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成本会计高效课堂构建

时间:2022-03-31 10:54:39

高职成本会计高效课堂构建

《成本会计》课程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表格计算,还有一系列复杂的公式要记忆,加之在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时对成本会计考核的内容较少,导致学生学习起来不能端正态度,进一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影响成本会计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

1.教材因素。

当前,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材从形式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理论版的教材,有的高职院校可能还会外加一本配套的习题集方便学生日常的课后训练。另一种就是所谓的学做一体式的教材,即理论与案例都汇总在一本教材当中。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教材,内容框架基本都一致,大部分教材编写的出发点没有注重学生的“学”,更多侧重教师的“教”。从成本会计的概念到成本核算的方法都离不开一系列的表格、公式、数据等,这对于大部分文科出身的同学而言,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上课时学生不愿听,听不懂,最终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2.教法因素。

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成本会计教师仍然习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所谓的学做合一模式也基本上是在教师讲授完一个知识点之后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一道相应的课堂练习题罢了,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到跟高中为了应付高考而学的数学等课程没什么两样,从而更加产生逆反心理,尽管老师在讲台上满怀激情地讲着,但往往学生却不愿听,睡倒一大片,这种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3.教师因素。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当中,不乏有一批教师是单纯的从学校到学校的这种模式。他们从大学毕业后,没有到企业锻炼过,而是直接来到高职院校当了一名会计教师。虽然这批教师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甚至有些教师考取了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中级会计师等,但他们缺乏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经验,这对于担任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任务而言,无疑是一个最大的障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毕业后能在一线直接上岗的会计核算人员,但是授课老师本身读缺乏实战经验,对成本会计的实训教学环节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了。

二、成本会计高效课堂的构建

1.根据会计工作过程,编写校本教材。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一线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学生毕业后应该是立马能上岗为企业服务的。所以,选取教材时应当遵循实际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如果确实找不到合适的教材,从长远考虑,高职院校应当投入更多的资源,邀请校外专家、企业代表和学校教师一起,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前提条件下编写适合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在教材案例的选取方面,应当要考虑最新的会计相关政策的实施,让学生所学的内容与会计实务零距离。这样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如此反复,既完成了工作过程式的学习任务,又轻轻松松掌握了会计工作基本技能,也学习了会计基本知识。

2.转变观念,明确成本会计教学难点。

构建成本会计高校课堂的前提是明确教学难点。对于成本会计教学难点的界定,不同的教学理念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在传统的讲授法当中,一般会把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分批法、分步法作为讲授的难点。但这主要是着眼于教师讲解的难易程度和传统经验的主观臆断。将难度聚焦于“教”上,即教师如何突破讲解难度以便学生听懂。而当前提倡的是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的难度,即从学生自主突破难点的角度来创设教学情景,设计教学流程。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赋予教学难点以新的内涵。如设计“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课的教学情景时,设法将工时比例分配和机器工时比例分配的问题融入到制造费用的经济业务当中,然后针对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针对不清楚的知识点,自主查找教材相关资料,最后得出正确结论,使之开展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3.集体备课,构建仿真实训课堂。

考虑到有些老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老师应当定期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取长补短,必要时可以邀请校外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指导。所授内容应模拟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应以原始凭证的形式表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的格式应同实际会计工作中使用的格式相一致。让学生上课找到上班的感觉。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学习基本知识,养成沟通交流的团队合作意识、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和严谨细致的职业习惯。比如:学习“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时,老师可先集体备课,了解清楚企业对材料的核算流程,准备好教学素材。上课时,先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明确各角色的工作任务。将发料凭证汇总表、材料费用分配表、记账凭证、多栏式明细账作为工作页派给各小组。再将现成的领料单、限额领单交给各小组,要求学生按照材料费用分配的工作流程去完成工作任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作者:陈勇华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上一篇: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 下一篇: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