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世界音乐

时间:2022-03-24 04:27:26

共享世界音乐

拉丁美洲、加勒比、印度、非洲、阿拉伯、印第安和东欧各民族……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情调的绚丽画卷,令我们为之惊叹、迷惑、思索、倾倒、心醉。世界上每一种音乐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特征,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对人类的音乐文化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处于世界文化相交融的当代,各民族在吸取异域文化以充实丰富自己的同时,更注意努力保持本国、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个性,以其自身的风韵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世界民族音乐已走入世人眼中,日益被重视。各类音乐文化论坛纷纷开展,我们在中国就能看到各民族的本土音乐形式与世界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

世界民族音乐向人们介绍了丰富多采的多元音乐文化,使人们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了解了地球上各种各样的音乐现象。打破那种以一、二种音乐文化代替全人类创造的音乐文化,忽视其他音乐文化,或以某一种音乐文化的审美观点标准来评价其他音乐文化的错误现象。第三世界国家音乐落后论,西方音乐优秀,非西言音乐简陋等二元对立的陈旧的观念已被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现实砸得粉碎。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音乐教育的内容是多元化的,欧洲音乐、本民族传统音乐、世界各族音乐、现代音乐、无所不包。例如奥尔夫体系,奥尔夫承认全世界各民族的音乐都有其自身的文化价值,这也使得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为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这是奥尔夫教育观念和原理之一。正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立足于人类的发展而不是局限于某一国,某一地区的文化价值观念,它才能在全世界范围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同。

儿童喜欢并热爱音乐,是为了寻求快乐,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宣泄个人的情绪,从而获得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和心情。音乐美育的实施既不能靠内在的自我控制,也不能靠外在的压力,更不能通过利欲的引诱。它只能靠生动、优美、直观的乐音形象吸引人、感染人,使受教育者自由自在、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探索出一条道路,使儿童能够对世界文化遗产和民族音乐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第一,多元化音乐教育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的音乐。我国全日制中小学的音乐课本中,选用的歌曲和乐曲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如第一册中,除了主旋律歌曲,还选用了陕北民歌《赶牲灵》、云南民歌《赶马调》、台湾民歌《天乌乌》、日本民谣《樱花》,以及佳美兰音乐,加纳民间音乐等等。再如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广泛研究了欧洲、亚洲、非洲的打击乐器,创造性地加以改良和配置,形成一套完整的“奥尔夫乐器”。这不仅让孩子们认识到音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而且让孩子们体验音乐的综合范围得到了扩展,有助于他们将来接受各种各样音乐表现的风格和展示音乐作品的方法。

第二,多元化音乐教育使学生们开始认识到世界上很多地方的音乐同他们本族、本地的音乐一样优秀。现在,无论作曲家、表演艺术家还是音乐教师都开始注意到各种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正在全球范围内涌现,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地方音乐都是众多风格中的一种。我国全日制中小学的音乐课本不仅选用了河北、台湾等地区的歌曲,还有日本、朝鲜、德国、美国等国家的乐曲。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都能从某一角度让孩子们体验音乐的美、感受风土人情,从而在了解的基础上加深感悟。

第三,多元化音乐教育使学生们思维开始多元化,用不同的标准去理解音乐、感悟音乐。儿童从各国、各地和各民族音乐中吸取音乐素材,进行改编创作。正如新疆的舞蹈节奏、蒙古歌曲的豪爽和江南曲调的幽婉,还有探戈、黑人舞曲的动感、欧洲古典音乐的深邃,都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击起朵朵创作的浪花。对许多孩子来说,这也许就是在学习多元文化音乐的表现中所得到的最重要的收益。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感性地理解,学会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多角度地感受音乐。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同时,不能丢弃我们固有的传统文化。一个失落了自身文化的民族,就如同失落了他的灵魂,将被淹没在世界民族的海洋之中。而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中国“本土化”,有助于克服那些不求其理,只知模仿的做法。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一笔积累丰厚的文化遗产。对待这些遗产,所需要的,恰恰是奥尔夫这样的专业音乐创作方面很有成就的音乐家,投入到国民音乐教育中的那种执著精神,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的创造性才能。而在那些丰富的民族音乐作品中,一些表面上形式简单,短小的民族音乐作品,却往往是老幼皆知、雅俗共赏、千锤百炼的经典作品,他们本身就具有美的结构和形式,并不因为他们的简洁而削弱其审美价值。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来说,经典作品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更何况,传统民间音乐的思维模式虽然简单,但却能生成无穷尽的新的结构,这也是与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创造性要求是相通的。因此。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本土化”或者说是“中国化”的过程中,“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应当包括这些经典性作品。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语汇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编出有较高应用价值的音乐作品,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实践中,闯出自己的路子,这样才能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音乐教育体系,形成丰富多样的中国音乐教学法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一种自我生成的教育过程,它引导人对美进行感受、鉴赏,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经过美的感受,引动其感情的激荡,造成感情的共鸣,使之在愉悦中受到教育。音乐对人的情绪、心情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调节作用。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的音乐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旋律、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无一不充实儿童的情感世界,让那些歌颂正直、善良、诚实等品性的、具有欢乐、明朗风格的音乐,培养儿童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性格;让热情、气势宏伟的音乐,使内向的孩子摆脱孤寂和羞怯,开阔胸怀,敞开心扉;用那些深邃、博大的音乐使柔弱的心灵变得刚毅和坚强;抒情、温暖的音乐改变了儿童烦躁与多动的情绪;而宁静、深沉的音乐又使那些外向型的孩子免于浮躁和喧嚣,使之心境平和、沉静,思考深入细致等等。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带给儿童的是那种超凡脱俗的的审美境界,是影响和培养儿童的良好情趣和性格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和途径,能够陶冶儿童的高尚情操,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种完美和高尚的道德人格,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上一篇:群众文化与社会和谐的必然联系 下一篇:论《爱娃》中塞丝自我意识的迷失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