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生方法

时间:2022-04-04 12:53:32

中国传统养生方法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精神养生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法。中医学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能够统帅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并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反之,不良的精神状态,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脏腑功能,使得脏腑的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阻滞,抗病能力下降,正气虚弱,而易于导致各种疾病。

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如性格急躁的A型行为的人群比性格平静的B型人群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高2~3倍,死亡率高7倍;情绪抑郁还能够引起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所以,精神养生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精神养生包括神志养生和情志养生两个方面。

神志养生法

传统医学中所称的“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神志养生法,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少私寡欲

对自己的“私心”和“贪欲”要进行自我克制并清除。

有位作家解释三种痛苦的原因时说:“想得到却得不到――痛苦,经过艰苦的努力得到了,却发现不过如此――痛苦,得到的东西不经意丢掉了,事后才知道原来很重要――痛苦。”只有通过自我克制来控制自己的欲望,清除那些不可能得到满足的“贪欲”,才能减少自己精神压力和痛苦。

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身健康,要学会将私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限制,自我清除。只有私欲少和没有“贪欲”的人才能淡泊名利,处世豁达,性格开朗,这样就会有助于心神的清静内守。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平时恬淡虚无,与世无争,自然会精神内守,阴阳平和,气血旺盛,邪无所容,百病不生。

知足常乐

对自己所处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要有充分的满足感。

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无忧”和“知足”即是自我内心世界的自我体验和感觉,是情感世界自我调节的结果。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应该对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满足感。“知足常乐”就是要使这种满足感通过自我内心世界的调节使之达到最高值。

鱼儿不必羡慕鸟儿能够在空中飞翔,鸟儿也不必羡慕鱼儿能够在水中邀游,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已得到的东西。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是你拥有而别人不可能得到的,而有些东西则是别人拥有而你不可能得到的。如果你总是去想自己拥有而别人无法得到的东西,你就会感到满足,感到快乐,感到幸福,心神自然清静;如果你总是去想别人拥有而你无法得到的东西,你就会感到失望,感到沮丧,感到不幸,心神就会感觉不安。

心胸豁达

性格开朗,心胸坦荡,气量大。

我国对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长寿的主要原因不在物质而在精神。长寿老人能够长寿的原因与其心胸豁达,性格开朗,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精神状态有关。

在处理家庭问题和生活琐事上应该豁达大度,夫妻之间要注重感情,淡化道理,强调优点,忽视缺点,忘记过去,重视现在,在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处理上要“难得糊涂”。对子女要坚持只提供建议和帮助,绝不能包办代替的原则,要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朋友之间要远距离看人,近距离看己,这样才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保证朋友之间的长久友谊。总之,心胸豁达是和睦的家庭气氛和亲密的朋友关系的基石,对人对己都十分有益。

多行善事

多做些助人为乐的好事,从中体验到幸福感和满足感。

所谓多行善事,古人称“积德行善”,现在称“助人为乐”,都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贡献出爱心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善事可大可小,大者可捐献千百万元以救灾或助学,小者可为迷路人指点道路,无论大小爱心是一样的。行善事者从助人行善中体验出自身价值的快乐,会有益于心身健康。

情志养生法

传统医学所称的“情志”,指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方面的反应,中医将其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养生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对外界客观环境或事物情绪反映的自我调节和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要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戒骄戒躁

要注意避免自己的骄傲与急躁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骄傲者常常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好大喜功,做自己力所不能及之事。急躁者常常不顾及客观现实而急于求成,易于草率从事。由于骄躁者的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情况,从而造成内心的痛苦。

善调情绪

要善于化解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情达到最佳水平。

通过ABCDE公式可以说明认知过程对心身健康影响的重要性。公式为:A+B=cDE。A=事件,B=认知方式,C=结论,D=情绪,E=对心身健康的影响。相同的事件,用不同的认知方式去认识就可以推导出不同的结论,而不同的结论则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心身的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例如,一位老太太有二个儿子,大儿子是晒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老太太总是发愁,因为她阴天为大儿子担心,晴天为小儿子担心,所以经常生病。一位心理医生对老太太说:“您真是个有福气的人,晴天您的大儿子赚钱,雨天您的小儿子赚钱,天天有钱赚。”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兴起来,身体也健康了。这个例子说明了ABCDE公式引发的两种不同的结果。

避生三气

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生闲气、怨气和闷气。

首先是免生闲气。何为“闲气”?就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琐事而生气。如平时买东西时遇到缺斤短两的事情,或家庭生活中的小是小非问题都是没有必要生的闲气。

第二是免生怨气,是指不要总对一些人或事进行抱怨或心生怨恨之气。如果一个人总是将自己与在某方面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比较,就难免要产生怨气。

第三是免生闷气,是指如果感到有令自己不高兴的事情要及时说出来,以求得到解决或化解,不要闷在心里生气。

三气之中生闷气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最大,特别是较长时间地生闷气,常会引起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肿瘤。如果一个人平时注意神志和情志的修养,就会心胸豁达,性格开朗,而能避免三气。

精神养生贵在养性

精神养生法就像戒烟一样,是最容易做,又最不容易做到的养生方法。说其最容易做是因为精神养生完全可以由自己主观意识所支配,不需要特别的外助条件;说其最不容易做到是指一个人很难把握自己,并纠正自己固有错误思维方式,更难于排除客观事物对自己主观意识的负性干扰。

古代圣贤常把修身养性作为第一要务,例如,古人称修身养性以静坐为第一,观书为第二,看山水花术为第三,与良朋讲论为第四,教子弟为第五;并认为人生的十大乐事为谈义理字、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奕棋。古人怡养心神的养生之道迄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当然,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工作或学习都是紧张而忙碌的,很难有古人那种闲情逸致去游览名山大川,也很少有那种临渊观鱼,披林听鸟的机会。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精神养生的方法,努力做到闹中取静、忙里偷闲、淡泊名利、摆脱世俗的烦恼,清心寡欲,对健康长寿是十分有利的。

上一篇:尿道下裂,整形手术解决难言之隐 下一篇:古人起居调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