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体验 合作探究 语用表达

时间:2022-03-25 08:28:33

情境体验 合作探究 语用表达

语法是从交际中来,到交际中去的一种语言规范。语法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语法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脱离语境。缺乏情景创设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沉闷的课堂,给学生留下了语法难、繁和杂的印象,以致学生怕学语法。二是模式僵化。大部分教师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简单的演绎法,先呈现规则,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知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模仿和简单重复,甚至采用题海战术,力图使学生掌握所学的语法规则。三是费时低效。近年来,在“淡化语法教学,强化听说训练”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考什么学什么”,急于求成,忽视了语法的学习和掌握,学生被动地应付晦涩难懂的语法概念,结果导致语法教学和学习费时又低效。

“高中阶段的语法教学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部,2003)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3E语法教学模式,即情境中体验(Experience)――合作中探究(Explore)――语用中表达(Express)。笔者曾用这种模式执教过一节公开课,力图打破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把语法教学放在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语言环境中来达到语法教学的目的。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片断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英语教材(NSEFC)必修1 Unit 4 Earthquake的语法项目――定语从句(I),学习以that, which, who和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的用法。学生在初中就接触过定语从句,对that, which以及who引导的定语从句已经有了初步印象,在必修1 Unit 1 Friendship的Reading中也出现了whom引导的定语从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语法知识,让学生了解语法规则,学习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并且能够用这几个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来交际表达。

(二)教学片断分析

1.巧设情境,亲身体验

【教学片断1】

上课伊始,播放爱尔兰Westlife男子乐队演唱的歌曲The Rose视频,设计几个听力理解问题:

(1) What’s the title of the song?

(2) What is the song about?

(3) Do you know the singers who sing the song and the country which they are from?

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愿望。”兴趣会促使学生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并表现出旺盛的探究精神。在课前播放这段视频,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通过师生问答理解歌曲相关信息,结合教师讲解(如:This is a song which/that is popular. This is a famous song whose name is “The Rose”. Singers who are from the Irish band Westlife sing this song. This song is about love and they are comparing love to a river, razor, hunger and so on.)和视频中反复出现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达到初步感知和体验该语法项目的目的。

【教学片断2】

开展竞猜游戏。教师给出几个句子描述某位名人,学生猜出他或她的名字。

猜完后,PPT上呈现出了这些名人的照片和几个描述这些名人的句子。

分析:采用竞猜形式,使用定语从句来描述人物,选择学生喜爱和熟悉的人物,配上PPT呈现他们帅气靓丽的照片,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通过这些句子的呈现,学生了解了定语从句的作用是对主句中提到的人或事提供更多的信息。

2.激发合作,积极探究

【教学片断3】

句子呈现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句子然后与同桌讨论定语从句的含义、句法作用以及在句中的位置、先行词、关系代词等。

教师分析完后,指导学生回归阅读课文,找出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接着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语法规则。最后将讨论的结果与教材附录Page 90所提供的语法知识介绍进行对比。

分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找出定语从句,通过合作讨论总结语法规则,再结合教材附录中对定语从句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who, whom, that, whose, which在从句中充当不同成分时的用法,以及充当宾语时可以省略的情况等,对定语从句的认识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尤其是对下一个单元的“介词+whom”这一新的语法内容有了初步认识。

3.激活语用,自由表达

【教学片断4】

在竞猜环节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印象,教师趁热打铁,用了“He is a middleaged man who teaches us math.”这句话让学生猜出了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并且用PPT呈现了班主任笑容可掬的生活照。要求学生用who, whom, that, which, 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来描述和评价他们的班主任。

分析:“学业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描述或评价班主任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相处了两个月,学生们对于班主任有很多话说,既巩固了语言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欢声笑语中,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语法知识,也提高了口语交际水平。让学生将语法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目标也水到渠成。

【教学片断5】

教师用PPT展示了高中英语必修1课本和英汉词典这两样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学习用品的图片。开展小组竞赛,要求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完成句子:This is an English book which/that ./This is an English dictionary which/that .

分析:头脑风暴能够锻炼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完成一次有效的复习整合,同时又发挥集体智慧去联想挖掘相关内容,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采用小组竞赛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片断6】

学生已经了解和掌握了who, that, whom, which, 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的用法。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呈现了一篇学生习作“Our Class”,并且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该篇习作进行优化,恰当使用定语从句将一些简单句合并。

分析:这一环节是学以致用,将本节课所学的who, whom, which, that, whose这些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巧妙地综合应用在习作中,达到了预期效果,而且让学生对下一单元的语法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学片断7】

课后教师以“Our School”为题布置了一篇习作,鼓励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学以致用。由于第五单元的语法内容是where, when, why, “介词+which”,“介词+whom”引导的定语从句,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在习作中使用定语从句。

分析: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不仅要将新的语法知识运用于口语交际中,还应该尽量运用于书面表达中,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探讨的主题是语法的教学。如何将语法知识学习贯穿于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充分创造活的学习环境,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较为真实的生活环境是笔者在备课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笔者利用多媒体和教师教学语言,结合歌曲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资源,通过课前的热身活动,不同语境的创设,学生的互动合作,听、说、读、写的交际活动等环节将新的语法知识与真实语境结合起来,达到“学中用,用中学”的效果。从课堂反馈情况看,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非常喜欢,在课堂上亲身体验,积极参与各种话题讨论,交际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当然,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对定语从句(I)要注意的情况一一解释有一定的难度,还需另找时间拓展和巩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四耕.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陈东红.情景体验 规则探究 学用结合――由一节语法公开课引发的思考[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4).

[4]潘正凯.立足体验,依托文本,互动合作――一节读写课引发的思考[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8).

[5]胡莹芳.语篇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11).

上一篇: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下一篇:比较性辨读方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