都绽放生命的光彩。我们的教育将会注入新的活力。

上一篇:师德——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修养 下一篇:谈谈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