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消费的微观特征变化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06 04:43:26

农村居民消费的微观特征变化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扩大内需成为拉动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一项重要宏观调控政策,农村市场以其巨大增长潜力更是备受关注。启动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消费、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变得愈加重要和紧迫。本文在进行专题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分析。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农村消费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9-0064-03

一、晋中市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现状

2009年,晋中市农民人均现金支出4726.15元,较上年增加329.57元,同比增长7.50%。对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调查显示,2009年类消费支出呈现“五升三降”的格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交通和通讯支出、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支出五项指标呈增长态势,食品、衣着和其他商品及服务三项指标为下降趋势。在农民消费支出中,家庭设备用品支出151.70元。同比增长8.23%。其中,通过家电下乡工程的推进,农民兴起“家电热”,人均机电设备消费支出40.04元,同比增长15.92%。

具体来看,农民消费呈现以下特点:

(一)恩格尔系数下降

2009年,农民人均食品消费同比增长3.3%,增幅比上年减少7.1个百分点。农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明显下降,恩格尔系数为39.2%,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去年由于食品价格在低位运行,加之上年基数较高,因此多项指标增幅都比上年下降。从食品消费情况看,粮食、蔬菜等植物性食物消费量有所减少,肉禽及其制品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增加。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消费观念也发生转变,在外饮食增多。农村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达到462元。增长12.2%。

(二)衣着支出增加较多

2009年,全市农民衣着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全年购买服装支出人均305元,增长11.0%。与此同时,农民用于购买首饰、化妆品和美容美发等方面的支出也在增长。其中,人均购买首饰支出增长32.6%:化妆品支出增长18.3%:美容美发支出增长25.5%。

(三)居住更加宽敞,环境更加舒适

2009年末,全市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5-2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2平方米,增长2.7%,其中砖瓦平房面积13.9平方米,减少0.1平方米,下降0.5%;楼房面积31.0平方米,增加1,1平方米,增长3.7%。在新建(购)的住房面积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占85%,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可见,全市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也在提高。农民住房卫生设备、炊事使用的主要能源、饮用水来源和住宅外道路状况等也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四)教育投入增多,文娱更趋多样

2009年,全市农民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一是农民自身教育培训的投入增加,学文化、学技术意识增强,全年成人培训费人均23,8元,增加6.8元,增长39.8%:二是随着收入连续较快增长,农民娱乐消费观念逐步改变,娱乐方式更趋多样,用于旅游休闲等方面的文娱服务支出大幅增长,人均117元,增长78.0%。

(五)耐用消费品普及,需求层次提升

彩电、手机与家庭电话在全市农村基本已普及,2009年,每百户拥有的彩电和手机分别达到135台、140部,家庭电话也接近于户均一部,但家用电脑的普及率还不高。虽然近年来全市农户家用电脑拥有量以每年20%以上的幅度增长,但2009年末每百户拥有量仍只有8.2台。2009年末每百户农户汽车(生活用)拥有量为2.3辆,增幅达38.6%。

二、目前农村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低,直接制约了农民消费水平提高

收入水平是影响或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2000-年2009年,晋中农民收入增长了5.8倍,年均增长13.0%;生活消费支出增长了4.9倍,年均增长12.4%,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幅比纯收入低0.6个百分点,总体消费水平仍然较低。2009年,晋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93.83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26.15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但即便如此,农民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仍不及城镇居民的1/2,农民每人每天的生活消费支出不足一美元,由于收入水平有限,农民提高生活消费水平的能力和行为受到了限制。从消费倾向看,2000年-2009年,晋中农民平均生活消费倾向为0.662,即生活消费支出平均占到纯收入的66.2%。从不同时期消费的收入弹性变化可以看出,收入增加时农民的生活消费有很大的增加。由此可以看出,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水平的最主要的因素。

(二)农民收入差距拉大,制约了农民整体消费水平提升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在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不同收入群体间的不均衡性日渐明显。2009年,按农户收入由低到高排序后,按人口五等份分组(分别为最低收入组、次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次高收入组、最高收入组,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20%),最低收入组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584.78元。最高收入组的人均纯收入为6708.6元,最高收入组是最低收入组的5.3倍。收入增长的不同带来了消费的明显差异,2009年,最低收入组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317.53元,只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70%,不足最高收入组人均消费水平的一半,最低收入组农民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仍高达52.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2个百分点,比最高收入组高13.1个百分点。不同收入群体间收入差距拉大,影响了农民消费能力的均衡发展。一方面,有消费需求、消费意愿的中低收入群体,没有足够的消费资金;另一方面,有充裕消费资金的高收入群体。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并不十分强烈。这种农村社会财富向高收入群体不断集中的趋势,使得农村消费市场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相对饱和。低收入群体的现期消费需求因低的收入水平而不足。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总水平的增长,

(三)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力度和对农民的政策优惠,农民从中得到了很多实惠,但“三农”发展的机制和政策仍然不能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不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外出务工农民不能享受应有的劳动报酬,应得的工资收入很低而且经常被雇主克扣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农民对收入增长预期缺乏足够的信心,从而使农民在消费时不得不瞻前顾后。

(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制约了农民的即期消费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使农民未来消费支出预期增加。例如:一是农村养老问题,主要是依靠子女供养和自身的积蓄来支付生活消费,社会养老仅限少数五保老人;二是子女上学问题,现阶段农民

承担着沉重的子女教育费用,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家有高中生或大学生的农户,他们的收入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所需,过去供一个孩子从小学上到大学只需几千元,而现在仅一个大学生每年就需要上万元。2009年晋中农民人均纯收入4726.15元,以四口之家计算,一名农村大学生完成学业要花掉全家大约四年的纯收入。教育投资已经成为农户的一项重要支出;三是医疗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农村仍然是一部分农民致贫的主要原因,由于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农民看病支出全靠自己,遇到大病中低收入农户只能举债,医疗费和医药费的攀升也超过了农民实际平均收入的增长幅度,导致了农民消费负担增加,有效消费减少:四是生产投入和住宅问题,农民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经营者。无论是生产投入还是住宅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民自身储蓄解决,这无疑强化了农民的储蓄倾向,减弱了即期消费倾向。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有效增长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突出表现在水、电、路等问题上,据抽样调查,2009年末,晋中农村还有一些行政村没有用上自来水,不利于洗衣机、沐浴热水器等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晋中农村电网改造虽已基本完成,但农村缺电、停电现象仍较普遍,电力供应的不稳定制约了家用电器在农村的普及:村村通。r程实施以来,晋中农村的交通、通讯和电视覆盖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在许多农村有线电视仍覆盖不到,许多地方不仅收看电视的频道数量十分有限,而且收视效果很不理想。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空间的拓展,

三、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提高农民购买力水平

目前,农业收入依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此,应进一步将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经营理念引入农业生产。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要着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抓好质量安全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和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改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改善和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是扩大农村消费的重要条件。为此,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电、路以及通讯设施的投入力度,鼓励农民集资、参股等,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居民将潜在的购买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在农村的投资重点应转向改水、改厕和环境治理,在农村提倡使用清洁能源,鼓励农民美化村庄环境,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与此同时,要进一步疏通流通渠道,扩大农村商业网点,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并在改善农村消费的软环境上,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在农民中树立维权意识,依法严惩制假售假活动,净化农村消费市场。

(三)积极拓宽消费领域,逐步在农村推广消费信贷

应通过各种宣传工具改变农村居民保守的消费观念,使广大农民乐于消费、舍得消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消费理念。要把文化生活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一个新亮点,制定一系列引导、鼓励农民从事教育、文化、卫生保健、旅游、信息、通讯的具体消费政策,促使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继续扩大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的范围和补贴力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以家电、农机、汽车和住房消费品为重点的消费信贷,有效拉动农村的消费需求。

(四)全面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大力提高农民的消费预期

要尽快完善农村礼会保障体系,使农村社会会保障全面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进一步增加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的力度,政府每年新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应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受益对象真正落实到农民身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医疗费报销标准:提高农民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的支出预期,使农民获得最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增强其经济安全感,解除其花钱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农民勇于消费、敢于消费。

(五)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农村中、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大、消费意愿强,消费空间和潜力大。因此,收入分配调节应努力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综合运用税收和转移支付等各种调节手段,不断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努力缩小农民收入差距。使中低收入者充分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

(六)以完善政策为先导,努力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要抓住农民消费进入新一轮加速增长阶段的有利机遇,实行有效的惠农政策措施,取消短缺经济时期形成的一些限制消费的政策措施,创造有效需求,鼓励消费,使农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到一个能够明显影响社会需求的新高度,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上一篇: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探讨 下一篇:少数民族地区“三牧”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