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监测中应关注的问题

时间:2022-03-25 12:18:08

【前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监测中应关注的问题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以官渡农村合作银行为例,该行目前实行的是“最优惠贷款利率定价法”,即以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各档次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结合各项贷款风险程度、目标利润和经营策略等因素,在0.9~2.3倍浮动范围内确定贷款利率。除政策性贷款、入股股东贷款和农户种养业贷款执行...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监测中应关注的问题

中国利率市场化始终都在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是伴随着整体经济改革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县域人民银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进行监测工作中,继续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努力发挥信贷政策导向功能,提高信贷政策实施效果,关注银行流动性、把握信贷进度和节奏,为地方经济发展给予积极金融支持。在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监测工作中,笔者认为存在科学、规范、系统的利率定价制度未建立;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自主定价权未得到充分发挥;资金供求关系导致双向选择权弱化;实际利率定价与产业扶持政策有差距等问题。笔者就以上问题谈点意见和看法。

一、县域人民银行认真履职取得成效

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3次调整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此举是为了促使货币政策尽快加速回归常态化和正常化,进而抑制通胀预期,并使中长期存款接近正利率。利率市场化反映了宏观调控的需要,并对市场价格的形成产生必要的影响。

在日常工作中,县域人民银行严格执行上级行关于利率报备和利率变动分析的工作要求,在利率调整时及时进行调查分析,掌握社会各界对利率调整的反映情况及时上报,不断完善利率水平的监测分析工作。及时做好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变化情况监测日报、周报、月报工作,在监测频度加快情况下关注银行流动性、把握信贷进度和节奏。继续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纳入利率报备体系工作,实时监测其利率浮动情况和贷款发放情况。按月及时准确向上级行上报各项利率报表,在银行流动性趋紧情况下分析利率水平变动的情况特点及问题,监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变化情况,实时掌握其贷款浮动变化情况,为上级行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通过严格的日常监测,实时掌握情况,认真履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赋予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履行的职责。在实施对辖区内金融机构的利率管理;宣传、及时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利率文件;监督、检查辖区内金融机构执行利率政策情况,及时向上级行报告辖区内利率政策执行情况方面认真履行了利率管理职责,并且取得成效。

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执行情况

以官渡农村合作银行为例,该行目前实行的是“最优惠贷款利率定价法”,即以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各档次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结合各项贷款风险程度、目标利润和经营策略等因素,在0.9~2.3倍浮动范围内确定贷款利率。除政策性贷款、入股股东贷款和农户种养业贷款执行优惠贷款利率外,其余贷款均执行上浮利率,目前平均上浮幅度约55%。遇优质客户,根据客户情况、贷款情况以及客户信用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给予客户优惠贷款利率。

从人民币贷款浮动利率、人民币贷款固定利率监测月报情况看,人民币贷款固定利率中,6个月至1年的发生额占80%以上,浮动区间多在(1.3~1.5)、(1.5~2)的区间;人民币贷款浮动利率主要集中在1年至3年,浮动区间多在(1.3~1.5)、(1.5~2)的区间。在信贷运行中积极优化信贷投向和结构,坚持支持“三农”、服务“三农”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定位,取得较好成效。

三、利率定价制度未建立,缺乏统一规范标准

目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根据贷款种类、贷款对象、方式、担保物、信用记录及贡献度等因素,结合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产业政策、行业风险、产品市场等多方信息,对不同种类的客户实行了差别化定价。但目前尚未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利率定价基础信息系统,在实际操作中,主要依赖经验判断和信贷管理系统客户信息记录作为贷款利率定价的基础和参考信息。利率定价中由于操作者政策水平、业务素质、业绩考核等因素,存在随意性和趋利性。企业信用等级评定高的、抵押担保落实的、人员关系好点的可以少上浮点,否则就多上浮或不贷。例如农业中的种养殖业、环保节能产业、科技开发创新项目等,国家提倡大力扶持,体现在差别化利率定价中应该是执行基准利率和利率上浮幅度少上浮,实际执行情况主要是以抵押担保落实、赢利性为首要考虑,差别化利率定价未得到较好体现。

四、自主定价权未得到充分发挥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一文中指出,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利率市场化的要点是体现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目前我国金融机构都是按照企业来运行的,反映金融企业自主经营权的一个重要环节正是其对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自主定价权。实际工作中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虽然是一级法人,但在利率自主定价中还得受制于业务主管上级,利率自主定价权仍未得到充分发挥,仍然带有一定行政管理色彩。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成本核算和盈亏点把握、随行就市、利率风险定价评估方面,主动性和自主性相对薄弱。

五、供求关系导致双向选择权弱化

我国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更具有紧迫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一文中指出,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率市场化的要点是体现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同时利率市场化也反映客户有选择权,反映了差异性、多样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以及金融企业对风险的判断和定价。

目前,由于银行流动性趋紧,资金供求关系表现为以供方说了算,客户选择银行这句话就显得苍白无力,商业银行才真正拥有“唯一”选择权――选择客户。实际借贷活动中,申请贷款企业不能“货比三家”,只能是一家银行一家银行的“告贷上门”,没有选择银行的权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拥有“唯一”选择权。资金供求关系中“求方”处于没有选择权、关系不对等的景况。一个真正健全完善的市场,供求双方是可以议价的,不能议价的市场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六、实际利率定价与产业扶持政策有差距

近年来,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强调信贷政策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应该更好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在信贷运行中,利率定价与产业扶持政策有差距。仍举以上例子,农业中的种养殖业、环保节能产业、科技开发创新项目、中小企业实体经济等,国家提倡大力扶持,体现在差别化利率定价中应该是执行基准利率和利率上浮幅度少上浮,实际执行情况主要是以抵押担保落实、赢利性为首要考虑。地方金融机构的企业性质,决定了盈利最大化是终极目标。占有市场份额、争抢大企业大客户、业绩考核、偏好发放大额贷款不愿意发放小额贷款,大企业大项目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有时比小企业还低。差别化利率定价未得到较好体现。这个问题应引起关注。在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要尽快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利率定价制度,要加强指导和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在利率定价时,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发挥好金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

上一篇:论“保险消费者”概念的不合理性 下一篇:个人贷款非恶意拖欠成因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