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综述

时间:2022-03-30 08:43:21

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综述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任务型语言教学兴起,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探讨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笔者希望通过此文章让教师们在教学中有所启迪,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 英语教学 课堂

一、任务的定义

1.任务是教学过程中有非常明确目的的活动。意义是第一位的。

“任务”使教师和学生关注你的首先是意义,就是学生用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学生完成“任务”和完成“练习的不同之处在于:完成“任务”有明确的交际情景和交际目的。任务是学生有目的的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进行的活动。这个目标也可能是集中在语言上的,如发现一项语法规则或完成一项练习;也可能是集中在内容上的,如完成一个项目或通过讨论作出一个决定。

2.任务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有相似之处,它是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再现。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语言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任务也包括各种增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练习活动。

3.任务是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目的语进行的有交际目的的活动。任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交际行为,有开始、完成的过程,以及结尾。Prabhu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描述任务:任务是一种需要学习者通过思维的过程,依据所给予的信息完成一件事情的活动。这种过程可以是教师可以调控的。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1.教育哲学理论

从教育哲学角度来看,任务型语言教学蕴含着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他强调人的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之中,教师是学习者最重要的互动对象。在学习过程中,有四个主要的因素:学生(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任务和因素——环境。最主要的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个人的发展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最关键的作用是激活学生的内在知识系统,并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以探究的环境。

2.社会建构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社会和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无法被教会的。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它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它强调人的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之中。而教师是学习者最重要的互动对象。教学应该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而最理想的情景是所学的知识可以在其中得到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有四个主要的因素:即学生(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任务和因素——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点认为,学习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过程,学生个人的发展是教学的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激活学生的内在知识系统,并提供给学生一个可进行探究的环境。

3.语言学理论

系统功能学被公认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是一种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这给广大教育者提醒:语言教学要注重形式和功能。我们不能忽视这两方面的功能。

4.课程理论

Van lier (1996) 创立了一种设计课程的理念,包括意识、自主与真实。意识:在外语教学中呈现新语言知识时,教师使所要教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明确他们学习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任务型语言教学主张语言活动应尽可能结合学习者本人的生活经历与社区活动,把个人生活经历作为教学的重要来源。自主,涉及学生的自我调整、动机、责任感与义务感,自主的两个主要方面是“选择性”与“责任感”。任务型语言教学提倡选择任务和完成任务的形式,任务的深度和广度可以由学生来决定,从而使学生产生责任感和义务感。真实,主要是指人的“真实行动”,任务型语言教学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传递真实的信息,讲述生活中真实的经历,而不是背诵和转述课本中或他人的文字或话语,这样学生才能“言之有物”。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历史和国内外综述

在国际上任务型语言教学著名研究者有Long、Richard、Crookers、Prabhu、Breen、Nunan、J.Willis、Lee、Swain Ellis等,而任务型语言教学首次实践是由Prabhu博士于20世纪80年代在印度的Bangalor开展的。在国内,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学者有魏永红、龚亚夫、罗少茜、程晓棠、程可拉、陆锡钦等。20世纪70年代,交际法逐渐兴起,由于当时交际教学法刚刚兴起,很多研究者都在教学中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在看待交际与教学的问题上,魏永红提出存在强交际观点和弱交际观点两种认识。强交际观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交际的结果,是“通过交际来学”,即“在运用中学习语言”;弱交际观认为语言是作为交际手段来教授的,而交际行为的目的是掌握语言,也就是“要学会用语言”。2001年我国《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指出倡导 “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的推出,掀起一股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高潮,发表了不少论文和专注。他们对英语教学中的任务难度、任务设计以及课堂教学做了一些数据收集和实证研究,如课堂实录、观摩课、教师、学生访谈、测试等。但是一些理论及观点只停留在理论上,还需要许多实证来证明。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和运用就寄托在广大英语教师身上,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老师。可以用在英语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方面。总之,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前景可观。

参考文献:

[1]罗少茜,Skehan.任务型评价中的任务难度因素[J].中国外语教育.

[2]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修订版)[M].人们教育出版社.2006-07.

[3]康春晓.任务型语言教学综述[N].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4]孙嘉,赵鹏程.任务型语言教学综述[J].教育时空.

[5]杨贵琴.试论“任务型”教学法产生的理论背景及其现实意义[N].甘肃高师学报.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 下一篇: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