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

时间:2022-04-22 08:34:14

构建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

摘 要: 高职院校要利用自身特色,搭建由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方资源整合的平台,完善高职院校社团活动的模式,使社团活动成为高职教育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培养学生的团队凝聚力、持续学习力、知识创新力、实践创业力等,以此更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主题词: 高职院校 社团活动 综合职业能力

1.引言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高职教育要肩负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1],为此,高职院校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到重要位置,将培养高职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2]。高职院校中的社团组织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我结合学院社团管理工作经验,对高职院校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新模式进行探析。

2.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同时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3],衡量一线岗位高端技术型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能够目标明确地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自己的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对获得的解决方案予以评价,并继续开发自己的行动能力[4],其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方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独立制定计划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专业能力绝不等同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它必须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而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很多内容则属于情感类的教学目标,也无法简单通过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和传授式教学来实现,它必须在一系列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磨练、思考、探索与提高[5]。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综合职业能力绝非中国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所能培养,它需要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的突破和与之相配套的全新的课程设置与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建构,这样才能活学活用,及时准确地更新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磨练他们的意志,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潜力,也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高职院校社团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students society)是由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共同点自由结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团体。它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重要方式和广阔舞台。依据社团活动的内容和教育功能,高职学生社团大致有如下几类:(1)学术科学类;(2)兴趣爱好类;(3)社会服务类;(4)理论学习类。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作为高职院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功能,形成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特色,可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6],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1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第二课堂。

社团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是第一课堂的实践证明,更是第一课堂的延伸。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的交相辉映是教学相长的最好诠释。注重两个课堂内容的衔接,要正确处理好活动的开展与传授知识、提高兴趣、培养能力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弥补和提高学生的特殊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始终把提高学习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贯穿于全过程[7]。学生通过参加社团开展各项社团活动,可以提高自主学习、信息获取、解决问题、负责耐劳、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在社团活动中体会自由发挥和游戏规则,扩大交流的范围并增强与人交流的效率与自信,增加人际交往的亲和力,体会学习的乐趣并因此保持学习习惯。这些都将为未来的就业增添机会,并且能够保持其在未来的职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

3.2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成为高职院校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新载体

高职院校一小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学生会提高自身素质,但是大部分学生采取加入社团组织的途径来完善自我。学生社团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成为高职院校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新载体。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周、科学技能竞赛、文化艺术节、校园青春风采大赛等活动,充分发挥社团优势,积极调动社团资源,为学校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传承学校优良历史文明,建设先进校园文化,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3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成为高职学生完善自我培养能力的新途径。

学生社团为大学生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供了机会。社团成员之间年龄、年级不同,专业有异,又来自不同的地域,通过活动,彼此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习多种技能,完善知识结构;社团活动的自由度大,自主性强,社团成员的积极性高,创新的空间大;成员间的交往,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团结协作能力;组织的凝聚力,成员间的关爱,宽松自由的气氛,能使青年学生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8]。

3.4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成为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特色模块。

高职院校的教育宗旨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型人才,这决定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分界点。社团活动尤其是理论学习型社团与学术科学型社团强调学生的专业性,例如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导游协会、电子商务工作室等,这些协会突出了其所学专业与社团主要活动范围的契合度,增强了教学课堂获得知识的实践实操性,提高了学生从事某一职业的技能与素质,有力完善了高职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4.“政―行―校―企”四位一体社团活动模式的构建思路与优势

4.1“政―行―校―企”四位一体社团活动模式的构建基本思路。

当今高职院校中的社团隶属于校团委社团联合会的管理范畴,每个社团配备一名或若干名指导老师,活动范围相对狭小,活动资金、活动场地受到严重限制,社团管理干部流动性较大,高职教育特色不明显,这样的社团管理现状并不能够满足学生利用社团活动来提升自己综合职业能力的需求。

“政―行―校―企”四位一体社团活动模式即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资源进行整合,由学校当地政府负责牵头,行业、企业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具体活动项目,学校作为学生社团活动平台的搭建者与利益的维护者,形成社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良性循环,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可参考的新依据。

4.2“政―行―校―企”四位一体社团活动模式的优势

4.2.1《意见》明确高职教育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中心[1],要求高职教育要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方向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政府作为高职院校社团活动的主导者,一方面保证了人才培养方向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确保了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提供利用效率,在极大程度上节约了社会成本,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科学经济提供有力保障。政府依据具体情况划定高职学校社团与当地行业、企业结对子形成“一帮一”或“一帮多”的互助结构,解决了学生社团活动质量差、流于形式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企业选拔人才困难等难题。

4.2.2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成为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晴雨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方向。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第二课堂,基于行业与企业资源之上,有利于学生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社会活动,企业可以将一些具体的项目交给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来完成,同时使企业与学生获得双赢。例如,企业可以将简单文案项目(企业内部刊物等)交给高职院校的文学社、摄影协会完成;将剪彩仪式、展会等活动的承办交给礼仪服务队、形象设计协会、模特组、新闻记者协会等学生社团完成;企业年会或者社区“教育、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可以选择大学生英语协会、健康护理协会、大学生艺术团等社团协助完成;还有其他一些专业性协会如珠算协会、股票协会、导游协会、计算机俱乐部、室内装演设计之家、普法协会等可以进行专业性的工作项目。第二课堂的校企互动,扩宽了学生的就业视野,也为成员创造了更多认识企业和就业岗位的机会。对于企业,也乐于接受认同的新生力量。甚至于早期的企业文化熏陶,对于学生求职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7]。

4.2.3“政―行―校―企”四位一体社团活动模式可以聘请行业或者企业中在专业领域上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社团的指导老师,同时要求校内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担当学生社团的第二指导老师,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社团指导老师队伍。学校可通过指导老师队伍建设,按照“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原则,构建社团发展的合理结构,大胆放手、留有空间、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提高社团活动的水平,推动多领域、多层次、各具特色的社团工作局面的形成[9]。

4.2.4社团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目前社团的资金主要来源是会费收入和社会赞助,其中会费收入是维系社团活动的基础[8]。开展范围广、质量高的社团活动受到资金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政―行―校―企”四位一体社团活动模式可以增加社团的项目收入,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专业特长,贴近市场承接有偿项目。随着社团运作资金的增加,社团管理部门要对每一部分资金的利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审计,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5.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高职院校应该充分估计当前的就业形势,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大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政―行―校―企”四位一体社团活动模式可以解决目前社团面临的“瓶颈”问题,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训的有力阵地,成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和有效的载体。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肖琴,陈贤大.发挥社团优势 提升职业能力――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社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9):169.

[3]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屈桂梅,马顺彬.国内外职业能力研究与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9,(3):105-108.

[6]李玉杰,申长威.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特色建设[J].鸡西大学学报,2005,5,(6):16-17.

[7]詹永东.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社团构建及对就业能力影响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9):159-160.

[8]左泽文.高职学生社团的管理与评价[J].当代教育论坛,2005,10:114-115.

[9]张羽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对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促进作用[J].职教通讯,2007,8:61-62.

本课题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0年课题《珠三角高职文科学生职业能力“工学融合 行动导向”培养模式研究》,编号:GDGZ10645。

上一篇:构建多元评价, 激发参与热情 下一篇:醉后方知酒浓,爱后方知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