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会展学历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2-04-04 04:07:46

【前言】我国高校会展学历教育的现状与思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目前我国高校会展学历教育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开设会展专业或会展方向的高校,在依托专业方面以工商管理、旅游和艺术设计为多,其中依托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占到一半以上;二是长三角地区会展高等教育领先于全国,上海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会展教育中心,目前已有上海工程技术...

我国高校会展学历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摘 要会展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高校作为会展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肩负着向会展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本文立足于我国高校会展学历教育,探索如何利用高校办学资源优势,培养复合性、实用型商务会展人才。

关键词 高校 会展 学历教育 现状 思考

我国会展业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催生了高校会展教育的蓬勃发展。会展学历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尚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利用高校办学资源优势,培养出符合会展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性、实用型商务会展人才,是高校会展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会展学历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会展学历教育发展迅速。2002年浙江经贸技术学院首次招收会展专业专科生,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开始在工商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下开设会展方向,这是首家设立会展方向的名牌高校。2004年上海师范大学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会展管理系,这是全国首家设立会展管理系的高校。2004年8月,首家以“会展”作为教学内容的学院――厦门国际会展职业学院挂牌成立,学院开设“展览专业”、“会议与节事活动专业”、“展馆经营管理专业”、“会展设计搭建专业”等13个会展相关专业。截至2006年底,全国开设会展专业和会展方向的高校已有66所。

目前我国高校会展学历教育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开设会展专业或会展方向的高校,在依托专业方面以工商管理、旅游和艺术设计为多,其中依托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占到一半以上;二是长三角地区会展高等教育领先于全国,上海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会展教育中心,目前已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外贸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东华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20余所高校创办了会展专业或会展方向,每年招收学生2000人以上;三是开展会展高等教育的主体比较复杂,除公办高校外,民办高校和职业学院办学踊跃,发展迅猛,中外合作办学特征明显;四是在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方面,各高校虽普遍采用“专业课程+会展类课程模块”的做法,但在开设具体的会展专业课时却参差不齐,多则开到15门左右,少则只有2-3门,就学生而言,虽然学的都是会展方向,但实际对会展专业的了解和接触差距很大。

二、我国高校会展学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这两年我国会展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但由于高校会展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教材质量等方面尚存在很多不足,会展人才培养也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高校会展学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会展人才的培养方向定位不明。由于多数高校会展专业脱胎于工商管理或旅游管理专业,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方向缺乏明确定位,一些高校对会展人才的类型和结构缺乏明确认识,只是看到这是一个热门行业,学生就业形势好,就盲目跟进,导致其培养出的会展人才名不符实。

2、师资力量不足,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教师。目前大多数会展专业教师是由管理类或旅游类专业转行而来,他们或对会展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知之甚少,或偏重理论而脱离实践。现有师资基本上没有会展从业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资力量的缺乏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3、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尚未建立。搞好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培养目标、办出特色专业的基础。由于我国会展学科体系尚未形成,导致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模式等仍处在探索中。有的高校会展专业只有2―3门会展学科专项课程,其余皆由其它相关学科课程拼凑而成,专业学科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核心课程不明显。

4、教材建设严重滞后。会展专业建设亟需高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教材。目前我国会展专业教材数量较多而质量不高,大部分教材属于概览型或汇编型,缺乏理论系统性和研究深度。在教材编写者中,写教材的人不干会展,而真正做会展的又不写教材,导致教材理论与实践脱节,对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及学习会展实务帮助甚微。

三、促进高校会展学历教育的几点建议

1、明确会展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首先要解决培养人才的定位问题。高校只有解决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有效地进行学科体系搭建、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设计、师资配置等工作。 囿于学科建设的特征和要求,各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的专业背景优势,结合产业发展,培养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如依托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可定位于会展运营管理的核心人才;依托于旅游专业的,可定位于旅游接待的支持性人才;依托于外语专业的,可定位于高级会展翻译或国际展览;依托于艺术设计的,可定位于展示空间设计的辅人才等。

2、课程体系建设应符合会展人才“面广而专深”的知识结构。会展人才的知识结构应体现“面广而专深”的特点。会展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经济活动,涉及会展项目策划营销、会展现场服务管理、旅行住宿安排、会议展示设计、材料物资运输、场馆建设营运等许多流程和环节,这就要求会展人才首先是“通才”,具有较为宽泛的知识结构,对会展活动涉及的所有业务流程都了解一些。其次,会展活动的专业性又要求会展人才应是具备某一方面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才”。为此,高校会展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也应力求做到“面广而专深”,通过设计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以及会展岗位实践课程群,培养学生既广又深的知识结构。

3、注重学生岗位技能训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会展业是一门“学中干、干中学”的实用性极强的行业,会展实务不是在课堂上讲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高校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走出去,了解会展市场发展趋势,掌握会展项目运作流程,为此应多渠道、多形式拓展会展实践教学环节。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充分挖掘院校资源,建设会展专业仿真实验室,如空间展示设计实验室、模拟旅行社、模拟洽谈室等,使学生在校内模拟会展业务操作;还可通过购买会展企业实务软件如展会项目评估软件、CRM软件等,训练学生会展运营技能。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展览场馆、会展公司共建产学教育基地,将学生输送到会展第一线,直接接触职业岗位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如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会展商务方向)自2005年起与北京北奥会展公司、中展集团北京华港展览有限公司、九华集团等多家会展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已有200余人次的会展专业学生参与了科博会、文博会、国际机床展、亚洲教育论坛、世界照明大会等大型会展项目,产学互动,教学相长,学生动手能力大大提高,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也在向实务性的双师型转变。

探索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式”教育模式。“双证书”模式不仅提高学生的会展实务操作技能,增加其求职、就业的成功率,更为重要的,证书培训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它使教学更加实用有效,高校会展专业应以“双证书”为契机,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4、实施创新型教学模式与手段。首先,教师应摒弃向学生灌输现成概念、原理及结论的“填鸭式”的单向教学模式,而采用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与典型案例分析、仿真式实践教学、企业实训、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创新性工作的态度,实施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双向性、发展性的教学模式。其次,在对学生考核评价标准与方式上,以学生“学习新知识及拓展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低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从传统的以卷面考试为主转变为以实践考核为主,建立一套灵活、实用、多层次、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5、加强情商教育,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优秀的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高智商,更要具备高情商。北京一家调查公司对2000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企业用人时首要考虑的前五项因素依次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学习能力、敬业精神、个人意愿与企业发展相一致、理解以及沟通能力。五项因素中除第一项注重业务能力外,更看中工作态度及情商方面的内容。高校会展人才培养应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应加强对学生的情商教育,包括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服务理念、敏锐的分析能力、大胆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

6、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水平,高校会展专业宜通过培养与引进并重,形成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首先,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培养力度,挖掘现有教师潜力,强化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包括选派教师参加高层次的业务培训或学术会议;选派教师到会展产业或会展教育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实地考察与学习;选派教师到会展一线挂职学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等。其次,跨校聘请优质师资,弥补本校师资力量的不足。再次,聘请会展实务界资深人士为客座教授或讲师,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7、拓宽合作办学的思路与途径。为凸显会展专业开放性、国际化的特征,高校会展专业应加快合作办学步伐,广泛利用校外甚至国外教学资源,走国际化、合作化办学之路。

与国外高校合作,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我国高校可与美国、德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会展产业或会展教育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吸收国外高校成功办学经验,培养适应我国会展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与会展行业协会加强合作。高校会展专业可与当地会展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协会平台交流信息,参与各类会展项目,组织参与相关研讨会或论坛,承接会展科研课题,为学生实践创造条件。

与会展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战略伙伴关系。具体合作方式如:订单式教育,向会展企业定向输送人才;聘请会展企业高管为客座教授,举办讲座,或参与会展专业培养计划制订与学科体系建设;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输送师生到会展一线进行实践;与会展企业联手完成横向课题;为会展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或业务咨询等。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国际商务系

参考文献:

[1]何彪.会展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J].中国会展,2005,2:56-58.

[2]邬适融.我国高校会展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6,5:69-71.

上一篇:教之道 德为先 下一篇:浅谈物业管理中的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