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3-28 08:16:30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学习方式在基础教育中越来越普及,要极小可能地发挥小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合作互助的能力,而不是像以前只是一味地由教师在讲堂上“念书+讲题”,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宗旨,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模式进行阐述。

关键词: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 基础教育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一个是自我作用,一个是团队作用,两者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关键所在。作为小学的主要课程数学而言,这两方面也是缺一不可的,特别是对于刚刚走进校园的小学生来说,数学还是陌生的,需要教师慢慢进行教导,但要真正学进去,还需要小学生们之间的协作互助[1]。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对学生的“满堂灌”,老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生什么,学生根本不会去仔细思考教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课堂上也很少有相互讨论的现象出现,教师静静地听教师讲课,面对这种现象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头痛的事,因为如果一节课下来,只有自己一个人讲,似乎缺少什么,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小学数学教学缺陷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

1.小学数学的例题会让学生无法联系到实际生活中

在针对“当你选的例题与小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相关吗?”通过调查,23%的小学数学教师选择相关,其余的则选择基本不相关或完全不相关。因此,从这就可以看出教师在备课上并没有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课堂内容的组织,这样在讲课时,一是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让小学生无法联系到实际生活中,会让小学生很验证消化所讲的知识点[2]。

2.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新课改一直强调的就是课堂的气氛要有节有制,既不能太活泼,也不能太沉闷。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基本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也只是简单地采用问答形式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相互协作,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处于“被动状态”。例如,小学教师在讲解乘法口诀时,只是让学生正背,倒背,就这样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效果是比较失效的,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乘法口诀中的奥秘。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是过时了的,如何真正地让小学生真正“学习”起来是小学数学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小组分组,积极探究

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可以看出数学与其他课程不一样,例题特别多,每一个知识点都会有很多例题来支撑。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让小学生进行分组协作,互相探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小学生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并且能够在学习中懂得该如何更好地学习。例如在讲解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让学生相互提问,比如7×( )=14,7×6=( )等等,这样就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死记硬背。采用分组自主学习方式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而不失纪律,学习的兴趣也会浓厚。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安排时,可以专门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分组学习让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可以谈本堂课学习的内容有哪些,给学生一个回忆的时间,让知识点在脑海里进行梳理清晰,也可以说出自己还不清楚的内容,让同学们一起来帮他,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起来轻松些,也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友情,构建互帮互助的团结友好的学习氛围[3]。

(二)师生、生生互动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随着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这样进行更高层次学习时也会显得轻松些。针对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会一整堂课都会集中,容易开小差的特点,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与学生进行互动,或者学生之间进行互动[4]。例如,讲到某个知识点时,根据这个知识点进行情境创设,比如在进行小数和整数的乘法教学时,可以设置一个菜场的情境,例如让张同学扮演卖菜的老农,李同学扮演买菜的,进行讨价还价的情境创设,青菜1.5元1斤,李同学说:“我买2斤,一共多少钱?”,“不,太贵了,1.2元1斤,我要3斤。”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互动自主学习,不仅课堂不沉闷,学生学起来也兴趣高些。

(三)深化思维的发展,启发其中的创造性

既然讲逻辑思维,就不能不谈创造性思维。因为逻辑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启发创造性思维。否则,这种所谓的逻辑思维,实际上只是纯粹的机械思维,没有活力,呆板固执。思维是事物在大脑的抽象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通过语言和行为来实现的。学生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呈现了探究学习的过程,将学习的感性、观察、发现和自己的情感体验等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建立自己的逻辑思路。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对学生探究理解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只有探究深入,理解深刻,才能表达准确无误。例如,同桌之间提问,向教师和同学请教等,使学生在相互讨论和研究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简直的方法,还是通过做习题来实现。例如:3998+6002=?这道题最直接的解法是 3998 和 6002 相加,不过计算起来有些麻烦。如果把 6002 拆分成 6000 和 2 来计算,那就会方便很多。这还没完。如果这是一道选择题,那么所要求的计算时间,必然是越短越好。3998+2+6000 虽然是简便的计算方法,但得出答案的速度却不是最快的。按照加减法计算的逻辑规则,当我们看到这道题时,只根据两数的个位的 8 和 2,就完全可以确定答案必是个位数为零。所以,在答案中我们只寻找个位为零的就可。如果出现多个答案个位为零,那么我们就用这方法再推出十位和百位的数。这方法虽然有取巧之嫌,但它完全是建立在对加法有细致的逻辑运算的思维基础上的,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角度上,此种方法值得提倡。

结论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时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才会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学生学习效果也高。通过互动自主学习,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思想杂念,好好地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期望以上的几点体会能够给教师同事们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1]汪建华.情感智商与小学生主体性浅谈[J].老区建设,2010(14):202-203.

[2]付奕.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0(01):198-199.

[3]王洪良.浅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J].中国城市经济,2010(06):102-103.

[4]史贤瑧.激活数学课堂教学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J].魅力中国,2009(13):140-142.

上一篇:浅淡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下一篇: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