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在教育阶段的基础性作用

时间:2022-04-10 02:57:11

探究小学语文在教育阶段的基础性作用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是学生们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而语文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学习其他知识的一种媒介手段,因此学生们在小学期间掌握好语文知识对于未来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以小学语文在教育阶段的基础性作用为切入点,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对问题的解决作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育阶段 基础性作用 学习兴趣

1.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及重要影响

小学教育是教育阶段的初始阶段,主要是对于学生们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的培养,在这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将会对学生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语文是学生们最先开始接受的语文知识教育,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们更扎实的掌握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以及相应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对自己的母语具备更明确的认知。而且借助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对于学生们其他科目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于学生们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来说,就应该从小学做起,深化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2.目前我国在小学语文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2.1过多的注重英语的教学,忽视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尽管我国的教育事业近年来已得到极大地提高和进步,但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首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通行语言英语越来越得到大多数人的追捧和学习;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将其送进各种外语补习班,这不仅加重了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过分的注重外语的学习很可能导致对自己母语的忽视。这种情况在教育的体现上尤为明显,许多学校和教师都认为语文就是对自己母语的学习不需占用过多的时间,而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种应该注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造成了小学语文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局面。

2.2没有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做到有机的结合

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上来看也存在相应的缺陷。语文是阅读、写作以及诵读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学习,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两部分;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主要是针对于应试教育的,因此学校在教学规划以及教学内容的制定上通常都主要是以提高学生们的成绩为目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教育不合理的现象。其中,语文教学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阅读教学和写作应用的严重分离,这对于学生们语文知识的培养具有很大阻碍作用。由于小学语文的相关题型划分明确,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所分离,对于学生们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特别是对于即将升入初级中学的学生们来说,不具备相应综合能力,将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遇到许多困难。

2.3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教育的结果忽视了实际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只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取得的成果,而并未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更多的关注。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过程不重视,甚至在没有进行相应学习的情况下提交学习中取得的成果。这严重违背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不仅对于学习语文毫无益处,甚至会起着诸多的反面作用。教师只有更加重视语文学习的过程才能给学生们争取的价值导向,使学生了解到重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中的成果更应该是语文学习过程的这种方法。

3.如何更好地发挥小学语文在教育阶段中的基础性作用

3.1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们语文学习方法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语文在教育阶段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从多方面共同入手。首先,在小学的教学规划中一定要给予小学语文以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将小学语文的教育作为教学内容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3.2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做到有机的结合

其次,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手段中,也一定要加以改善和补充;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们认真的学习阅读知识及技巧,并在阅读学习之后通过自身的领悟来对文章进行相应的扩充和改写。学生们在阅读期间一定要认真揣摩作者的意图及想要表达的想法,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的添加写作方面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们在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时,写作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使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也学习到相应的写作技巧。

3.3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真实能力的提高

在某种意义下,语文学习的过程甚至远比学习所得到的结果重要。因为有时小学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培养学生们的一种学习方法,教会学生们如何进行学习,因此只有充分的掌握了语文学习的这种方法,学生才会知道应该如何学习,进而找到学习的结果。因此,相关的领导以及部门一定要严格要求教师重视对小学语文学习过程的监督以及管理。切实落实好小学语文的相关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们真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结束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省市在高考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北京等地已决定大幅的提升了语文的分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语文的重视和肯定。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一定要为学生们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充分发挥出小学语文教育在教育阶段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仁孝.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3

[2] 刘甫田、徐景熙.[M]文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上一篇: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浅论在音乐鉴赏课程中融入古诗词元素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