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项目实训中的教学改革尝试

时间:2022-04-06 10:29:37

影视项目实训中的教学改革尝试

摘 要:随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 实践教育在其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训课程如何开设如何有效进行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对于影视类专业而言,实训课程是开展实践教学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影视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中,通过改进实训课程教学方式、与企业项目对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程实训;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109-2

1 目前国内影视项目实训状态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影视短片创作课程,学生通过创作短片,锻炼了专业技能,培养了相互间的合作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而且优秀的拍摄作品还能够拓展校园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在展示学生和学校方面都能够成为非常正面的例子。目前各个高校在影视类专业学生的最后学年,都会安排有影视项目的实训,针对之前的理论课程学习,让学生上手实际操作,积累拍摄经验。

其中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拍摄校园类作品,其中学校风采展示或是学生本身的故事是拍摄的主要选题。但是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客观上拍摄的简单化,模式化。不利于学生学到真正的技术和拍摄经验。以后走出学校,在社会中面临严格的拍摄要求,完全不同的拍摄环境,复杂的拍摄现场时很容易跟不上工作进度。这除了工作经验的因素之外,还因为学生不具备真正扎实的影视拍摄,编剧,导演,剪辑等基础。在学校的学习中,学生更多的是在老师的要求和指导下进行拍摄,自主性不足,而且自己直面的拍摄问题被老师指挥和统筹掩盖了,所以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而且学生作品中的简单要求也在客观上降低了对影片的要求,导致了学生作品更多的时候只是用来“交作业”而不是包含艺术创作心态的影片拍摄。

其中老师也面临着如何教导学生的难题。在学生拍摄作品时如何帮助学生创作,而不是自己大包大揽的布置任务,使学生作品缺少学生的原创意味,而且减少了学生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2 实训的主要目的

项目实训主要是希望通过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为以后走出社会打下基础。所以在影视类项目的实训中,学生要自己主动自觉的来设计自己的拍摄主题,拍摄计划,拍摄过程中的各种调度,这些的理论基础在此之前的课程中都已经有过教学。而学生能不能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是这一实训能够直观展示的。因此通过实训可以更加直观的找到学生的各种学习上的不足,并帮助改进。

在项目实训过程中,学生从影片的剧本阶段就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创作,如何确定剧本,具体的故事核心,希望达到的拍摄效果,前期准备,拍摄会遇到的问题预估,在有难度的地方准备备用方案,选择拍摄地点,协调各个方面的时间和配合。在拍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况和不可预估的困难,在面临这些问题时是不是能很快想出解决方案或者协调好各种关系。拍摄完成之后的后期制作需要对镜头的取舍,对剧情的把握,搭配的音乐,配音。这些都需要通知实训来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各种能力。而学生间的分工合作也成为其日后工作的参考,这也是一种责任心和劳动义务的培养。

3 目前的主要问题

各个高校开设的影视类专业,每年拍摄的毕业设计作品数量是十分可观的,而且随着学生们课余拍摄和自主创作,影视作品数量呈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作品质量却并没有很大的提升。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选题范围狭窄

学生拍摄的短片主要会以展示身边的人和事为主,表现对学习生活中面临问题的反思,很多会涉及青春情感问题,而且一些作品中或多或少的涉及到消极的题材,比如学习过程中迟到,逃课,打架等等负面生活状态的展示,显示了创作者价值观的一种歪曲。而面对社会现实问题的作品很少,而且大部分浅尝辄止,缺乏更高的创作视野,人文关怀和创作目的不明确,容易在小环境,小情绪中打转,没有生活质感。

这是因为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相对简单,而学生能利用的资源较为有限,在拍摄作品时通常会考虑到便于拍摄的各种环境,其中以校园最为熟悉。而剧本则是因为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本身就比较简单,学业问题,成绩问题,青春期情感问题等等就是学生能够面临的最容易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所以在拍摄影视作品时难免直接套用了这些作为影视作品来看非常小格局的题材和剧本。而且也受到本身的眼界限制,在作品深度上也没有做到好好挖掘,只是浮光掠影的讲了一个十分粗糙的故事。

3.2 影视制作技术生疏

学生创作从摄像到后期编剧制作都比较粗糙,缺乏镜头的稳定性,环境转换的准确性,剪辑的连贯性,叙事的流畅度,画面和构图的突出点。缺少对于蒙太奇镜头的有效使用,镜头语言单一,声音失真,噪音严重,后期配音和画面融合不足,导致声画不同步。

这里部分因素是因为学生能够运用的设备限制,没有很好设备,所以画面粗糙。但是更多的是学生没有一个好的拍摄计划和制作水平。镜头很多时候是定点拍摄,没有好好运动起来,切换镜头时通常十分突兀,在画面呈现上缺少连贯性。而且画面构图比较单一,人物在场景中的移动缺少捕捉的动感,十分的平板,而且画面重点不明确。而后期剪辑也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很好的调试,导致了剧情不连贯,缺少画面说服力,在很多时候没有好好的做好画面调色,音话同步等等基础的工作。对话和音乐调整也经常会出现突兀。

3.3 缺少播放平台

学生作品大部分只在学校内的毕业作品展示中播放,面向观众也是学生居多。这些学生作品本身质量偏低,在学校这种较为宽松的环境中也许还不是很明显。而且横向对比的都是各个学生作品,很难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不足和差距。部分学生会选择将作品上传到互联网上,但是在互联网上,优秀的拍摄作品很容易被互联网上本身就有的很多讯息抢去风头,因为学生作品再优秀也没办法和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相比。而且单独个人的作品和几个团队的作品很难形成一个良性的观看体验。所以作品的传播依旧不够,没有形成真正有效的社会影响和价值实现,也很难突出学生作品的不易。

3.4 缺乏作品评价机制

学校或者社会关注的是作品的汇集和展示,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引导,在作品评价和反馈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因为学校方面做出评价的通常是教学老师,而面对自己教导的学生,因为清楚其能力,在评价过程中难免会考虑到他们的制作过程难易度,本身的能力范围等等。而学生之间合作创作很容易因为主张不同产生矛盾,影响到拍摄进度和质量,而拍摄过程中,剧情逻辑混乱,人物情节经不起推敲。这些表像化的问题更多的还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造成的。

4 实训教学改革的尝试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以下的改革方案。

4.1 项目方面

选题方面,由学校出面,企业合作,按照商业模式和要求来进行创作。其中题材要求以展示产品为主,剧情设计需要抓人眼球,而且因为企业的社会形象问题,会更喜欢正面题材和能够在生活中融入自己的产品需求,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学生们的创作思路必须放开,而且评选方式商业化也更能让学生提早接触到社会上对于影视类专业的要求。

4.2 技术方面

制作技术方面,尝试与电影厂合作,学生实习直接参与到影视制作中,直观的感受影视类的最近技术,拍摄手法,现场调度,时间安排,剧情展示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也能很好感受到真正的工作氛围,不沉溺于学校的温室。

4.3 成品展示方面

联系各种平台网站,将学生作品做一个集合,单独成区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并且对优秀作品提出奖励机制,让学生更有创作的动力和奋斗心。

4.4 教师能力培养

老师不再是布置任务的人,而且合理的参与到学生的创作中来,补足学生的不足之处,导演、编剧、演员、后期学生缺少或者不足的地方,老师来帮助完成,这对老师的能力要求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不再作为学生作品的评价者,而是参与者。而评价则交给了企业和播放平台双重评价。

上一篇:社交网络时代下的市场营销模式 下一篇:从中西礼貌用语的不同管窥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