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技巧小展示

时间:2022-10-07 07:18:24

小学美术教学技巧小展示

摘 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教育是这些“可爱花朵们”健康、茁壮成长的营养剂和规划书。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触各类教学的处级阶段,他们开始系统的学习数学、语文等课程,这些课程增强了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和完善,美术课的开设则是陶冶了孩子们的内在气质和个人涵养,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本文对现在的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和建议,希望有助于相关人士的交流,从而使得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程 教学改革 学生主体 建议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浪潮不断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美术课程的改革和完善,但是仍然在一些教学过程遇到了瓶颈和难题,怎样才能让小学美术教学在当今的教学改革中取得质的飞跃,令人深思。《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是如何实施课程改革的呢?

一、更新观念,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师生间民主、平等的交往

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将素质教育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首要问题。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教育的执行者、落实者。美术教师在美术课程改革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应认真阅读《美术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找出重点和难点,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也就是说教师本身必须更新自我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这是课程改革的前提。教师主动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间的差异、尊重每一个求知的心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平等、民主的交往中展示自我,提高自己的能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能表现自己所思、所想、所闻、所见的机会。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平等交往,师生间要实现零距离。“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一切”。素质教育要求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适应未来人才需要的教学模式,即“问题―――发现”式教学。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起指导作用,以学生的独立研究为基础方法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求新求异,强调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和解读问题的学习。教师还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让学生在探究、在活动、在学习、在合作、在有正确目标的积极参与中学习,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二、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其个性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从弘扬人的作用,唤起人的主体意识的角度来谈论的,这是时代的精神。弘扬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主要是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变为主动的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我们必须要改变教师包打天下的观点,教师的作用不是把学生当做大小不同的器皿,向学生灌输知识,应把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教师的责任中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九年义务教育,是指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所以新的教育观要否定和批判“应试教育”,选拔教育,英才教育。学校美育与美术课,不是单独的传授专业技术的课,必须在设定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时,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也就包含了因材施教,两者是辩证的;没有因材施教,就做不到面向全体。我们过去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是并不十分理想。关键在哪?主要是没有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学生看成是主体,给学生发展个性的空间和时间。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就要善于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

三、体现选择工具材料的“随意性”

认真研究《美术课程标准》,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制定每节课学生所需准备的工具范围,此范围是有延伸性的,并不是限制在特定类别上,而是在课前,培养学生看书,做提前预备的良好习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准备所需的工具材料。但学生的思维是需要教师不断启发而拓展开来的,所以我会适当提示还可准备哪些材料,由此学生的选择范围无疑会扩大。这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漂亮的花边》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工具材料,形式方法可多样性,果然课堂气氛浓厚,学生们热情高涨,能从“要学习”转变为“想学习”,满足了各种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愿望。真实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可以搬到课堂上来,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也大有帮助的。由于让学生们自己选择喜爱的工具、材料来表现作品,充分发挥各种工具材料的特点,学生们大胆设计、制作完成的美术作品很富有创造性,这也使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到,自己不仅可以在临摹中体会美,还能在表现自我、表现生活、表现自然中去感受美。

四、情境交融,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美术

情境的创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着本堂课的成功与否。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美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例如在上《鲜花送老师》一课时,利用教材的趣味性,设计让学生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在《孔雀翩翩》教学中,请学生观看了有关孔雀的外形、外貌,不同姿态等,学生被荧屏上美丽的孔雀把深深吸引,这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教育学生保护大自然,进而撞击学生纯洁的心灵,激起创作激情。

美术课程改革要充分体现“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这一原则,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张扬个性、主动学习。

上一篇:审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反思 下一篇:浅谈中职学校中数学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