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与社会和谐的必然联系

时间:2022-05-13 11:17:17

群众文化与社会和谐的必然联系

摘要: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谐,群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今天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和谐、文明,可见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鉴于此种联系,群众文化的优质化无疑可以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也就提升了群众的和谐意识。

关键词:中国文化基础;和谐功能

一、群众文化是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部分

群众文化的含义是大众开展的文化活动,它的活动内容往往是民间和民俗文化的形式化,这种形式决定了群众文化包含了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我国地域上的广阔,决定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繁多,分析中国的文化组成很难在一个层面用一种形式或者观点来概括中国文化,这种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文化的差异性明显,所以群众文化当中隐含的文化元素是非常丰富的。这种群众文化的丰富文化内涵决定了它成为了我国庞大文化体系的真正基础。

二、群众文化的本质是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和”是我国从古到今的文化追求,和谐的精神贯穿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无不体现出和谐的精神。今天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实际上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具有时代精神的辩证的继承和发扬。

因为我们的群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文化的历史悠久,从原始社会的简单的舞蹈到今天的各种戏剧,民间艺术始终担负着文化的传承。纵观古今,从民间故事、民间歌舞、民间戏剧等群众文化作品中,都凸现着非常丰富的和谐、融合、和睦、平和的思想和审美观。虽然群众文化因其地域特色而纷繁多样,但是其核心的思想就是“和谐”。因为在中国人民对生活的追求最终目标就是平静与和谐的意境。这种追求和向往是人民求“和”本质,也是文化传承的主线。群众文化是民间艺术的体现,所以人们最基本的追求自然也融入了群众文化,所以权责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人们求“和”思想体现。

三、群众文化对社会和谐的作用

群众文化对社会和谐起到的实质作用在于,群众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精神目的是要达到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的“礼仪”化,这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的和谐作用。今天它是由群众文化的三大基本功能:教化、求知、宣泄来具体体现的。

(一)教化作用

群众文化的易解读性是其广泛流传的基础,因为源自民间所以对于百姓来说群众文化是最容易接受的形式。所以群众文化内涵很容易对百姓起到教化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传播广泛。群众文化是文化传播的优良载体,其大众化的形式和贴近生活的内容使之可以很快得到公众的认可,所以传播广泛。其二,内涵丰富深刻。虽然形式存在着地方差异,但是群众文化的内涵大部分都是积极向上的内容,孝道、求和、快乐的理念往往是宣传的主题,其内涵是深刻的。其三,道德宣传。所有的群众文化形式的内涵都是鼓励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这实际上就是对人民道德观的规范和构建。

(二)满足人们求知的渴望

群众文化的作用还在于其对知识信息的传承作用,这是对人们求知的满足,是群众文化的另一个显著功能。其一,是对经验的继承和传播。群众文化当中的知识和信息是一种对生活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它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人们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其二,寓教于乐,形式的多样化和娱乐化,使群众文化的形式是轻松愉快的,人们在陶醉其中的同时,其文化内涵和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在娱乐中获得知识和明智,这是群众文化对人们求知的最好满足。

(三)宣泄作用

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压力倍增。情感的宣泄是现代人减轻压力的主要方式,其表现为,其一,观看,群众文化娱乐性完全可以让人们在欢笑中忘却烦恼,对于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置身其外。其二,参与,群众文化顾名思义是要大众参与,高歌一曲、欢舞一段这不就是最好的释放压力的方式么。

综合地看,群众文化的作用就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反省、求知、娱乐的平台,观看、参与群众文化是对百姓潜移默化的再教育。这样的过程中,人们接受的是“和谐”文化的直接影响,这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是巨大的帮助。

四、发挥群众文化对社会和谐的帮助

(一)群众文化为社会和谐提供精神支撑

全民的“求和”思想和道德观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这种全民和谐的思想的确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但是其主要的基础是明显的,就是人的和谐观念的教化和树立,所以和谐的思想建立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这与今天的“和谐”诉求是不谋而合的,虽然具体的细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本质是没有变的,就是人们对和平美好的向往和追求。群众文化之所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就是因为其导善求和的精神实质。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我们应当积极鼓励创作弘扬和谐精神的群众文化产品,利用群众文化的和谐作用和理念,用推行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和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方法,借此来宣传和谐的思想,宣传社会和谐的理念,让“礼仪”精神、和谐心态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以和为贵”实质化、升华化,达到和谐社会建设的需求高度。这样才能使群众文化的内涵提升,成为建设和谐精神文明的支点。

(二)群众文化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需求使物质化的精神需求占据了我国国民的精神思想。这种扩大化的拜物化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十分不利的。这也是目前社会矛盾激化的根源,群众文化在这时的作用有两个方面:其一,要鼓励人们积极向上、正面争取自身利益。让人们知道,劳动是致富的唯一手段,勤劳是生存的一种技能。其二,通过引导情绪上的宣泄和调剂缓解压力,构建人们阳光的心态。通过这样的方式,群众文化完全可以将和谐气氛传播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五、总结

群众文化是民间艺术的升华,它来自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要“求和”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源和精髓。今天我们要构建社会和谐,当然也离不开“和谐”精神和氛围的塑造,所以,群众文化的内涵决定了其必然与“和谐”相关联,也必然能够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02.

[2]张佑才.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基层文化发展[J].中国文化报,2005.8.1.

[3]徐家良.公共行政学基础[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4]苏晓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群众文化的多样性[J].图书与博物,2009(8)

[5]冯蕾.关注群众文化边缘群体促进和谐文化繁荣发展[J].群文论坛,2009(2)

[6]李寿泉.坚持依法管理文化市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J].经济研究导刊,2009(1)

上一篇:试谈歌剧《唐璜》中的男声之美 下一篇:共享世界音乐