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导学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06 04:38:34

探究导学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推广过程中结合新型教学理念所诞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高中地理为例具体探究导学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导学式;教学探究;素质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未来建设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各行各业人才的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各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上日程。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最终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登上历史舞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新型教学理念逐渐融入各阶段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诞生出探究式教学、分层次教学、学导式教学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而本文中,我将主要针对导学式教学在日常教学应用进行探究,并详细阐述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导学式教学模式的一些看法和应用建议。

地理是高中课程设置中的一部分,虽然高中地理作为副科在教学时间和教学精力的分配上和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有所差异,但不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教学难度却不相上下。因为从客观意义上讲,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高中地理教材所包含的知识不仅系统性强,而且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较为广泛的能力。因此实际教学研究表明地理是很大一批高中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敢于创新,在素质教育新型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探索,最终确定最为合适的知识传输模式,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导学式教学就是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能够契合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课前自学

从初中阶段开始学生每学期涉及的科目逐渐增多,并且每天的学习内容繁重,因此为了提高课堂知识传输效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已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课前预习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只有习惯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预习效果,就必须要有科学的预习方法,而导学式教学模式就是需要教师从课前预习就开始给予学生正确的预习方向和重点的引导

首先,教师在导学案制定之前要对于所要输出的内容进行精细化的分析和合理的安排。教材内容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未来高考过程中所涉及的中心内容,但教材的制定者不是学生,而是有着几十年教学经验的专家,所以教材内容是建立在普通高中生的平均学习能力之上,根据国家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制定的,知识难度递进的顺序并不一定符合所有班级学生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在导学案制定过程中有针对性、有侧重点,进而保证学生达到最好的预习效果。

其次,教师在导学案制定过程中要做到知识展开的循序渐进,重点难点内容的标示明确,一方面导学案制作的目的虽然是为了导入新的知识,但古语有云“温故而知新”,地理也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科目,所以教师在导学案设计最开始就要做好上节课内容的衔接工作,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实现新知识的自然过渡。另一方面,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表明重难点所在,虽然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导学案中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罗列,可以给学生一个预习的引线,从而引导学生合理分配预习时间和精力。

二、精讲互动

知识传输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而在导学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收集学生上节课知识学习反馈,更可以在指导学生在高效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导学案中的随堂练习部分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新知识。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导学案进行教学重难点的界定。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已经将导学案中所列出的上节课知识的复习题目解答完毕,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将导学案进行暂时的收集,通过批阅可以分析出学生上节课知识掌握效率,从而根据地理知识系统性强的特点对学生当堂课学习重难点进行预判,并与备课过程中所设置的重难点进行整合,适当进行教学侧重点的微调。

其次,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导学案中所列出的内容进行知识的传输和当堂检测。一方面,导学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向标,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凭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导学案中设置的重难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层层递进,并实现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尤其是针对导学案中的例题,由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已经浏览过,所以课堂互动中师生的配合度也就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教师还可通过导学案中的当堂练习题目来针对学生当堂知识吸收率进行检测,并且找出学生听课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在余下的课堂时间内进行进一步的精讲巩固,或作为布置课下作业的依据。

三、课下拓展

对于高中阶段来说,有限的课堂时间一般只能满足学生新知识初步掌握的需求,而对于地理这门课程来说不仅包含技巧性解题知识,还包含大量记忆性内容,这就需要学生高效的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巩固和记忆,导学案也是指导学生进行课下巩固的最好依据。

首先,预习、课堂练习等环节的成果都在导学案上有直观的体现,在课下巩固过程中学生可以明确自己当天地理知识的掌握效果,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导学案分析出学生当天知识学习的弱点、难点所在。这样不论是教师布置课下作业,还是学生自主复习都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避免了课下时间的浪费,提高了知识学习效率。

其次,导学式教学模式和启发式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针对课下拓展方面,导学式教学还要充分发挥知识启发和延伸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利用导学案结合下节课的知识内容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导学生在课下巩固过程中主动进行思考,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本节课知识内容和下节课知识内容的无缝对接,形成环环相扣的教学状况,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问题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考广度和角度,从而在今后的地理学习,尤其是客观性、问题解决型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大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总之,不论是导学式教学模式还是其他分层次教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归根结底都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所服务,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我们最根本的任务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班级教学现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探索出最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上一篇:关于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教育的探索 下一篇:简析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