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起始信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4-06 10:35:34

高职学生起始信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该文针对高职新生入校时的起始信息能力水平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信息能力,旨在推进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建设。

关键词:起始信息能力;信息素养;高职学生

中图法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5-10124-03

Survey and Analysis of Student's Initial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Vocational College

TIAN Feng-qiu, ZHOU De-fu, WU Cai-yan, ZHANG Liang, DING Yi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Suzhou 21510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depth investig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d student's initial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vocational college. And on that basis on discuss how to train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to promot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Key words: information start-up capacity; information literacy; vocational students

信息素养教育是关系到大学生如何立足信息化社会的一个基本点,大力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方面,在作为职业性教育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说,了解学生的起始信息能力以系统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是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的关键,更是高职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前提。

1 起始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获取、处理、交流、应用、创造信息的知识与技能。信息能力教育是要培养和训练人们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在大量无序的信息中辨别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根据所掌握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检索工具,迅速有效地获取、利用信息,并创造出新信息的能力。

在本研究中,将起始信息能力界定为:学生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信息能力基础,叫学生的起始信息能力。起始信息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水平,学习者的起始信息能力的差异决定了所采取的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的不同。因此,对学习者的起始信息能力进行研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概述

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访谈等,网络调查与现场调研相结合,从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表达信息的能力、发挥信息的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对调查问卷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问卷回收后使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响应变量分析等。

3 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92份,回收87份,有效率94%。

调查对象为我校08级两个新生班级的全体学生。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

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到:被调查对象中来自农村的比例非常大,占总体的81%,此外,来自市(县)的新生比例为4.8%,来自乡镇的新生比例为14.3%。从表可以看出,只有近11%的被调查对象有个人电脑,而近89%的被调查对象没有个人电脑。

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3.1 信息接触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50%的学生每周的上网时间在2-8个小时,另有33.3%的学生每周上网的时间不足2个小时,说明学生入学前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较少。

关于上网的主要目的的调查结果如表3,表3中,Percent为反应百分比,Percent of Cases为人次百分比,近43%的学生表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看电影,多于39%的学生表示上网是为了打游戏,此外另有多于14%的学生表示上网主要用于聊天,而只有不到3%的学生表示上网是为了查资料,使用软件学习的学生人数比例不到2%。从此项调查可以得出,学生上网的动机多种多样,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学生人数比例非常小。

3.2 计算机基本能力

表4 对计算机安装操作系统及各种应用软件的熟练程度

从此项调查可以看到,近85%的学生表示为计算机安装操作系统及各种应用软件很不熟练或完全不熟练,而只有近15%的学生认为较熟练,没有一个被测表示非常熟练。

从表5中可以看到,只有1.2%的学生具备非常熟练的计算机维护能力,近45.2%的学生对计算机的维护很不熟练,而46.5%的学生表示对计算机的维护完全不熟练。

以是两项调查表明,学生在刚刚走入大学时计算机基本能力很薄弱,急需加强。

3.3 信息获取能力

关于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熟练程度的调查结果如表6,9%的学生表示可以非常熟练地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近49%的学生表示较熟练,约32%的学生表示很不熟练,另有近10%的学生表示非常不熟练。此项调查表明,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资料搜索能力。

表7 利用IE下载资料的熟练程度

从表7中可以看出:近54%的学生表示利用IE下载资料完全不熟练或很不熟练,近36%的学生表示较熟练,而只有近12%的学生表示可以非常熟练地利用IE从网上下载资料。

从图1中可以看出,约28%的学生表示在网上经常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约58%的学生表示偶尔能找到,另有近14%的学生表示从来不能在多上找到需要的东西。此项调查表明,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符合正态分布,大部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较弱。

3.4 信息分析能力

一项关于“对所获信息类型的掌握程度”的调查显示,高达44%的学生表示不能确定所获信息的类型,约23%的学生表示完全不能确定所获信息的类型,另有约23%的学生表示能确定。此项调查说明学生对信息类型的掌握程度较差。

另一项关于“当使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片和音像时,能够确定其类型和范围吗?”的结果如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约46%的学生表示不一定,约24%的学生表示不同意,另有约18%的学生表示完全不同意,说明近88%的学生不能或完全不能确定文字、图片和音像等的类型和范围。

3.5 信息处理和利用能力

一项关于“使用各种工具软件对各种信息(图片、文字、音像等)进行处理的熟练程度”的调查(如表8)表明,近55%的学生表示很不熟练,近36%的学生表示非常不熟练,约8%的学生表示较熟练,只有约1%的学生表示非常熟练。

一个相关调查如表9,从其中可以看出,约55%学生表示不能很熟练地利用文字软件、图像软件、电子表格等处理下载的网络资料,近37%的学生表示非常不熟练,另有约8%的学生表示较熟练,然而没有学生表示非常熟练。

此项调查说明学生在刚刚入学时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能力较差。

3.6 信息传递能力

一项关于“在网上和传递信息的熟练程度”的调查结果如图3,从中可以看出,约41%的学生表示非常不熟练,近37%的学生表示很不熟练,另有约21%的学生表示较熟练,而只有约1%的学生表示非常熟练。

另一项关于“通过电EMAIL、公告板BBS,实时聊天等信息技术工具与同学、老师、专家和其他人进行讨论、学习的熟练程度”的调查(如图4)显示,约43%的学生表示非常不熟练,约39%的学生表示很不熟练,约16%的学生表示较熟练,而只有2%的学生表示能熟练地使用EMAIL、BBS、QQ等信息技术工具与同学、老师、专家和其他人进行讨论、学习。

此项调查说明,高职学生的信息传递能力整体上较差,有待加强。

从上面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刚刚入学时的起始信息能力情况如下:

1) 接触信息技术较少,学习动机不高

从调查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在入学前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较少,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且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学习动机不高,主要用于聊天或打游戏等非学习活动。

2) 计算机基本能力薄弱,信息获取能力参差

根据调查,高职学生在刚入学时,计算机的基本维护和操作知识掌握较差,信息获取能力参差不齐,整体较差。

3) 信息传递能力较强,信息处理能力不足

信息处理能力是信息能力的重要方面,高职学生在刚入学时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传递能力,但信息处理能力相对不足, 急待加强。

4 思考与建议

依据高职学生的起始信息能力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1) 三维立体式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三维立体式策略,即从时间、广度、深度三个维度去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从时间上讲,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或完成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加强的。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其整个学习期间,而非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进行系统规划,每一时期实施不同的培养策略,以使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水平由低到高得到系统、全面的提高。

从广度上讲,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绝不应仅局限于计算机学科,而应融于多学科中。计算机学科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而非唯一方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方式是在每个学科中都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渗透,通过这种无意识培养来提高学习者的无意识学习,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

从深度上讲,可以把信息素养的培养分成不同的程度,如初级信息素养培养、中级信息素养培养和高级信息素养培养。每一个深度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由浅入深的相互关联的,后一程度信息素养的培养以前一程度已获得的信息素养水平为前提或基础,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 培养目标的层次化,阶段化

依据三维立体策略,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就应该呈现层次化、阶段化。层次化也即培养目标的程度化,随着学习的深入,培养目标应该呈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层次;阶段化即信息素养培养实施时间不同,要表现出阶段化。不同的阶段,培养目标也应有所不同。

3) 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为前提和先导

教师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者,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故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应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为基础和先导。只有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保证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绝不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专门任务,而是各门课所有教师的任务,非计算机教师对学生进行无意识信息素养培养,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4) 以信息技术课为基础,以其它课为带动

信息技术课(或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干课程,但并不是唯一也不应该是唯一的课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反映在每门课程中。以信息技术课为基础,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最基本的方式。以其它课为带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补充方式,绝不应该忽略。

参考文献:

[1] 江玲,李宗颖.四川、重庆地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调查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6):77-80.

[2] 詹青龙,祝智庭.美国威斯康星州《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6(1):85-89.

[3] 邹薇.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J].情报探索,2008(7):12-14.

[4] 薛苏琴,傅钢善,马骐.陕西模式三项目学校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信息技术素养的调研[J].中国电化教育,2007(4):49-52.

上一篇:基于CAN总线的EPB控制器的设计 下一篇:基于Web的教学互动辅助平台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